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棒梗和刘亮都成为了上山下乡的一员,名字也被送到了知青办。
其实,派出所出这个处理意见,也是讨论了好久的。
主要还是这两个人的年纪,虚岁才十三,周岁才十二,还就是个孩子呢。
这么大点的孩子,送到乡下去,能干啥啊!
可是,除了这个,又貌似没有什么更好的处罚方式了。
最后,才这么决定的。
尤其是棒梗,拦路抢劫,打架斗殴,现在又是入室盗窃,可以说,啥事都干了。
这要是还跟以前一样,写检查,家庭教育,根本就起不到惩罚的作用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刘亮了,家里就一个奶奶,他这一走,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本来,按照知青办的政策,刘亮家庭的这种情况,是不需要下乡的,可是,没办法,谁让他鬼迷心窍,跟着棒梗一起干了这么多事。
总之,盗窃二人组,成了下乡二人组,在下乡之前,还是派出所关押的那种。
就在一切都已经成了定论的时候。
两个孩子的家里却都发生了不同的事情。
首先,就是刘亮家里,他的奶奶真的不好了。
本来就是强撑着身子,这一下,又经历了这样的创伤,老太太已经起不来了。
“何所,医院来了消息,不成了,最后的时间,看,是不是?”玲子从外面走到柱子的办公室,脸带悲怆的跟柱子说道。
柱子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叹了一口气。
这老太太不容易,儿子儿媳没了,这么多年,就跟着孙子相依为命,最大的愿望也就是想看到孙子长大成人吧。
这个年代,一个老太太带着孙子,这日子可想而知。还有前面,那困难的几年。
这一老一小怎么过来的,都不知道。
结果,现在,这小兔崽子不学好,却深深的伤了老人家的心啊。
“怕是没几天了,让人带着刘亮过去伺候着吧。怎么着,也得让老人见一见。”柱子说道。
“成,我让他们跟着,也看着点,不会出事的。”玲子说完,就出去了。
一家一个故事,谁家都是不容易。柱子感慨了一阵,继续工作去了。
另外一家,当秦淮如和易中海知道,棒梗要去乡下改造的时候,都已经没有什么话说了。
别说,让易中海去找人了。
如果能找到人的话,早就找人了,还用等到现在么。
无论多么难接受,也都只是能给孩子准备了。
棒梗的一辈子,其实,从贾东旭下线的时候,就都已经安排好了。读书,学习,长大接班。
根本不会有下乡这一码事。
家里的工作早早的都准备好了,无论是接替秦淮如的工作,还是接易忠海的班,总之,都是一个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
这一辈子,只要安安分分的,不出事情。
无论是房子,工作,工资待遇,所有的一切,在贾张氏和秦淮如的算计之下,都已经给预备好了,只是等着他长大罢了。
可惜啊,可惜,这孩子不争气啊,从小就没教育好,长歪了,到了这会,就出了这样的事情。
秦淮如本来的心思还是好的,看到了孩子奶奶,贾张氏对孩子的溺爱,想要把孩子带到身边好好教育。
易中海也是如此,虽然他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并不是为了教育,但是,孩子跟在亲娘身边,总归是好的。
可惜啊,一切努力,都化为了乌有。
既然家庭教育不了孩子,那自然就有社会来教育了。
刘亮在医院伺候了几天他奶奶,虽然老人家看到了孙子,还是老怀安慰的,但是毕竟身体已经这个样子了,还是没能让她多留几天。
跟孙子交代了一些事情,也就撒手人寰了。
处理了后事,刘亮又被带回了派出所,关了起来。
这个上山下乡,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还是要跟着大部队一起,总不能一两个人,就走了。
不过,刘亮再次回到派出所关押室,人已经有些判若两人了。
不说话,不吃东西,每天就一个人望着天。
最后,还是在公安人员的命令下,才开始吃东西。要是在拖几天,怕是这个孩子,也没了。
一周之后,棒梗他们这一批上山下乡的时间和地点都确定了。
棒梗和刘亮,就不要想地方了,给他们两个的地方,一定是最困苦的地方。
还是大西北,甚至是比张帆他们新厂子的位置,还要困难的地方。
四九城周边的农村,也是有下乡知青的,不过,这种地方,对于下乡的知青来说,绝对是好地方,离家又不远,偶尔还能回家看看的。
这种地方,早就被一些下乡先进分子,先选了,至于那些被动员下乡的,以及棒梗他们这种犯错下乡的,就都是随机分配了。
之后的日子,秦淮如天天到派出所来看棒梗,又是拿吃的,又是带穿的。
在家里,也是每天忙的飞起,给她的宝贝儿子,准备这个,准备那个的。
不说东西了,就是钱都足足给准备了大几百块,全国粮票,也是淘弄到了不少。
总之,最宝贝的儿子,要下乡了,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秦淮如这个当娘的,真的恨不得把家都给他一起带过去。
该离开的总会离开,当大家都带着大红花坐上火车的时候,棒梗两个人,就好像两个被人忽略的小狗一样,躲在角落里。
大家都知道这种没带红花的意思,也就自然的会冷落他们了。
随着火车,轰隆隆的行驶,十三岁的棒梗,离开了四九城,奔向了大西北。
去参加贫下中农再教育了。
“当家的,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是棒梗干的?”自从棒梗被抓,三大妈就一直抓着阎埠贵再问这个问题。
阎埠贵每次都不回答,就是老神在在的微笑,眼睛里貌似还闪烁着智慧的光。
“你知道,你咋不早跟柱子说,准备还能得点啥奖励呢。”三大妈很是不满阎埠贵的这个态度。
“那能说么。都是一个院子里的,我说了,对院子有啥好处,今年的年底评优这算是没有了。”阎埠贵说着。
虽然语气中有些惋惜,但是神态上一直没有。
“那现在不也一样,人还是被抓了,先进还是没有了。”三大妈不知道这是啥意思。
