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去!”孟亦安想也没想便回答。
他身后的孟四脸色变了变,犹犹豫豫没有开口。
沈知竹瞧的真切,扯了下唇角,“我家不收陌生人过年。”
“啥陌生人?我可是付了房费的,再说本少爷你又不是不认识!”孟亦安不满的嚷嚷。
沈知竹被他激动的模样逗笑,捂了下唇角懒懒道,“反正不收,房费可退。”
她才不要留这个纨绔少爷在家里过年,虽然这几天没出门,但是孟亦安在她家的消息可是传遍了村头村尾的。
那些碎嘴婆子嘴里能有好话,那不得把她的名声给贬到脚底下!
沈知竹想了想又道,“不如这样,你回京那日我家果树上的水果,各送你十斤如何?”
孟亦安顿时双眼大亮,“成交!”
于是,孟亦安招呼孟四给京城传信,说什么他腊月二十回京云云。
沈知竹一听,顿时一脑门黑线,这少爷还得在家里赖半个月!
不过想到作坊那边年前的工程也就半个月,孟亦安晚一点回京也行。
这几日,自从下福村传出招工的消息,隔壁几个比下福村富贵的村落纷纷急的不行。
他们打听到是京城来的少爷开作坊,酸的不行。
下福村人少又破,干嘛要让下福村的人建。
后来听说别村的人也可以上工,那里还管什么,全都跑过来问。
吴村长面色未改,心底确是兴奋的不行,挑挑拣拣的也就收下了二十多个别村的壮劳力。
他们比本村的时间晚了几天,十日也能挣个三百文,挺好。
腊月初八。
沈知竹一大早起来将昨天泡好的腊八粥材料洗净,然后下锅熬煮着。
萧长青进了山不在家,也不知道今日能不能回来,沈知竹不免有些担忧。
腊八粥足足熬煮了一个时辰,软糯香甜,沈知竹才给家里人没人盛了一碗。
也就是这个时候,去四处收毛线的孟三回来了。
“少爷!附近府城里压根没有毛线,有也不过几十斤,我便全买了回来。”孟三跑到孟亦安面前,几日的奔波,让他的脸颊粗糙了许多。
孟亦安瞪眼,“几十斤?几十斤能织几件毛衣啊?”顿时愁眉苦脸。
沈知竹瞥了眼孟亦安,“你前段时间要的几套应该都能做成,再多就没有了。”
而且就算要做也得等家里的妇人把手中的货全给做完,才能腾时间出来做孟亦安的。
所以估摸着也得等腊月底才能做。
孟亦安烦躁的挠了挠脑袋,“腊月底那不就过年了吗?本少爷还想让家中人过年时穿上哩。”
到时候拜年礼的时候,多惹眼啊。
这样,他哄好家里的长辈,日后惹了祸事也就能被轻点教训的。
沈知竹不知道这人心底的盘算,“不如这样吧,你找一个信得过的绣娘过来,我将织法交给她,让她给你织。”
她所教的织法是最简单的,日后毛衣等物流入市集里越来越多,手艺精巧的绣娘琢磨琢磨也就知道怎么织的。
所以啊,她也没打算将这个捂着,毕竟毛线织品也就卖个秋冬时节而已。
孟亦安点头,“那成!就当我买你的方子!”说着,便大咧咧掏出一百两放在沈知竹面前,“拿着。”
至于绣娘,孟亦安干脆交给肖大厨去找。
毕竟这偌大的安庆府城他不甚熟悉啊。
沈知竹无语的看着推到眼前的一百两银票,这人莫不是个人傻钱多的?
不过,她还是收进了怀里。
午食吃的是腊八粥配白面馍馍,个个吃的肚腹圆滚。
下午,沈知竹便钻进厨房里开始包猪肉青菜饺子,家里人多估摸着得准备百来个,香雪手脚也麻利,两人包起来倒是不费事。
沈知竹还让去府城监工的赵临顺路去胡屠户那里买了十斤排骨以及十斤卤味回来。
冬日里最不缺的便是萝卜,沈知竹便决定晚食吃萝卜炖排骨加圆胖圆胖的饺子。
饺子沈知竹和香雪包了约摸五百个,除去家中人的份量外,沈知竹便分了几份,让沈江然江临阿影三个小娃,往吴村长家,刘家还有小何氏的家中送了一份。
份量足,个头大的饺子,一出锅足将人香迷糊馋的不行。
平时吃饺子也就五六个的沈青夏,这次足足吃了十个,而成年人一人三十个是足足够的。
“唔!好吃!”孟亦安大口大口咀嚼着饺子,手里还夹着一个,面前一大锅的萝卜炖排骨更是以最快的速度消耗。
沈知竹笑眯眯的瞧着他们吃,这种自己做的吃食被所有人喜欢的感觉,真好。
可是,她环视堂屋一周,心底莫名有些不愉。
也不知道青崖山如何了。
而此时,青崖深山某处山洞里。
枯枝燃烧着,火光将人影照射在洞壁上,影影绰绰着。
咸香幽幽散发着。
萧长青神色冷淡的翻转着手中的馅饼,不过他刚烤熟一个,一只手就伸了出来,足足拿走了三个才作罢。
沈知竹给的二十多个馅饼,萧长青全都烤了。
山洞里都是男人,一行十人,食量都大。
除了带来的干粮外,有馋肉的还打了两只野兔用火烤着。
吃饱喝足后,萧长青将旁边包袱里的薄绒毛毯拿了出来,他上手抚了抚,柔软的不可思议。
这是沈知竹特地从空间里面翻找的藏青色毫无花纹的毛毯,只要不上手摸就毫不起眼。
纵使萧长青心底有很多疑惑,便也没问出来过,她给什么他便都收着。
“萧兄。”林叙阳的声音打断了萧长青的思绪,“今日多谢你了。”
两人中间赵大夫手里正小心翼翼的瞧着一根人参,参龄一百年。
萧长青淡淡收回眼神,“不必谢。”
毕竟他收了一百两的进山寻路费。
至于这根人参…
只能说林叙阳幸运,这深山危险之地竟然真有人参,虽然不是他要的三百年份,但总比没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