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段经文是讲意根之处、所对法尘之处。

意中:是意根,意根就是讲我们的第七识、第八识。所缘:这里就是保存着、包容着,或者所对着。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善恶」,我们都知道;「无记」,是非善非恶的中性。我们修了无量的业,包含起来是不是就这三种业啊?善、恶、非善非恶的中性,这三业是过去做过的事情,会留在我们头脑中形成记忆,叫前尘影事,也就是法尘。「法则」,就是法尘。

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法尘是你的意根所生,还是你心外的境界所生?比如说,我头脑里有个苹果的概念,是不是法尘?那苹果的概念是你心里生出来的?还是因为外面的苹果把这个法尘生到你头脑里去了?

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如果讲这个法尘是心生出来的话,是不是意识?那这个法尘就不是尘了。作为意根所缘之处,法尘应该是色法。

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如果这个法尘是你的心外之物,那么你这个法的本性来讲,到底是有知还是无知?知则名心:如果知道的话,它就是心法。异汝非尘:是心法就不是尘法。如果是有知的话,它怎么又不是你呢?它又怎么在心外呢?同他心量:等于是同于他人的心量。我们不能把别人的心说成是自己的法尘吧?

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那么怎么可以讲这个法尘又是你的心,还又是别人的心,还又在你心外?自己的心对自己还有二心吗?

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非知」,就是无情,就有色相。「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注意,这里包含了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之相。那么在一切万法里能不能找到这个法尘啊?找不到。今于色空,都无表示:这个法尘只有我们自己心里知道。比如现在我知道一个苹果的概念,你能不能拿出来给人家看呐?不能。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整个无量的国土都是共处于一个虚空之中,空外无空。

心非所缘,处从谁立:以前是讲我们意根把法尘作为意根的所缘来产生意识,那是一种初步的引导,那现在把我们的心引向细、引向深,就觉得过去说法已经不能存在,这是在一步一步地引导。所以这个法尘它不能作为我们意根的所缘之处,它就没有这个处,就是「处从谁立」啊?这个法尘既不是心法又不是色法,是不是很奇怪?实际上,它是个色法。它动了这个念是不是就有色了?可以把它说为是一种胜义色法。

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法尘、意入,在世间法里都没有来龙去脉,可是却宛然存在。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

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六根为能缘,六尘为所缘,六识为所缘缘,这就是十八界。色法开为六尘,六尘加五根是不是十一?把心法开为意根和六识这七个心,所以,十法界万法不会超出十八界。

如果懂得次第圆融,五蕴里面是不是包含十八界?六入里面也同样包括十八界,乃至任何一法都包含十八界,都包含无量法界。在这里,佛是以十八界把一切万法统统会相归性。融通一切的万法万相,叫会相;归性,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的一念真心所变现而已。这仍然是分别法,为什么?我能不能讲一念是万法变现呐?能,但是这样讲人家不容易开智慧。

一念变现万法,万法变现一个念,是不是一个意思?或者我两个法变现了八个法,九万个法变现了十一个法,十一个法变现了三个念,是不是对的?三个念是不是一个念呐?十一个法是不是还是一个念?这叫圆融、圆满、圆通。

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果这句话我们这样问,云何十八界本来虚妄,对不对啊?云何十八界本如是我,对不对?云何十八界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都是一个道理。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色和合为缘,而生成眼识。注意,这个「生于眼识」,就好像眼、色两种缘是眼识生出来的,语法上稍微有些别扭。这个「如汝所明」,也就是你已经知道了,过去在讲小乘因缘法的时候,我曾经讲过,眼根对色尘而能产生出眼识。

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这段经文也是采取「三法从要破」。它要把眼根、色尘、眼识这三处统统破相归性。这个意识心到底是哪个生出来的?如果是因为色尘所生的话,那前面要挂色尘的名字,叫色识界。

