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王听闻,赶忙问道:“具体怎么做?如此深入地方,难道不会被围堵剿灭吗?”
李家大将军解释道:“臣认为可以派出一支游击部队,袭扰对方的粮食供应,对方的崖岭羊虽然矫健,但极易受到惊吓。游击部队只要带足响动器物,必然惊动崖岭羊逃散。而游击部队尽量打完就跑,不和敌人过多纠缠。”
“嗯,想法十分新颖,很有意思。”大齐王沉默半晌,突然发问:“如果我们围困都城新华,应该先断哪条粮道?”
众人一惊,冷汗瞬间下来,知道大齐王早晚和召帝早晚翻脸,只是没想到竟是现在。十长右刚刚被剿灭,己方的兵力虽然充足,但军备物资并未准备充分。
袁军师下意识地劝道:“大王,现在不是动手的时机。”
“那什么时候是好时机,等我哥再派人杀进王宫?”
大齐王虽然语气平静,甚至还挂着淡淡地嘲弄意味,但以袁军师对他的了解,这事他心意已决,自己再多说恐怕要倒霉。
于是,袁军师选择了闭嘴,而且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要打都城这么大的事,自己竟然一点都不知情,可见大齐王怀疑他了。
为何怀疑我?袁军师瞥见身旁的十长右之首——青郎,立刻明白过来,吓出一身冷汗。莫不是,自己的事情被人发现了?
袁军师强装镇定,再也不敢说话。
这时,云林铁卫指挥使抢着答道:“大王,如果是围攻都城新华,有三处供应粮草之地,需要处理,分别是苍龙镇、和田沟、云石林,这都是能向都城新华临时供应粮草的最近之处。苍龙镇被九凤教渗透过,今年都是西瓜。和田沟的地方官,已经被我们云林铁卫控制,只要我下命令,便能烧毁粮仓。现在唯一不好办的就是这云石林,不但粮食储备充足,今年似乎又是大丰收。”
这时,李家老大继续说道:“正如指挥使大人说的,如果我们这边贸然行动,都城会立刻向云石林调运粮食,到时候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等待边军回援,我们必败。”
“嗯,言之有理。”大齐王点点头,又问道:“可有破解之法。”
指挥使答道:“那云石林的地方官,是李阁老的学生,我们用了很多方法,这家伙油盐不进。后来,我们派人刺杀,结果他身边藏有白泽府生队的人,将我们派去的铁卫,全部毒杀了。”
“嗯,我听说过此人。既然如此,不妨像李将军所说之法,在运输上想想办法。”大齐王启发道。
李家二将突然开口道:“臣有一计。”
“哦,二将军说来听听。”
“臣年轻时,曾在云石林游历过,对那里的道路很是了解。据我所知,从云石林去往都城,一共有两条路可以走,而两条都是山路。其中一条走淮门山,山路险峻,而且年久失修,我们只要派几个人,在关键位置,进行破坏,便可阻断此路。而另一条走五粮山,道路宽阔,坚固异常,并不容易破坏。”
大齐王疑惑地看他一眼,似乎觉得他说了句废话。
哪知道老二是个大喘气,半天又继续说道:“但是,现在正值雨季结束,五粮山半山的堰塞湖,正积满了储水,只要派人稍加开凿,便能把水引到山坳处,那正是去往都城道路的紧要之处。”
“好啊!二将军也是阅历丰富之人,才能想出如此妙计。指挥使大人,给二将军分派足够的人手,听他调度指挥,务必将此事办妥当。”
“是。大王。”指挥使领命。
“所有人,各司其职,多造兵器,多备粮草,抓紧操练。只等二将军消息,队部立刻开拔。”
“是!”所有人领命。这么机要的事情,竟然让这么多人知情,看来这次是真的要撕破脸,动手了。
随着众人离开时,袁军师偷偷回头看一眼,他发现三名十长右并未跟着一起离开,而是静静地等在原地,盯着他们一群人离开。
那群怪物不管做了什么,始终是大王最信任的人。
?
大齐王对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向十长右之首——青郎,问道:“他们的气味都记住了吗?”
“清清楚楚。”青郎冷冷地答道。
“去吧,把那人揪出来。”大齐王眯着眼睛命令道,紧咬着牙,似乎在强压着恨意。
?
“大哥,你怎么知道,那人一定会用信鸽?”出了宫殿,十长右之叁——魔郎问道。
青郎看着他,挑了挑眉毛,问道:“老三,这么多年不见,你怎么还是没和老二学到东西?”
“大哥,你也知道我这脑袋笨,和四弟一样,是一根筋。”
听他们提到老二和老四,十长右之柒——七郎,呜呜地哭了起来,再加上他个子矮小,就像一个伤心的小孩似的。
青郎叹了口气:“自从和白泽府开战以来,我兄弟十人只存留三人,得不偿失啊。可是,大王对我们兄弟有恩,如同再生父母,以死效忠,也是理所应当,没办法。老七,这道理你都懂,就别为他们伤心了。老二聪明一辈子,却在阴沟里翻船,这说明一山更比一山高,白泽府深不可测。”
“大哥,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魔郎继续问道。
青郎又叹气,这老三是一句话没听进去,整个一个憨憨,他只能说道:“传递消息,那边无非就是两种方式,信鸽和伪师。大王安排这事,是紧急军情,伪师传递消息有延迟,那人一定会冒险使用信鸽的。只要抓到信鸽,我就能根据气味,判断是谁放的信鸽。”
“那云京这么大,我们去哪抓这只信鸽,什么时候抓?”老三看着憨憨,倒是问对了方向。
“嗯,这是关键,如果你是内鬼,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放出信鸽?”青郎有意考考这名傻弟弟。
“当然是晚上了。”
“嗯,那就好办了。”青郎点点头,继续说:“就那么几家,盯住信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