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老板,军统宜昌站已经打探清楚了,抵达宜昌的八路战车全是‘枪战车’,一辆‘炮战车’都没有。”
“唐亮不是过来了吗,军统跟他接触了吗?”
“已经以第94军军官身份接触了,但是唐亮还是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根本不肯接受我们的条件。”
“我不明白,八路到底给了他什么好处,让他如此死心塌地?”
物流老板一阵气结,100万大洋可不是小数目,虽然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保证抗战军需,法币进行了超额印发,从而造成购买力下降;但是同期流行的银元购买力仍然还是相当不错的,一枚银元仍然可以购买16斤大米、四五斤猪肉或6尺棉布,以及120个鸡蛋。
如果拿着一枚银元去黑市里买子弹,可是能买到2发子弹的。
更不要说八路军一个师理论上一个月也就能从国府这儿领到20多万法币而已,100万大洋可是能给4-5个师一个月的军费了。
唐亮这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要知道这只是给他一个人的好处费,可没让他把战车全捐了。
“据宜昌军统站传回的消息,唐亮似乎一直都想打回东北去……”
“是否让‘那位’劝一劝?”
“不行!!!”
物流老板暴怒了,西安事变一直是他的逆鳞,怎容他人再次触碰?
别的代价可以付出,但绝不能让那人重新出来,他就等着软禁到死吧。
“我偌大的华夏,花花的中原世界,难道就不比那冰天雪地更好嘛?”
问题人家唐亮就认死理要回东北啊,大家有什么办法?
侍从们只能将这吐槽放在心底,是万万不敢直接说出来的。
“弄清楚他是东四省哪儿的人了吗?”
反正投靠了国府的东北军将领也不少,郑三发子决定找几个东北籍将领劝劝他,刚好第6战区的第53军和第9战区的第49军就离第5战区不远,必要的话让他们坐飞机去宜昌也花不了多长时间。
“军统的人说……唐亮很可能不是东北人,甚至不是北方人,而是南方人……”
此话一出,整个空气似乎都凝固了,也不知过去了多少分钟,只听物流老板一声怒吼:
“他一个南方人去掺和东北的事干嘛!!!”
……
“第94军动作也太慢了,部队集结还要2天才能完成。”
“而且他们要求还多,要我们把他们的弹药和火炮都拉上——我们这车哪能拉这么多东西?”
“这都是他们第94军的‘私产’,自然要随身带着,哪像孙连仲他们发,火炮早就损失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迫击炮要带走实在是容易。”
“对了,听说之前沉没的‘民生号’炮舰被鬼子打捞带走了,也不知运到哪儿去了。”
唐亮在宜昌等待的时间也不是白等的,顺便就把这附近的情报打听了一轮;作为陪都重庆的东大门,宜昌虽然城不大,但是或真或假的情报着实不少,尤其是当地得知赶来的是八路军的战车部队后,不少人好奇来围观之余,更有人夜里偷偷投递匿名信。
当然这些匿名信五花八门,有劝唐亮别不知好歹跟倭国继续对抗的,信里还白送手枪子弹一发;也有语气温和,让唐亮早日归于国府管辖,别继续跟八路一块混,没前途的;还有告知周边鬼子情报的;更有询问唐亮是否婚配的……
结果第6纵队的几个领导发觉每天拆信件看信件的活计实在太多了,简直比图上参谋作业还累。
当然好处自然也不少,虽然有些情报单独放在那看不出是否是真实的,但是结合八路军总部和延安的情报辅证,那就能确定不少了。
只是这本该是一个参谋团体来进行甄别筛选的活,交给唐亮这几个人来干,显然是太累人了。
当然唐亮对于“民生号”炮舰的下落可是很上心,毕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唐亮让人核实后,居然发现这艘船乃是华夏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下水建造的自主船只——虽然有不少关键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
这艘船在长江作战中被重创而沉,只是在数月前被鬼子打捞出水,如今鬼子忽然把这艘船打捞出水,显然不会仅仅为了做个战利品而如此大动干戈,必定是别有企图。
不管鬼子是什么企图,对唐亮而言,如果能把这艘船弄到手,那么唐亮的华夏系坦克\/飞机\/军舰上限就能变成3倍,也就是变成126的上限。
这对于唐亮未来组建更大规模的坦克部队显然是相当有利的。
“这艘船的吨位不大,鬼子就是想将这艘船重新修缮武装起来,多半也只能用在长江。”
用在长江?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总部的意思,仍然是让我们尽量统合国府第5战区的力量,争取拖住鬼子在武汉的力量,为我军向东开拓新的根据地做准备。”
“如此一来岂不是跟苏联顾问的要求大相径庭?”
“以我们现有的实力,要直接帮助苏联牵制鬼子,难度还是太大了。”
这实际上就不完全是实力的问题,而是基于谁的立场问题!
对苏联而言,显然此刻更需要的是华夏赶紧把鬼子缠住,好让他的远东地区安全无比;而华夏则反过来,巴不得鬼子和苏联大打出手,为华夏赢得喘息机会。
要想让华夏军人为苏联火中取栗,谁会这么傻?
但是作为从未来回来的人,唐亮自然知道诺门坎之战,虽然鬼子关东军一再试图扩大作战规模;但是苏联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哪怕在最后总攻阶段苏军实际上已经将鬼子完全击溃,却没有以装甲部队进行追杀以进一步扩大战果,而是见好就收,同意跟倭国进行和谈,将战争扩大的苗头掐灭掉。
这让拱火的英美法德意等国实在是大失所望。
只不过对于大致知道这场大战进程的唐亮而言,这却是一次可以浑水摸鱼的好机会;别的不说,趁着别人都不知道倭国大本营实际上并不支持关东军独走,甚至还给关东军下绊子的好机会,趁势往热河北部和辽宁南部扩张根据地,完成系统的“建立‘冀热辽’根据地”任务,岂不美哉?
于是唐亮急匆匆便跳了出来:
“这次苏军和关东军的大战,我们不可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