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在这里,眼识是眼睛对外界接触的第一念直觉。比如,灯光亮了,当下眼睛有点刺激,这个感觉就是眼识。那么如果讲这个眼睛对色尘的这种直觉是因为眼睛生了,那么就与外面、与色和空没有关系,那就「无可分别」。注意这个分别是第一念分别,不是意识心的分别。

纵有汝识,欲将何用:那么我们还讲眼识干什么?讲它眼识就是因为它能分别色空刺激这种直觉,从这个作用上来看,这就无从谈起。

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汝见」,就是我们能够见到、能够感受到外面的明暗红黄的那种能,也就是我们的心。「又非青黄赤白」,也就是我们能感觉的见并没有青黄赤白这种个别的自性,是不是就「无所表示」?所以这个眼识界就不能成立。注意,为什么我们能见的这个能「又非青黄赤白」?正因为我们这个见里面没有任何个别的自性,所以它红来显红,蓝来显蓝,黑来显黑。

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如果认为我们的眼识这种直觉是由于外面的色相所生,那么首先摆明有形有相的色法与虚空,是两个概念。如果是因为外面的有形有相的色生出来的眼识,那么当眼睛看虚空的时候,虚空里没有色,说明眼睛里也就没有那个感觉。那么我们再看虚空的时候,按照这个逻辑,你应该不应该感觉到虚空的存在?不应该。可事实上不是这样。

云何识知是虚空性:假设眼睛的那种直觉由颜色所产生,而虚空里没有颜色,那么我们看虚空的时候,眼睛里就不应该有直觉。如果没有直觉的话,那你怎么能够知道是虚空性?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是虚空性。

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如果是色生的话,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特点——红黄赤白等等是不是无量的色?那么无量的色变化的时候,这个由色法产生的眼识会存在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随着颜色在变,要么就是不随颜色在变。这会造成什么样的逻辑错误呢?

汝识不迁,界从何立:红色产生红色识,红色就变迁了,消失了,可红识不变,不迁,不消失,那这个眼识界还怎么成立?因为我们眼识的功能就是产生一种直觉,就是与我们所对应的那个色尘保持一致。可是现在不能保持一致,你能叫眼识吗?

从变则变,界相自无:那么分析第二种情况。外面的色尘变了,也就是红色消失了,这个眼识也跟着颜色的变化就消灭了?连「界相」都没有。

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这是反过来又再一次提出,如果不变的话,它就是一种永恒。怎么永恒呢?他看到了红色,产生了一种红色的直觉;以后无论外面的色尘变成绿还是变成黄,他始终就是那种红色的直觉。那他能不能看到虚空啊?虚空没有色相,连虚空的所在都不知道,他还能知道其它东西吗?

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如果眼根和色尘合起来才能生眼识,是两个东西共生的话,中间是不是总要有个痕迹?那么我们以眼根对色尘的时候,中间有没有一个缝啊?没有。眼根和色尘离开的时候,那么产生的眼识是不是要分一半给眼根,分一半给那个色尘?

体性杂乱,云何成界:一个是有知,一个是无知,是不是叫「杂」呀?合也不对,离也不好,是不是叫「体性杂乱」?「云何成界」,这两个东西又杂又乱,它还能生出第三个意识界吗?不能生出来。

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这里就是佛破自己过去讲的小乘因缘法。实际上这个「三处」在这里讲了眼识一处,那么这里眼入在前面十二处里是不是已经破了?那么对于这个色尘,在前面空中花是不是也破了?所以在这里是进一步地把它再带一下子。你不能讲眼识破了,那个眼入前面破了,后面还又成立了。

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眼」是眼入,第一个「色」是色尘,第二个「色」应该改成意识的「识」,「及识界三」。这段经文后面连续的还有五个方面,都要改成识。「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如果用前面的六入、十二处讲,这里面还可以加一句-——则眼与色及识界三,本来虚妄,非因缘非自然,即因缘即自然。这个法已经重复多次了。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首先要明白,这个耳识就是耳朵对声音的一种感觉。讲是动静二相,但侧重于观照动相,更容易理解。如果讲我们耳朵对动静的感觉是由耳朵自己产生的,那会造成什么局面?「既不现前,根不成知」,耳根要产生直觉,必须要有动静二尘这个所知。没有这个所知,能不能形成这个能知啊?单根不立,连叫耳根都叫不出口。「必无所知」,没有所知的这种动静二尘。「知尚无成,识何形貌」,就不能造成能知,就谈不上识。

