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六月初六,张臣率领南下团营回到了平壌城,杨振亲自前往牡丹峰大营迎接他们归来。
到了当天傍晚,俞亮泰、高成友带领登莱东路和金海东路水师联合船队主力返航,抵达大同江口。
二人奉命于次日上午,一同赶至平壌城,到新设的征东军左翼总兵府来见杨振。
与此相应的是,早在六月初四的时候,从旅顺口返航的俞海潮,就已经带着陈书农、王家戚等属于督屯通判公署的一行人,来到了平壌城里。
而这也就意味着,杨振的平壤之行已经接近了尾声,到了可以重回辽东前线的时候了。
也因此,崇祯十五年六月初七日下午,杨振在平壌内城前都元帅府大堂内,召集相关人等进行了一次会议。
会议上,杨振首先宣布了设立征东军左翼总兵府的决定。
至于征东军左翼总兵府的总兵人选,当然是张臣。
张臣本来就是征东军左翼总兵官,只是原来没有让他单独开府而已。
而今,半岛上的形势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也必须得有一员大将坐镇主持方可。
如此一来,张臣就成了最好的一个人选。
而且无论从哪方面看,也都到了该他独当一面的时候了。
至于征东军左翼总兵府的驻地,毫无疑问就在平壌城,其衙署就是现在这座前都元帅府。
事实上,早在张臣率领南下团营返回平壌的前一天,原来的都元帅府牌匾,就已经换成了大明征东先遣军左翼总兵府。
征东军左翼总兵府的辖地,除了平壌城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大同江两岸之外,其辖地向北直到清川江一线,向南直到汉阳城,向东直到元山湾,包括咸镜道南部,其中就有安边城与元山城。
也就是说,除了当初跟随张臣南下的几个征东军营头之外,杨占鳌的宁安营、郭小武的元山营及其船队都归在了征东军左翼总兵府的麾下。
杨振虽然跟郭小武说过,将来会让他统领安东东路的水师,但那毕竟是将来的事情。
就目前情况来看,将新设的元山营以及杨占鳌在安边城的人马,划入征东军左翼总兵府的序列,对他们接下来在元山和安边城的经营,是更有利的。
要经营就要有人口,要人口,就只能从登莱方向移民,而移民有不能绕道太远。
比如说,绕道对马海峡北上,然后沿着半岛东海岸北上到安边城和元山一带地区落脚,那是不现实的。
因为移民在瀛洲岛、对马岛或者在小蓬莱群岛等地就会被截留,况且在哪安置不是安置,移民自己也不会希望在海上漂泊那么久。
故而,移民过海前来,最好的上岸地点要么是清川江口,要么是大同江口,然后走陆路,前往元山或者安边城一带安置。
而这,就需要坐镇平壌的征东军左翼总兵府,协同同样设置在平壌的督屯通判公署来统筹安排了。
如此一来,将安边城和元山一带的人马暂时划归平壌方面节制,也是杨振有意让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
当然了,命令杨占鳌、郭小武及其所部兵马并受征东军左翼总兵府节制指挥的同时,杨振也趁机晋升了杨占鳌、郭小武二人的职务。
毕竟,大小相制、内外相维的传统制衡之术,轻易不能丢弃。
不是杨振不够信任张臣,而是他要早早的立下规矩。
也因此,杨占鳌升为征东军左翼总兵府左协副将,暂驻安边城,兼管安州城、宁边城等地宁安营军务。
郭小武则被升为左翼总兵府左协游击,驻扎元山城,负责元山港、元山船厂筹建以及元山水师营扩编等一应事务。
与此相应的是,杨振之所以命令俞亮泰、高成友也来参加这次会议,为的当然是告诉他们,今后金海东路水师营、登莱东路驻江华岛水师营以及黄海道沿海地方的所有屯所力量,并受征东军左翼总兵府的节制。
就在前不久,杨振与沈器重、安五伦等人达成一致之后,命令传达到俞亮泰和高成友的联合船队以后,俞亮泰很快就决定将麾下威海营留在了江华岛,同时也留下了一批装有火炮的炮船,暂编为登莱东路江华岛水师。
这支水师队伍,大小船只不过数十条,正兵加上辅兵,人数总计不到两千人,在杨振麾下,属于实力很一般的营头了。
该营参将是威海卫指挥同知王希贤,属于登莱镇下属海防卫所出身的将领,并非杨振从宁远、松山带出来的嫡系。
现在他被留在江华岛,监视并且威慑汉阳城的藩国小朝廷,其实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用了。
如果这次表现的好,那么今后自然就会进入完全可信的嫡系序列了。
当然,现在这支队伍既然被部署在江华岛上,他们在隶属登莱东路协守总兵府序列的同时,肯定也要受到征东军左翼总兵府的节制指挥。
