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乘坐的军用卡车,驶入了一条长约500米的山体隧道。
隧道的尽头,是一道宽大的合金大门,长约15米,高达10米.
大门两侧,站了两排头戴生化防毒头盔的守卫,四台大型x光检测仪,放置在入口两边。
门外的隧道广场,灯光亮如白昼。
最先进入的30辆大卡车,正在紧张地卸载物资。
200多台黄色的专用叉车,马不停蹄地叉着一箱箱货物开进了合金大门内。
每一台叉车经过,四台x光检测仪都会详细扫描一遍。
检测没问题后才会放行。
......
林冬是坐在一箱青花瓷器的木箱上,大摇大摆地混进去的。
果然,进了合金大门,里面50米处还有两台大型升降电梯。
叉车上的物资,会通过电梯下到地底230米深处。
地下第一层,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平方米)。
站在地底,若不开启天眼,这一层一眼望不到边。
层高平均8米,分成了50个网格区域。
按照储存物品类别的不同,每一个网格区域都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宝库。
林冬开启天眼功能,往四周扫了一遍。
无数的黄金文物,奇珍异宝,堆积如山。
还好,50个网格宝库之间,只用简单的铁网间隔着,并没有太复杂坚固的防护措施。
这种设计,与图纸上的标示符合。
以高卢人的性格,他们建造的大基建项目,都是以简单实用为主。
根本不可能做到像华国那样的事无巨细,滴水不漏。
林冬很满意。
在第一层巡视了一圈,又借机进入到第二层。
让林冬更加无语的是,从第一层进入第二层,同样要通过两台大型电梯。
一二层之间,只隔着20米不到的岩层。
按照东方人的思维,第二层存放着国家战略物资,不应该从进入合金大门后,便单独安装一座独立电梯才对吗?
怎么可能要先通过第一层,然后才进入第二层的道理?
奇葩设计。
高卢国人的想法,林冬搞不明白。
但这却无形中极大地方便了他后面的收割计划。
....................................
第一层的东西,还在源源不断地送进来。
巴黎过来的最后一批物资,正在抓紧入库,林冬估计,再过一两个小时,货物应该能全部装卸完毕。
总统命令下达后,才不到30个小时,境内物资的转移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高卢人的办事效率,很少有如此高效的时候。
林冬对此感觉有点疑惑不解,但并未太放在心上。
反正再过一两个小时,这里的一切都是他的。
为了不打草惊蛇,林冬除了转化黑金,他并没有明目张胆的收走库内的物资。
这一次的黑金转化,确实震撼到了林老大的小心脏。
比起意国和巴黎收割的那些,这里高达17万亿华币的财富值,又是一个更恐怖的天文数字!
如此巨大的金额,比高卢国一年的Gdp还要高。
现在可是九十年代啊,整个欧盟地区的Gdp,也就亿美刀(折合华币约64万亿)。
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
日耳曼国,亿美刀(折合华币约18万亿)。
约翰牛国,亿美刀(折合华币约12.8万亿)。
高卢国,亿美刀(折合华币约11.9万亿)。
......
大门入口那30辆卡车里的东西,来的路上便已经转化。
现在地下第一层,居然收获了17万亿的财富值,让林冬心情大好。
第二层的战略物资,那就更值得期待了。
几分钟后,林冬跟随一台叉车,坐电梯下到了第二层。
第二层面积比上一层小了一半,只有0.5平方公里(平方米)。
这里存放的东西,表面看没有第一层贵重,但从一个国家层面来看,却更加的重要。
因为,与高卢国国家安全相关的战略物资,都会出现在这一层。
林冬粗略估算了一下,单单是储备粮和优质种子,就占了整个地下二层的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也就是平方米。
层高8米,保底估算不会低于300万吨的粮食和种子。
这批东西,应该是高卢国长年存放在这儿的战略储备。
而像特种钢,金属钛,合金钨,各种名贵的稀土,更是不计其数。
至于一些尖端科研技术产品,比如航天探测器,小型实验卫星,中型核能发电装置(实验型)等等,更是多不胜数。
林冬不禁大乐:
哈哈哈.......
高卢国真的超级贴心,竟然把如此多的好东西全部堆到了一块。
这一层的物资,林冬只转化了2.6万亿财富值。
原因是大部分的物品,都不在黑金系统转化范围内,来路挺正的。
当走到第二层最南面的一个角落,林冬终于找到了让他心念了好久的大家伙:
战术核弹。
看到这些东西的一瞬间,林冬的额头正中像火烧一般的灼热。
这是他每次遇到重大危险时,天眼作出的自然反应。
以前遇到险情,他都能借此提前预知,并轻松避过。
只是之前那些经历,危机感远没有这一次来得强烈。
林冬站在三只装载战术核弹的特种铅箱前,眉头紧皱。
因为,放在地板上的铅箱只有三只。
每只铅箱内部,都放了一枚小型的战术核弹。
奇怪的是,有两枚体积更大的核弹,静静地躺在地板下的岩石暗格。
这两枚核弹由于体积过大,没有用铅箱装着,就这样嵌在厚厚的岩层空格中。
很明显,有人故意将它们放在花岗岩层内,然后用高强度混凝土彻底封死。
这种厚度的混凝土+花岗岩,个人武力值再强,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轰开。
用烈性炸药炸开?别逗了。
林冬明显能感觉到,这两枚大家伙极不简单。
前世林冬退役后,就是一位重度军迷。
他对于各种武器参数的研究,甚至包括核弹,都算得上十分的资深。
光看外观。
岩层中单枚核弹的爆炸当量,肯定超过10万吨tNt,应该达到了20万吨tNt左右。
严格来说,这种核弹不再属于战术核弹的范畴。
如此大的tNt当量,一旦爆炸,高温火球会瞬间覆盖600米范围。
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的万度高温,可瞬间将人体和周围的物品气化。
这种情况下。
就算林冬的防御力再强,生命之键技能有五S级的细胞修复力,也只有死路一条。
核爆高温之后,伴随着的是20psi超压冲击波,最大影响半径会超过1公里。
然后,高达500雷姆的辐射,绝对能覆盖半径两公里的范围.....
像洛泽尔战略地下仓库这种全封闭式空间,这两枚核弹一旦被引爆,破坏力肯定会比在地表引爆大得多。
还有就是,被困在这种地下密闭空间里,林冬就算移动速度再快,也很难逃掉。
因为,别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关门打狗”。
咦?
怎么感觉越来越不对劲了?
军方正常保存核弹,会用岩层去封死吗?
这极度不符合常理!
难道......
这里面的两枚核弹,真的会被引爆?
林冬额头印堂处,灼热感更甚,右眼皮突然狂跳。
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警惕心起,不由得暗叫了一声:“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