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阿难非要强词夺理——是因为它没有动静之音,所以我才没有耳识,并不是因为我这个耳朵不能产生耳识。

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虽然没有动静,耳朵对外面,比如说风吹过来了,耳朵是不是有感觉?实际就把这个耳识降低为身识。耳识同时还具有身识,当耳入对着外面拖拉机声音响的时候,它首先就有身识感觉到的振动,它同时还能感觉到这是拖拉机的声音(这是耳识)。

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耳识界一定要能对外面的种种的音响动静作第一念直觉判别,而我们的身识界,注意,它只有离合这种判别,离合的判别与各种声音的动静的性质不一样。不管是眼识、耳识、鼻识,是不是都有离合这种感觉啊?所以这是基础,这是身识。不能把这个身识来混同于耳识(眼识等)。耳根离开声尘,耳识界怎么能成立呢?

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到这就转计了。既然不是耳朵生,那就是声音生了,二者必居其一。所以这里假设,我们这个耳朵的这种直觉感受是因为声音而有,与我们耳朵能闻的闻性就没有关系。

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亡」,解释为无,没有的意思。「无闻」,在我们耳朵这个能闻的闻性里,就没有这个声相的所在之处,也就是说我们就没有所闻。那么「识从声生」,这里应该打一个问号。也就是说耳识从声音生的,怎么能成立啊?我这个能闻的闻性都不存在了,那这个「识从声生」与我们闻性有什么关系啊?

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鉴于其强词夺理,我就是闻到这个声音。好吧,就依你所说,「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那么因为这个耳识是由声相产生的,所以「闻应闻识」啊。「闻」,就是听到。想想看,我们耳朵能不能听到这种感觉?听到的声音是无情的色法,而耳识是有情的直觉。这两个东西一样不一样?

不闻非界:耳朵都听不到这个耳识,你能不能叫耳识界?闻则同声:如果能听到耳识,耳识岂不成了无情的声尘?耳朵能听到耳识,有没有这个道理啊?我们所听的一定是无情的色法——振动与静止这种声音,而不能听到这种感觉。下面进一步分析。

识已被闻,谁知闻识:大家都知,耳根是能缘,声尘是所缘,耳识是增上缘。能缘和增上缘都是心法,如果都变成了色法,那「谁知闻识」啊?谁还来分别能所啊?这里就是说,能缘、增上缘实际上都是一种能量,唯无情才是所。耳识本来是心法,如果变成了所闻,不是也就变成了尘法?色法有没有分别能力啊?所以「谁知闻识」,谁还来分别这个声音的长和短呐?既然不能分别,耳识是不是失去了它的作用?

若无知者,终如草木:这里进一步解释「谁知闻识」。它已经变成了色法,已经没有了分别能力。「若」,就是这样的道理啊。如此啊,这是个无知者啊,跟草木一样。这是进一步解释那个由声尘产生的耳识,如果这样一推理就变成了无情。所以我们这个耳识这种直觉,这种一念分别,不可能由无情的声尘而产生。或者说,声尘是一种无情的顽钝的色法,而耳识是一种灵知之性,无情的顽钝之法怎么可能生出灵知之性?佛在前面好多这种解法,我们可以这样变通,帮助理解。

不应声闻,杂成中界:不应由耳入与声尘共同生成耳识,这是破共生。

界无中位:前面讲眼根和色尘共生的时候,涉及到「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这三句话,我们解释的时候可以把它补充进来。「杂成中界」,如果讲这个耳入与声尘和合而生成耳识,那么合的时候中间要有痕迹;离呢,「离则两合」,怎么两合呢?把我们这个耳识这种直觉分一半给耳入,再分一半给声音,能不能分开呀?所以「界无中位」作这样的解释。则内外相,复从何成:界无中位,内根、外尘之相怎么成立?

