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珠回到永宁伯府,等到晚上人都到齐,把在寿春伯府看到的说了一遍。
林文康沉思了片刻,对大家道:“若要打起来,我们倒是做不了什么。之前大嫂准备的那些,现在也不急,先把数量清点好,到时候根据情况再做决定。”
刘心瑶听完应道:“好,东西都安排在我的陪嫁庄子里。随时可以取用。”
林文杰随后提醒众人:“此事自己知道就行,别传了出去!”
林云珠又把秦老大人的提点跟众人说了。
“秦老大人跟义母说,余家心思不小,让我们早做打算。”
林文康挑眉,笑说:“我倒是没想到,还有这条路。”
但林云珠从他玩味的语气就能听出,他并不赞同。
林文杰皱眉道:“虽说这个办法能在大妹妹初入东宫之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若我们真对余家投诚,只怕以后的路就由不得我们了。”
“大哥说得是!”林云紫赞同道。
林云珠一看,这两个显然也不赞同向余家投诚。
其实,她也是这个意思。
投靠余家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在林云紫初入宫时,得到一定的庇护。但以林云紫的沉稳,想来不需要太子妃,也能保全自己。
相反,若走了这一步,以后太子妃和余家庶女那些见不得人的腌臜事,反而有可能通过林云紫的手去办。
在外,余家若丢些乱七八糟的事给他们,他们还不好拒绝。
做的事不少,以后论功依旧要看余家的意思。
何必呢?
而且,这中间很容易被余家拿住把柄。
林云晓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会发表意见,都是安安静静的听着。
有了结果后,大家告诉她怎么做就行。
最后,大家一致意见,单干!
————
没两天,市井大肆开始传扬凉王随着先帝打天下的功绩。
即便是立国后,凉王依旧在北边征战了多年,才将帝国北方平定。
林云珠出门转了一圈,这传言,那真是说得人热血沸腾。好似没有凉王,这天下就定不下来。
又有人把凉王一家这些年镇守雍凉这种苦寒之地,如何任劳任怨的事拿出来宣扬。
其它地方如何,林云珠不知晓。
但至少在京城,凉王被塑造成了一个忠君爱国,不求回报的大英雄。
和这个声音相呼应的,是皇上对凉王的忌惮。
即便凉王将世子留在京城做质子,皇上依旧不放心。
针对皇上的流言还包括了,建国后,凉王在外征战,那时身为太子的皇上却在京城大肆选妃,拉拢世家,甚至为了一点钱财就对前朝那些旧臣的过往不予追究。
皇上被塑造成了一个不问国事,贪财好色,忌惮兄弟的昏君。
这个时候,还能在京城造谣,林云珠不得不感叹凉王的手段。
这些年,不知道在京城安插了多少人?
而且,从这些流言来看,凉王这次起事,很可能还是会打着“清君侧”的口号。
而且,凉王针对世家和勋贵,明显是想要获取老百姓的支持。
这也是一个善于俘获人心的主儿。
但这次,皇上没有再继续和凉王打舆论战。
这些流言传出来没两天,皇上直接派了锦衣卫的人出动。凡是妄议皇上和凉王的,全部抓起来,按敌国奸细处置。
理由是挑拨皇上和凉王的兄弟关系,得利的只能是敌国。
紧接着,各大茶楼就有说书的开始讲戎国。
戎国这种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属于部落联盟,其实不算很牢靠。
他们主要还是看天吃饭。
若气候不好的时候,时常会在大乾边境抢掠一番。
真正能把几个部落的人全部组织到一起,齐心攻略别国,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所以,戎国的大兵压境有水分。
再说了,这种机密怎么可能在民间传扬?
于是就有人提醒那些妄议的人,别被有心人牵着鼻子走,小心被连累。
如此,京城这一波流言才算是被压下来。
至于宣凉王回京,那是因为太后想念。还有凉王世子三月成亲,父母哪能不在呢?
————
永宁伯府,一家人没心思管街上那些流言。
都在为林云紫进东宫做准备。
林文杰的人把东宫的妃嫔都调查了一遍。
算上太子妃,和今年初皇上指给太子的两人,还有这次选进去的四人。
太子的后院一共有七人。
年初皇上指的那两人,都是小官嫡女,封的是最低等的奉仪。
这次选进去的四人,位份从低到高,有一位封昭训,正是太子妃的庶妹。有一位封承徽,林云紫封良媛,还有一位封了良娣。
也就是说,这七人,比林云紫位份高的,只得两位。一位太子妃,一位良娣。
林文杰还把这几位娘家的底儿给摸了一遍,一并告诉了林云紫。
林云紫进去后,自然知道该如何与这些人相处。
刘心瑶给林云紫准备了两万两银票。有大额的,也有小额的。
进了那个地方,银钱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有一些金裸子,银裸子,都是用来打赏下人的。
曾芙则是准备了一些首饰和布料。
首饰有贵重的,比如整套的宝石头面,也有简单的银簪子、银镯子、银耳钉等。可以根据需要送人或是打赏下人。
布料既可以自用,也可以赏人。
林云珠没什么能给的,她赚的那些银钱,大头都放到了伯府的公账上。
便写了几张点心方子拿给林云紫。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压箱底吧。
林云晓则是把林云紫拉去了柳姨娘的院子。
林云珠见了也没跟去,默默回了自己院子。
柳姨娘是瘦马出身,这是去干什么?还用言明吗?
不过,永宁伯府现在的底气还少了些,所以林云紫刚入东宫,抓住太子很重要。
另外,良媛可以带两个丫鬟。
林云紫询问过两个贴身丫鬟兰芳和兰菲后,决定将两人带去。
如此,一切准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