只是,让关寿长和白武安这两个杀神去打龙虎关,只怕是龙虎关里的二十万大军,一个也活不了啊。
关寿长是什么狠人,一场大水淹死五十万秦军,一场大战屠杀四十万川军的杀神啊。
白武安是什么狠人,那是硬生生活埋了四十万凉军队人屠啊。
这两个人若是联手打龙虎关,那龙虎关内的乾军,怕是要遭受灭顶之灾了啊。
公羊戈说道,
“陛下,王爷,末将还是认为,应该以怀柔的手段来打乾国。
乾国不比其他小国,国强民多,若是屠杀过多,这仇恨可是没多少年都忘不掉啊。”
关寿长冷哼道,
“妇人之仁罢了,正是因为乾人骄傲,所以才要打痛打服,让他们知道,反抗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我们这一路打下来,所灭大军数量都超过五百万了。
魏国的四十万大军,不也是被一把火烧死里面?
现在可有人作乱吗?
秦国、川国、齐国,有人作乱吗?
我们既要让百姓畏惧,也要让他们感恩。
畏惧,要靠我们大燕军方的铁血无情,雷霆手段,让他们一想到叛乱,就恐惧的四肢发颤。
感恩,要靠我们陛下的仁政爱民,减轻赋税,惩治贪官,让他们家家都能吃上饭。
试问,如果百姓对朝廷、对燕军,丝毫不畏惧。
再有人站出来高呼一声复国,建功立业,封侯拜相,那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愿意拼一拼,搏一搏,反正燕军仁慈软弱,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营养的,如果大燕军队铁血无情,他们安分守己也能吃上饭,他们还会造反吗?”
说到这里,关寿长看向众人,说道,
“我相信,有很多人会说,治理天下,让百姓融入,需要很长的时间,后面的君王,不可能代代都是明君,照样会盘剥百姓。
但是,我们这些将帅,都还年轻,至少也能镇压天下四十年吧?
陛下、王爷,二十多岁,咱们不说那些万万岁的虚话,以陛下和王爷,再活六十年没什么问题吧?
以二位贤君的圣明,六十年,还治理不好这个天下吗?
陛下主仁政,王爷主兵锋,刚柔并济,让百姓畏威又怀德,才能使他们国泰民安。
太子今年就能降生,陛下和王爷,亲自教导,言传身教,可能教出来昏君吗?
太子长大要二十年,还能生太孙,那时候,才过去二十年,陛下和王爷还能教导太孙。
试问一下,三代明君,百年统治,难道还不足以让天下归心,把大燕彻底融入到百姓们心中吗?”
关寿长洋洋洒洒说了很长一番话,把利弊全都讲的清清楚楚。
沈长恭也思索了很久。
燕军确实一直都在残暴的杀死很多敌人,他们只是对百姓和俘虏的友好,但对敌军,则是屠杀之事众多。
燕军不可战胜的威势早已经深入人心,震慑天下各国臣民,如果在乾地软弱了,以后天高皇帝远,还真不好管理。
作为第一个一统天下之君,要把统一这个观念深入人心需要很长的时间。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继续沿用商鞅变法的暴政,他死后,导致天下百姓和六国余孽直接造反,推翻了前朝。
然后汉高祖刘邦,不得不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再到后来汉文帝休养生息,汉景帝平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施行,彻底消灭诸侯国,把统一这个观念深入人心用了,足足一百年的时间。
如果大燕不被推翻,让百姓国泰民安的活下去,定然用不了一百年的时间,就能把统一这个观念深入人心。
他可以保证三代明君,这三代,足以收服天下但是在刚刚统一的前期,各国余孽贼心不死,确实需要大燕强大的军力来镇压。
必须要让百姓畏惧。
想到这里,沈长恭拍板决定道,
“行,本王同意了关寿长的观点,东边的三关,交给主力军来打。
至于西边的龙虎关。
单靠你们两个军团,本王还是有点担心,这样吧,无双军和白马军你们还领走。
都是你西部军的原本编制,这些还去打西部的龙虎关。
打完之后,我们双方,在桂林会师。”
闻言,关寿长眼睛大亮,立刻抱掌道,
“末将遵命,不拿下龙虎关,提头来见!”
“嗯,明日休息,打扫战场,后天出发,我们兵分两路,去打三关和龙虎关。”
“遵命!”
众人各自散去,只有公羊戈有些失落,心疼那龙虎关的二十万大军。
他们都走后,燕扶摇问沈长恭道,
“你不是向来喜欢怀柔的仁慈手段吗?怎么这次下这么大狠心了?”
沈长恭笑道,
“死在我们手里的大军不下五百万了,哪差这二十万了,只是老关的话提醒我了。
在一统天下初期,必须要让人怕我们才行,他们首先得安份,然后才能融入。
如果天下叛乱四起,我们一直耗费钱粮赈灾,那么还怎么与民休养生息,怎么让百姓过上吃饱饭的好日子?
他们一直吃不上饭,就会有更多的人造反,我们就会一直内耗下去。
首先,要把统一的思想加固在百姓的脑子里面……”
沈长恭把他的刚才所想的,全部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听完后,燕扶摇缓缓点头,说道,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啊,恩威并施,也不能一味的怀柔,百姓不怕朝廷,就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没想到,这个关寿长,不仅懂军事,还懂政治。
看来,以后做个丞相也是可以的。”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咱们俩啊,能保证大燕三代明君就行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真到了王朝末年,昏君当道,民不聊生,起义军遍地,到时候大燕亡了便亡了,换一个新的明君上来,重新分配田地,至少还是能统一的。
我们这个民族,就不会分裂,就会一直强大,不被周边的国家欺负。
我们多杀一些人,那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不管以后怎么改朝换代,至少那个首次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还是你。
后世子孙,会永远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