那么,我们可以离开经文用自己的心来观照。再三强调,我们要深深地观照一心三藏这个基本原理,懂得了以后,要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细细地观照这个真心的妙用。把这些道理搞明白,我们真是如痴如醉。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解脱了,我终于知道了宇宙的奥秘。

外面的耳根与声尘都是这种虚妄的因缘,真正来讲我们这个耳识它本来就有。你有耳根、有声尘的时候它(耳识)也有;没有耳根没有声尘的时候,它是不是还是有啊?虽然有,但是由于我们的同分妄见,所以非要通过耳根与声尘才现出来。如果我们的同分妄见,是非要通过耳朵和光现出来,是不是也能现出来啊?如果我们要改变这种规律,别业妄见也能改。

所以耳朵不仅能听到声音,能听到光,还能听到文字——生活中就有这种人呐。有些是今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有些是前世修成这种功夫,今生今世带过来。如果我们要想得到的话,在中阴身期间就能得到,不需要修。到了三禅天以上的人,六根都是通用的。眼睛能看、能听、能吃、能说话。这是天上三禅天以上人的那种同分妄见,是一种功夫。对地球人来说,难度稍微大一点。因为我们烦恼习气比较重,心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但是我们只要细细地观照也能体会出其中的法味。

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所以我当年跟你们讲的耳根为能缘、声尘为所缘而产生了耳识界,这种说法是戏论法呀,「三处都无」啊。这三处都是虚妄的,没有真实来源之处,在十法界里找不到它的来龙去脉;虽然没有真实来源,但是它随缘显现。

则耳与声,及声(识)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出耳根、显现出耳入、显现出声尘,还显现出耳识,都是自己显,而且都是一个东西。在究竟意义上,耳根是不是就是声尘?声尘是不是耳识?耳识是不是眼识、眼入?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

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

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段经文是讲,你阿难现在已经明白,我们的鼻根对香尘(通塞香臭等尘),一为能缘,一为所缘,因缘和合而产生我们的鼻识。鼻识就是鼻子的第一念直觉。

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比如说,有时候闻到一股很强烈的农药味,我们马上就用手把鼻子捂起来了,那个时候已经变成意识。在意识之前那个刺激、感觉到了,那就是鼻识。这个直觉和我们后来的分别意识都属于心法,意识心、分别心叫增上缘,怎么增上缘呢?在这个直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来分别发挥、圆融。这是增上缘。

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前者是讲这个肉鼻,后者是讲肉鼻的这种嗅知性。鼻子没有嗅觉功能,嗅觉功能是我们的心通过鼻子这个缘来显现出来。当我们破除了烦恼习气,证得了六根通用以后,这个嗅知性是不是一定要通过鼻子才能显示?那就不需要。它通过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显示出来。

注意啊,讲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无非佛的良苦用心,就是一句话,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一个念随缘显现。它可以随这个缘现,也可以随那个缘现。因为同分妄见,在不同佛土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

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你如果认为是鼻生鼻识,首先要分清楚,你这个鼻是以肉团根鼻来作解,还是以嗅觉来作解?嗅觉叫鼻入。如果以肉团根这个鼻为解的话,它属于身根。「身知即触」,身体的那种直觉叫什么?触知,也叫触精、触觉。我们身根的那种触觉是离合、涩滑这种感受,那嗅觉是解决什么问题啊?通与塞,香与臭。分工不一样。不能把它特别的功能降低到普遍的功能。

