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江东之战的硝烟渐渐散去。
不久之后,在这场战役中的众多俘虏也被带到了吴县。
其中有许多魏延心仪已久的文臣武将,他们的才能和经验都是魏延所看重的。
在这些俘虏中,有在会稽郡山阴城攻夺战中被俘的张纮、虞翻、吕岱等人。
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政务人才,在江东地区颇有名气。
此外,还有在南海出城追击中遭遇安南军埋伏而被俘的韩当,以及在柴桑被俘虏的徐盛等等。
魏延和徐庶深知这些人的价值,于是决定分别对他们进行游说,希望能够说服他们为自己效力。
由于之前已经有张昭、顾雍等人的成功例子,魏延对于这次游说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番努力,大部分俘虏都被魏延和徐庶的诚意所打动,愿意放下过去的恩怨,为魏延效力。
然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位老将却让魏延感到十分棘手,他就是韩当。
韩当是一位忠诚的将领,他对先主孙坚和孙策有着深厚的感情。
尽管魏延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韩当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忍心背叛旧主。
面对这样的情况,魏延也无可奈何,最终只能将韩当关押在吴县,等待日后再做打算。
而对于这些新投效的江东旧臣,魏延和徐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也做出了一系列精心的安排。
首先,他们决定让原本由孙权任命的会稽太守张纮转任豫章太守,而会稽人虞翻则被任命为丹阳太守。
这样的人事调动,既能充分发挥张纮和虞翻的才能,又能保证江东地区的行政管理稳定有序。
接着,魏延和徐庶考虑到吕岱、吕蒙等将领的军事才能,决定将他们编入锦帆军。
锦帆军作为一支刚扩充不久的水陆两栖作战军团,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陆议、吕岱、吕蒙等将领的加入,无疑将大大增强锦帆军的战斗力,使其成为一支更具威慑力的军队。
此外,魏延对年轻有为、武艺高强的小将徐盛格外赏识,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
于是,魏延特别将徐盛编入自己的亲卫营,与邢道荣、沮鹄一起担任自己的副将,交由陈到统领。
这样一来,徐盛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还能在魏延身边学习到更多的军事策略和指挥技巧。
魏延对这一系列的安排感到非常满意。
加上陆尚担任庐江太守、张允担任会稽太守,江东各地除了吴郡之外,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太守。
这样一来,各郡在任命的太守上任之后,就可以迅速展开有效的政务管理工作,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于吴郡太守的人选,魏延格外重视,他原本计划从荆州调遣一位自己绝对信任的人来担任这一职务。
后在徐庶的建议之下,魏延最终决定由步骘担任吴郡太守。
步骘,这位在历史上曾担任过吴国丞相的人物,其才能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对于魏延来说,能否得到他的信任才是关键所在。
而步骘主动将族人步练师献给魏延,有了这层姻亲关系,步骘理所当然成了自己人。
步练师成为了魏延与步骘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
毕竟,对于穿越而来的魏延来说,他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色之徒。
回顾魏延的过往经历,不难发现他在用人方面有着一些独特的偏好。
当初,由于刘瑄的缘故,他重用了刘磐;因为樊夫人的关系,他又对赵凡、赵范兄弟加以重用;
而因为吴苋的缘故,吴懿、吴班兄弟也得到了他的青睐。
如今,重用步骘也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罢了。
毕竟,使用自己的姻亲总比任用外人要更为可靠一些。
除此之外,魏延还特意任命顾雍担任将军府从事一职,主要负责管理山越人迁徙到太湖聚居区的相关事宜。
要知道,这可是关系到江东地区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啊!
魏延之所以会选择让吴郡世家大族出身的顾雍来牵头处理这件事。
主要是因为他对江东地区的情况更为熟悉,对于山越人的生活习惯也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项工作,顾雍其实并不是特别熟悉,心中难免有些担忧,生怕自己会搞砸了。
毕竟,山越人野蛮难以管理,这又是新主亲自委任给他的重要任务。
但魏延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不仅向安南军和各郡太守下达了明确的指示。
强调山越人迁徙至太湖地区的事宜乃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而且还要求军中和地方都必须全力协助顾雍完成这项工作。
有了魏延的支持和指示,顾雍心里顿时有了底气,也有了主心骨。
于是,他迅速调整好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山越人太湖聚居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当中。
没过多久,襄阳政务部就送来了一批贤才,这些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他们的到来无疑为江东地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山越人太湖聚居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这一日,徐庶满脸笑容地领着主公魏延,亲自前往接见这批贤才。
因为他们中有徐庶的熟人,那就是来自襄阳鹿门山的庞山民、崔州平、孟建、石韬等人。
魏延同样欣喜异常,毕竟这些人都是他在鹿门山时见过的贤才,如今都能为自己所用,令其感慨万分。
见面后,众人相互寒暄了一番。
魏延首先询问了庞德公和水镜先生的身体状况,以此来表达他对这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敬重与关切。
庞山民对魏延的问候表示感激,并告诉魏延,庞德公和水镜先生的身体都很健康。
听到这个消息,魏延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魏延让徐庶为这些人安排相应的职务。
其实,这些职务早已拟定好,只是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其中,庞山民被任命为秣陵县令,崔州平担任吴县县令,孟建则出任南昌县令,石韬则负责柴桑县的事务。
至于其他人才,也都根据他们的才能和特长,被分配到江东各地空缺的职位上。
如此一来,江东的基层政务体系终于得以搭建完成。
魏延也可以放心地去发展军事,以应对来自北方曹操的威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