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还不如自己说出来。
“那可不一样,现在是他贾家出事了,对不起院子里的人的就是他易中海。要是我当时说出来了,大家就会认为我不保护院子里的住户,对不起大家的就是我了。”阎埠贵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了一根烟,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三大妈想了想,还是想不通,索性就不想了,再怎么样,也不是他家的事情,不过,三大妈看了看满地乱跑的孙子,也产生了一些担忧。
总之,自从棒梗的事情被抓了之后。
整个四合院的人,在外面都抬不起头来了,只要被人知道,是跟棒梗住在一个院子的,就会被指指点点一番。
就连柱子和苏大夫也是如此。
没办法,这个年代的人,集体荣誉感太强了。如果一个院子里出现了一个优秀个人,或者获奖,整个院子也是跟着沾光。
相反,要是一个院子出现了一个犯罪的,整个院子的人也都是要被唾骂的。
院子里的气氛都是死气沉沉的,除了必要外出,院子里的人都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
还得是后院的刘嫂子,在忍受了几天之后,暴脾气就上来了,实在忍不了这口火。
在一次的水池洗菜的时候,故意跟秦淮如产生矛盾,之后,就爆发了一场惊天的骂战。
要是以往,院子里的人也都会劝劝,什么邻里邻居的,什么不要太生气,什么不是小事儿之类的。
可是,这次,大家就都是看着,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人也 慢慢的加入了骂战。
秦淮如开始还没明白,怎么就被骂了,可是,在被所有人都针对的时候,她也反应了过来。
刘嫂子这一骂,好像点起了院子里的导火索。
随后的日子,只要大家,看到易中海两夫妻,就是一顿冷嘲热讽,稍微反驳,那就是一场骂战。
这对夫妻,在四合院里面,俨然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
这,谁还出门。
现在的易中海两口子,不仅不去院子外面,就连家门都不怎么出了。
就算如此。两个人上班,在轧钢厂,也是被人指指点点了好久。
好在,两个人的脸皮够厚,心理素质够好,这种被人指指点点的日子,两个人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对于,被拉出去游过街的人来说,现在的这种指指点点真的就是小事了。
想当年,他们两个搞破鞋被拉出去游街的时候,那大家可就不仅是指指点点的。
是真的有人上手打啊。
在单位,被指点,在院子里,被堵门骂。易中海可谓是烦躁无比,他甚至都在想,自己的选人眼光是不是真的这么差。
选中了贾东旭,结果是个短命的。选中了棒梗,结果是个搞事的。
当年,聋老太太怎么一眼就选中了自己呢。
就是想,有个人养老送终,怎么就这么难啊!
就在易中海无比郁闷的喝着闷酒的时候,秦淮如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师傅,你说,棒梗在那边习惯不?身上的钱够用不?会不会被欺负了?”
听到这些问题,易中海真的也想骂人。
自己生的儿子是什么样子,自己不知道么。
棒梗还能被欺负,那可是六七岁就知道组织人员,当街打架,抢劫的人。
棒梗还能没钱,那可是偷遍了整个片区的惯犯,一手溜门撬锁的本事,谁能比的上。
可惜,他也就只能安慰安慰,毕竟,棒梗只是下乡了,还能在回来的,又不是没了。
他的养老希望啊,这么多年,投入了这么多,无论是金钱还是感情,都不是能马上放手的。
还是在养着吧,也许在长大一些,就好了。
易中海也就只能这样安慰着自己了。
好在,一个老的话题,总会过去的,毕竟,这么一个大的片区,总不会缺新鲜事。
新的话题,总会取代老的话题的。
再加上,这会,一天天的搞运动,蹲牛棚的,农场改造的,哪位领导下台了,哪个人被带走了。
这种事情层出不穷。
棒梗的话题自然就会被取代掉。
时光荏苒,日子,就在慌乱中度过着,随着各家的孩子不断长大,这日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1975年,夏天。
远在西北的张帆,终于得偿所愿,娄晓娥生下了第三个孩子,终于是个女孩了。
张帆在产房门口,看到孩子那一刻,就知道,自己的小棉袄终于来了。
张帆是怎么看这孩子,觉得怎么好看,比前面那两个秃小蛋子好看多了。
四九城的柱子,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是个儿子。
这下,两家终于一样,两子一女了。
社会混乱,无心工作,大家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生孩子这个事情上面了。
住在后院的许大茂,也生下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终于是个男孩了。
许大茂在产房门口,都哭出来了,还说着他许家终于有后了。
被柱子狠狠的嘲笑了一顿。
这几年,柱子一家跟许大茂一家的关系,更加亲近了一些。第一是两个人也算是从小玩到大了,虽然小时候有些不愉快,不过这些年,也早就不记得那些了。
另外就是,这时候,大家连说话,都不敢多说,生怕说错了什么。
许大茂又是个口无遮拦的,跟别人不敢说,也就只敢跟柱子说说了。
这不,一来二去的,两家关系也更加亲近了。
孩子们也是玩在一起。
许大茂家里上面两个都是女孩,刘大妈家,两个也都是姑娘,柱子家老二还是女孩。
这不,一山,就俨然成为了大哥哥一样,要带着这么一大帮的妹妹们玩,还不能让他们受欺负。
越来越有一个大哥哥样子了。
这有人带孩子了,大人们也更加喜欢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