你把肉团鼻当成鼻,属于身根。名身非鼻,应名身识,而不是鼻识。这个「名触即尘」改成「名触非香」更妥当。跟前面一样的,是身识不是鼻识,是触尘不是香尘。

鼻尚无名,云何立界:「鼻」就是鼻入,连鼻入这个名相都对不上号,还怎么来成就鼻识界?所以在名义上都没有这个名义,怎么可能有这个内容啊?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如果「嗅知」的话,无非是两种。一个是肉知,一个是那个空知。如果是以肉为知的话,肉的感觉是不是还是身识啊?肉根只能感觉冷暖、离合,感觉不到香臭。那仍然是触识,而不是鼻识,触识也就是身识。

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空是顽钝之体,鼻识是个灵觉之性。空如果能够有知觉香臭、通塞这种功能,它还叫空吗?那么空自己知道,与你有什么关系啊?那么事实上我们闻了以后,鼻子能够感觉到那种气味通塞。这都是由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随着这个缘而显现。所以「肉应非觉」,佛是反问。按照道理,肉不应该感觉到,但是我们却感觉到了。既然感觉到了,说明这个不是空生的。

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这段经文是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讲我们的嗅觉并不是空所生。如果空生了阿难的嗅觉,那是不是虚空就是阿难?那么虚空是阿难,阿难当下这个肉身是不是成了多余的?

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那我们知道,香尘是通塞香臭。在小乘因缘法里,这些无情物能不能产生灵知性啊?不能。即使能的话,它属于香,与鼻根有没有什么关系啊?没有关系。

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这里实际上是接着在重复前面的内容。如果香臭气是由我们的鼻子生出来的,那么那个「香臭二种流气」就不应该生在伊兰和栴檀木。「栴檀木」,大家知道,不用解释。「伊兰」,是一种很臭的树,就像人的尸体腐烂发臭一样,它的臭气可以熏到四十由旬。这种树开的花是红色的,非常好看。如果人吃了这样的花,当下就要发狂死亡。那么栴檀树还就生在这个伊兰树的树中,好玩不好玩呐?这是不是也向我们表法呀?在烦恼中证菩提。大乘菩萨应该是入世修行,以我们的智慧、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教化众生。当进入中秋月满之日,栴檀香出来以后,就再也闻不到伊兰那个臭味。是什么道理啊?当大众中出现了修行人的时候,那时大众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修行人身上,这就叫佛光普照。修行人要好好地成就自己的心,依报一定随着正报转。一个人如果心地宽宏大量、光明、慈悲、柔软,他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一定能够摄受人,自然而然流露出那种气质。所以大乘菩萨一定是在烦恼习气中修行,在乱七八糟的环境中最能成就,这个时候最能检验我们自己的心。

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这两个东西不来,你能不能闻到什么香或者臭啊?既然闻不到,能不能讲这个香臭气是你的鼻子生的?把话讲到绝处,就算你闻到,又会产生什么情况?

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一样的道理。如果你鼻子能生香的话,那好,按照世间法来讲,苹果能不能生辣椒味啊?所以你鼻能生香,就不应该生臭;鼻能生臭,就不应该生香。如果这两种都能闻的话,那你到底有几个鼻子?

对我问道,有二阿难:两个鼻就是两个心——这个是指嗅觉,是指灵知性——那就应该有两个阿难。谁为汝体:哪个是真阿难,哪个是假阿难呐?

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其实就是这样。我们嗅知是一,你闻到香臭,你分别不出来。嗅觉就是要分别香臭,如果不能分别香臭,那你讲的这个鼻识是不是讲废话啊?已不存在这个嗅觉了。没有嗅觉,也就是没有鼻识,界能不能立啊?内容都没有,哪有个名相啊?叫循名责实,无实不足以为名。这段经文实际上是补充前面的。

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这个中间打了一个岔,又回过头来再进一步地来说明。鼻识不能从无知的香尘而有。「若因香生,识因香有」,这两句话是互相解释。因香能够生出鼻识,鼻识是因香尘而生。那么会造成什么局面呢?「如眼有见不能观眼」,眼睛能不能看到眼睛自己呐?

