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碧蓝岛主权的争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持续存在,但是米国目前为止找不出对付蓝星集团更好的办法。
蓝星集团要的也不是主权的虚名,而是实际使用权。碧蓝岛的开发会按照计划进行,未来这里将成为蓝星集团的科技研发中心。
兰多夫等米国科学家主动放弃米国国际加盟碧蓝岛,成为碧蓝岛第一批国际公民的事传到了华国,华国网友欢心鼓舞。
“我们就知道蓝星集团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碧蓝岛的问题!米国这下吃瘪了吧!”
“前段时间米国派遣军队到碧蓝岛被赶了出来,这段时间派遣科学家过去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米国的心态,这段时间米国不敢轻易对碧蓝岛动手了。”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米国人会相当难受,毕竟碧蓝岛就在米国西海岸不远处,死死盯着他们。”
“我忽然抱有一种希望,咱们有蓝星集团在,湾湾问题或许会很快解决吧。”
陈诺秘密回到了江城市,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总部地下室,超级计算机处。
地球和蓝星世界建立了联系,最大的好处就是科技之间的联系,两个世界的超级电脑也取得了联系。
蓝星世界和地球之间可以进行完整的科技交流,而不用陈诺来回穿梭传递科技资料。
冯冉的团队能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即时传递给陈诺,其中就包含经过几年艰难攻关的IICE设备。
除此之外,冯冉也将社区在这几年收集到了一切科技成果传递给了蓝星集团超级电脑。
其中包含反重力技术(空车和飞行屋的应用)、民用微核能技术、航空航技术、超级战士技术、生物人工智能等等。
这些科技产品,冯冉那边从末世各处收集到了一些资料,有些技术原理可能还不完整,依靠社区的能力无法完全复制还原,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如果这些科技在地球,依靠蓝星集团强大的经济实力,未来有一一定能够全面掌握。
陈诺对其中的超级战士技术特别感兴趣,毕竟他见识过收割者战士的强大的实力。在和绿皮怪战斗的过程中被收割者战士的战斗能力深深折服。
一名收割者战士的战斗力能够抵一个装甲连。
“生物人工智能作战系统?”蓝星世界的资料还在不断地传来,陈诺随意翻阅着冯冉传来的资料,忽然看到一个很有趣的东西。
陈诺脱口而出,“这不是舰娘么!!”
在生物人工战斗系统的描述中,其中有一段介绍的是海上作战系统。
的确是舰娘!
蓝星世界文明世界的高科技作战体系中,已经不是人类设计什么武器,然后工厂制造什么武器,而是让武器自我生长、自我发育!
对!这就是舰娘!
陈诺仔细阅读着生物人工智能战斗系统中关于舰队的明。
以超强的超级计算机为平台,为舰队打造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一般以蓝星世界海洋为模板)。
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舰船都拥有自己的灵魂,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拥有自己身体、思想,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学习军事作战知识。
而在蓝星世界西北部的军事基地,这些拥有灵魂的虚拟生灵将按照自己学习的东西,通过控制造船厂的机械设备,自我打造身体(各类舰船)。
虚拟生灵将会和舰船相互结合,形成拥有自我个性自我外观的舰船。
因为武器是冰冷的,作战是血腥的。或许是为了让士兵们感到亲切,不害怕,蓝星世界中的武器在虚拟世界大部分以柔美女性姿态呈现,这不是舰娘是什么?
舰船在大海中航孝作战。而在虚拟世界中,这些拟人化的舰队会和军队中的人类上司相互交流在航行或者作战中发现的问题,以此不断改良自己的身体(舰体)、改良作战战术。
蓝星世界以这种方式发展武器的好处是什么?
作战武器不再是冰冷的机械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东西。
她们不再是武器,而是一个完整的分析系统。
以舰娘为例,她会随着自己航行和战斗中的遇到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自己开到基地中,申请改造舰体、武器平台等等),甚至主动和人类沟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人类将会相当省心,也不用分析复杂的作战数据,直接和舰娘交流就能知道所有的信息。
除了海洋舰队以外,陆地、空中作战平台,也有相应的虚拟世界和智慧生灵。
在蓝星世界的武器体系中,陈诺引以为豪的收割者机械战士,不过是整个武器体系中比较落后的技术罢了。
用悠的话来,这只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机器人。
但是,即便是蓝星世界,如此高智慧武器平台也不多见。
“这种作战体系是机械智能化的最高表现,是人类科技的最高成就,蓝星世界只有西北舰队和南方舰队拥有舰娘作战体系。”悠按照地球的语言使用了‘舰娘’两个字,因为在蓝星世界,她们可不叫做舰娘,而是叫做“生物人工智能作战系统——海洋舰队”。
其中的‘生物’二字,陈诺还不太明白,他也不知道未来这类科技将会给地球带来翻覆地的变化。
悠道:“在蓝星世界文明末期,西北舰队和南方舰队的舰娘……集体在海洋中自杀,并未参与对绿皮怪的战斗。后来有人尝试分析原因,但是文明都毁灭了,没有人知道原因是什么。”
悠描述这段往事的时候,声音很平和。
陈诺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他能够想象那时候惨烈的场景。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实世界,舰船在海洋中选择自我爆破沉入海底。在虚拟世界,无数如花似玉,拥有灵魂的姑娘们选择自我了断,烟消玉陨。
许久,陈诺道:“或许,我们可以重现往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