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话,她也开始不住的思考过去这些日子的情况。
“对了,还用了六皇子带来的安胎药呢,那方子是宫里拿来的,药材也让府医看过,都是上好的东西,大奶奶刚吃那会儿确实精神都好了许多,手脚也不浮肿了。”
听到这话,凤锦瑶心中开始疑惑起来。
六皇子?
他与大哥交好多年,但从来都是闲云野鹤的性子,如今跟在恪亲王身边倒是多了几分露脸的机会,凤家与他可没什么恩怨,难不成是他在背后捣鬼?
“你去将那安胎药寻来,老夫瞧瞧。”
“是!”
朱槿着急的出门,很快就将还未拆封过的安胎药拿了过来。
打开一看,张神医微皱的眉头略有舒展。
“确实是好药,也是宫里头的常用的方子。”
听了他这话,在场众人的心才算放了下来,若真是六皇子在背后捣鬼,只怕文氏就要遭罪了,毕竟这药都下肚了一两月,现在才发现,怕孩子会出事呢。
“只不过这剂量大了些,养胎倒是确实厉害,只不过大奶奶有些虚不受补了。”
“虚不受补?”
文夫人还是头一回听说这原因,自古这女人家怀胎不都是要大补才好吗?
这样孩子也康健,大人也有力气!
“嗯,大奶奶的身子原本就有些虚弱,听说之前还病了许久,所以这胎怀得不是时候,当初能一直安稳,是因为用过佛心果,所以才保了母子平安。如今胎儿越发的大起来,夫人应该温和静养,胎别太大,这样母体承受起来才不累,可如今用了这样好的安胎补药,孩子太过大了些,你的身子自然会因承受不住而略有亏空。”
听到这里,文夫人总算明白了,就跟破桶装水是一个道理。
桶本身就不甚牢固,这水还不停的往里头加,自然桶就有裂开的迹象。
“那神医,我们当如何做呢?”
“停了这安胎药,饮食上尽量以清淡为主,还有就是别整日待在屋子里不动弹,多去外头走走,你看看田间地头的那些个农家孕妇,哪个不是挺着肚子还在地里头干活,她们难产的情况可比高门大户娇养的夫人们少多了。”
此话倒是不假。
文氏自打怀孕之后就多有小心,平日里很少走动,要么是卧床修养,要么是多吃多补。
如今听了张神医的话后,才明白过来。
还好今日允和有心,否则再这么补下去,到她生产之日,怕是要胎大难产了。
张神医并未开方子,交代了几句后,就离开了晏乐轩。
凤锦瑶送他出门,路上二人说起了话。
“王爷已经出发去了江南,身边随行的可是陛下这段日子最信赖的林太医。”
“嗯,阿瑶听哥哥说起过。王爷是去江南寻名医治病。”
“哼,哪来那么多名医。”
张神医显然对他们的这借口一点都不满意。
明明是个顶顶康泰的人,却日日都要装作自己有病。
如今也不知道是何缘由非要往江南跑一趟,还咒得自己感觉有今日没明天一般。
当真是不理解这里头的弯弯绕。
凤锦瑶倒是不意外。
以他的身份要去江南一趟,唯有治病是最好掩盖真相的,反正他手下精兵强将众多,也无需他真的自己动手,只要能安排妥当就是。
“寿伯放心,既然王爷是去治病的,那等病情有所好转自然就回来了。”
“我听凤二那小子说,你们也要去?”
“嗯,父亲这伤势都躺了好几个月了,还是不见好,所以阿瑶担心,也是为父亲去江南延请名医的。”
张神医看了凤锦瑶一眼,颇有种你怎么也跟着同流合污的表情来。
凤锦瑶苦笑,这法子好用,当然不能放过。
“寿伯别生气,这些都是对外的幌子罢了,此去江南您可有什么需要带的?阿瑶定给你寻来就是!”
“哼,亏你这丫头还算有良心。不过我要的东西难寻,你还是别操心了。”
张神医所求之物必定是上好的药材,她虽然不懂,但江南总有人懂,到时候给他带些好的回来就是。
“婶子也是江南人,那到时候我多带些当地有特色的东西回来,也好解解她的思乡之情。”
寿伯听她说到这里,顿觉欣慰。
难怪自家夫人会如此喜欢她,果然是个心细又待人妥帖的丫头。
“好,你自己个看着办吧,不过出门在外多加小心,待会儿让云絮那丫头带些药回来,有备无患才好。”
“多谢寿伯。”
张神医的药如何厉害,她这段日子可是深有体会,能得到他的药丸出门,当真是无忧了。
送寿伯上了马车后,凤锦瑶才回身,原本打算直接回凝安院的,谁知半路上脚步换了个方向,奔着厨房去了。
这段时间,因为要大办她的及笄礼,所以后厨采买了无数东西。
如今特意空出两间屋子,用来堆放这些杂物,尤其是所用木柴,更是堆了大半个位置。
凤锦瑶到这里,并未进去。
只是站在门口看了两眼就转身离开。
跟着她来的腊梅有些不明白,这走一遭什么话都不说又离开,小姐是何意思啊?
主仆二人回了凝安院后,凤锦瑶就借口自己想要歇息,让腊梅先行离开。
而后对着窗外的大树上打了个手势,很快就有暗卫趁其他人不备,翻身进了内屋。
“三小姐有何指示?”
“麻烦你们帮我查一下,最近凤家所进的柴火都是从何处来的?”
“是!”
按理说,东都城自打入春以后,就接连不断的下雨,木柴就是保存的再好也会有潮湿之感,偏她刚刚看见的,一个比一个更干燥。
不知为何,她总觉得其中有些猫腻!
若是被有心人发现,用这些木柴来放火烧凤家,那定是一烧一个准!
为此,她不得不多加小心。
定王府的暗卫,消息送来的很快,不但给了凤锦瑶准确的回答,还送上了一个重磅消息!
“木柴是从徐记柴火铺送来的,他们家在东都城卖了几十年的木柴,当家的走通了许多门路,因此好些大宅院里头的木柴都是他们家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