因香有故,应不知香:这是进一步解释那个比喻的。因为这个香识是由香尘生的,所以这个香识也就不能知道香尘,香尘不能知道香识,互相不知。

知即非生,不知非识:如果香尘能够自己闻,自己知道自己的香识,那么就肯定这个香识不是香尘所生。「不知非识」,你闻不到香尘,也就不能产生香识。

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这个「香」是讲香识,不是由嗅觉(也叫见分、见性)而有,所以香识界不能成立。这是破佛当年讲的小乘因缘法。当年小乘因缘法就是讲,以我们的嗅觉对香尘而产生香识界。那么现在用大乘因缘法来分析我们这个香识,它既不是由嗅觉产生,也不是由香尘产生,它没有生身之本。所以这种理论不能成立。

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识不知香」,就是从他生来破,前面从「香非知有」是从自生来破。这里从他生来破,也就是讲的香尘能够产生香识。那么香尘产生的香识,它不能知道香尘。香尘是无知,香识是灵知,无知不能产生出灵知。纵然产生了灵知,它自己生的自己,它也不能感受到香尘,就如同眼睛不能看到眼睛一样。香识都不知道香,还能叫香识界吗?

既无中间,不成内外:「既无中间」,是接着上面讲香识界不能成立。香识界是不是属于中间啊?它属于这个能嗅的嗅觉与所嗅的香尘两者因缘和合,因缘和合是不是把这个香识合在中间啊?

那么这个香识界既然不能成立的话,连和合都谈不上,还有没有能缘和所缘呐?没有,就不成内外。内为鼻根,外为香尘。所以一破带着其它两个是不是也破了?更何况嗅觉作为六入,在这个六入里是不是已经破了?还有那个香尘作为色尘在十二处里是不是也已经破了?在这里,叫做三法从一破,其它两个法带破。

彼诸闻性,毕竟虚妄:这个「闻性」是嗅觉,在六入里属于鼻入。为什么把闻性特别提出来讲啊?因为这个闻性跟着我们最贴身,也就是特别提出来,从根本上把它破除掉。「闻性」都没有了,还谈什么香尘?还谈什么鼻识?没有了闻性,一切免谈。这个「毕竟虚妄」,还是我以上的讲法。这个闻性拿不出来给人家看,是不是虚的?在前面六入里已经破除了。找不出它的娘家来,而我们却能刻骨铭心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宛然现前。好好地作观照,随拈一物,当下即是诸佛如来法身真常。

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第一个「鼻」为鼻入,是嗅觉;「香」,就是通塞香臭这些色尘。所以鼻为能缘,香为所缘,生鼻识界叫所缘缘。「三处都无」,鼻肉团根和香尘虽然有现相,但是查不到出处;嗅觉无形无相,也拿不出来。所以从第二义谛上来讲,三处都无。虽然都无,但是要明白,我们是对有说无。

则鼻与香,及香(识)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全球末世,旅行青蛙帮我囤物资这个和尚有点贱厉鬼缠身之千年妖妻醉南城五零见闻录拥有影遁的我,内心阴暗点怎么了星铁:星际演奏家,在线演奏星神凡人修仙:开局一个小红瓶不装了,陆总每天都想撕婚前协议如果可以,我想逃离你们四合院:我战斗英雄,谁敢占我房那是惊悚系统!你管他叫小乖乖?龙珠:这个悟空强的可怕!系统求你让我做个人斩神:手握因果轮回,我即神明!杀心战兵隔壁寡妇是我那早死的世子妃一朝穿越,这个系统有点六贵族纹章内废A的顶级omega女友靠怼人系统在种田文里封神快穿:冰冷男主每天被小反派诱撩流放路上全搬空,钱钱多到花不完如何让灭世反派从嘎我到爱我快穿:她腰软好亲,宿主一眼沦陷操控我的玩家氪金后,我技能点满崩坏:幽兰黛尔的挚爱弟弟综影视从红楼梦开始掌上明珠悬疑:妹妹图谋不轨哥哥反复被撩卖棺人全球进化: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女人穿越兽世我是团宠?蔚蓝档案:我带着替身箭在基沃!穿越之谈个恋爱女将军的腹黑小娇夫鬼医宁安重生有空间,和新欢送渣夫进监狱被逼替嫁,文工团大美人去随军啦京圈公子历练,全汉东疯了攻略失败回现代,暴君忏悔求复合凶宅惊魂记龙夫与鱼,有点甜盗墓:黑背小六原神与崩坏星穹铁道之娱乐骰子迷局密说HP:Thornbird拣寒枝:凤栖梧桐抗战:向着元帅目标前进的李云龙穿成腹黑君上的药引,人麻了
天才小说搜藏榜:情陷女上司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末法我混成了茅山老祖黑化鸣人的演技派人生断绝关系后,首富亲妈跪求我回家我竟是异界的大反派?征服王:塔尔塔洛斯嫡姐逼我做侧房,重生二嫁上龙床穿书七零,小作精嫁给男主他叔啦中元纪一个逗逼的成长历程贵族学院,少爷们吻了上来元素光魔法师重生末日后小撩精每天都在要贴贴重生之双面厨娘遇冷面秦王魔头郡主的摆烂日常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血色京都坠入仙道从乱葬岗爬出,我嘎嘎杀疯了美强惨上神:娇妻大我两万岁B城爱情霸总前妻带球跑失败了梵极魔尊乱刀砍死!重生回宫嫁首辅,夫家悔哭了综影视景甜甜的穿越之旅侠岚:开局废物的我居然是双属性诸天抽奖:从一人开始光之国盘点之你那眼泪算什么1995,我终结乔丹兽世豆芽菜又强抢兽夫啦!半个纸人也能干翻全场星辰之约:时光之舟的冒险糖炒年糕大叔溺宠小可怜妃来居上七零,我在城里吃瓜看戏一家三口带厨房穿越六零年代疯批霸总读我心后,被他按墙索吻苍碧大陆诡秘怪谈帝姬她又要暴走了第一邪师归港有雨神秘总裁的心尖宠末世何惧,看我浪翻全球娘要摆烂,娃却要改命精灵世界的德鲁伊一个书名咱这么难搞乱入红楼:医女逆袭再迎春人在木叶,从被云忍绑架开始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双姝传:蕾伴一生重生之我回到了80年代一门三寡,断亲后发家致富嫁高门聊斋狐妖传换亲好孕第一晚,绝嗣糙汉抱崽崽精灵闪光开局选什么好我靠技能混迹修真界御兽,以为是病情,其实是天赋活在当代修真风云录之霜晨月她似山茶!穿到古代养萌娃我踏上旅途了!暗夜追踪事件簿云英秘传暗恋,你是我的遥不可及不向命运低头的我七零福宝:我靠交易空间带飞祖国快穿:条条大路通甜宠文重生之本小姐有仇必报寻秦记之云梦仙踪穿成霸总娇妻失败后,在恋综选夫天命系统之女配的自我修养星耀幻星穿越宝可梦:荣耀之巅的征程暗夜曙光:萧逸的正义之战味主十全少尊浅云台:碧樱花开齐穿七零,闺蜜赚钱,我躺赢!斗罗II:奶妈她嘎嘎乱杀!枯井通古今,囤货投喂美强惨战王斩神:变妹后,我成团宠了?警队人生之探案系统穿越,成为宝可梦大师快穿:恶人终入病娇怀荒年悍妻:重生夫君想要我的命不怼系统的宿主不是好宿主死后睁眼重回婚前,踹渣男嫁军官浓颜军嫂要离婚,军官老公心慌了年代军婚:女特种兵不好惹戎马关山留守妇女,入夜不说爱似血残阳,风起八零云夏的快穿之旅斩神:炽天使机甲,缨子摸哪儿呢深入骨髓下的恶魔穿越女只会针灸术随手捡了只宝藏小狼后,我躺平了超级战队之我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