除此之外,陈书农带着督屯通判公署的一些属官和随从到了平壌城后,杨振也在大同门内给他们批了一处院落,作为督屯通判公署的办公地址。
同时也在羊角岛上给他们划拨了一大批肥沃的土地,作为下属农事所新的苗圃营。
布置完这一切之后,杨振在六月初八先是打发了俞亮泰和高成友他们启航前往登州府去,加紧转运那边正在筹划输送过海的流民队伍。
随后,他本人于六月初九日清晨,带着直属卫队和邓恩的定州营人马,走陆路北上了。
至于严省三、俞海潮他们带领的金海南路水师团营所属战船,则在拆卸移交了大批重型火炮和冲天炮,并且留下大批弹药辎重之后,于次日走海路前往云从岛方向去了。
他们将在那里重新补充火炮和弹药辎重,然后等待杨振新的命令。
崇祯十五年六月初九傍晚,杨振一行人抵达安州城内过夜,次日上午又出发,中午抵达芥川小城。
在石明雄以及随行将领的陪同下,杨振亲赴芥川矿场所在地区查勘了矿区的情况。
煤矿所在的矿区与铁矿所在的矿区相隔不过二十余里,而且目前开采的都是露天矿区,开采成本不高。
根据杨振之前对他们的提示,从崇祯十五年三月开始,芥川矿场的煤矿与铁矿开采,专门设置了矿场爆破队和爆破手,已经采取了埋设火药包或爆破筒进行爆破的做法。
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效率已经大大提高,矿上的人力主要用于粉碎、筛检、清理和运输。
杨振抵达芥川的时候,之前在九连城以及“奠字”五堡等地区俘获的真鞑子和二鞑子人口,已经被押送到了这里矿区。
目前,除了芥川牢城营正兵及其各矿区的雇工队伍之外,光是整个矿区的奴工数量,包括送来赎罪的老弱妇孺在内,就已经达到了两万五千余口。
以现在芥川矿场的开采规模来说,劳力暂时并不短缺。
不过,杨振在芥川停留期间,指示石明雄在芥川矿场附近,尽快建立一家烧制水泥的窑厂以及几个烧制砖瓦的窑厂,用于征东军左翼总兵府辖内新占各城的城防工事构筑。
至于所需要的劳工,如果牢城营看押的人犯不够用,则可以继续加大在北方二道搜捕遗留朝人的力度。
为此,杨振又给了石明雄一个熙川牢城营的编制,命他以芥川牢城营参将一职兼领新设的熙川牢城营事务。
至此,石明雄的牢城营队伍,从一营扩编为两营,正式员额达到了三千人。
不扩编也不行,毕竟芥川矿场规模越来越大,在押的俘虏和人犯越来越多,一个弹压不力,就有可能导致后方生乱。
杨振之所以担心这一点,也是因为到了芥川矿场他才知道,矿区和监区的环境实在不怎么样,空气和水都不干净,奴工和其他人犯每天都在死人。
杨振当然不会对在押的俘虏们存有什么菩萨心肠,以至于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为他们整治和改善矿场的环境条件,但是他却不能不预防变乱的发生。
这样一想,与其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改善俘虏们的生存条件上,莫不如投入到建立新的军事力量上。
于是,熙川牢城营就这样诞生了。
崇祯十五年六月十二日上午,杨振在祖克祥、邓恩以及石明雄等人的率军陪同下,沿着清川江一路北上,抵达了清川江上游的熙川小城。
这座熙川小城,跟北方二道其他小城一样,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尤其是上一次的黄台吉数路大军南下进犯之后,早已荒废掉了。
城池残破,白骨露于野。
杨振猜测,附近的山区,可能还有分散躲藏的朝人,但是熙川牢城营建立后,不管有多少幸存的朝人,他们都将成为熙川牢城营的人犯。
毕竟,建设城防还是免费的劳工好用。
在熙川城内一处宅院安全过夜之后,崇祯十五年六月十三日清晨,杨振指示邓恩率部前往云山驻扎经营,命令石明雄分兵驻守经营熙川。
而他自己则带着随身的六百人卫队,告别了邓恩和石明雄,继续北上,前往江界也就是西盖马堡方向去了。
到了当天中午,杨振的精锐卫队前锋兵与安东东路的一支百人搜山队遭遇,双方互通消息之后,杨珅陪着已经抵达西盖马堡上任的安东东路总兵徐昌永,以及前几天刚刚到任的安东东路副将张彦弘,匆匆来迎。
当日下午,未时左右,在杨珅、徐昌永、张彦弘等将领的迎接之下,杨振带着卫队,顺利踏进了西盖马堡的南门。
西盖马堡,也就是江界故城,城池不大,但位置相当优越,其城南、城北、城西三面临水,剩下的东面则是山岭,东城墙直接依山就势而建。
南门外是南川江,说是江,其实就是一条不大的河流而已,但对西盖马堡而言,却也起到了南墙外护城河的作用。
河上有石桥,是杨珅率军进驻之后修建起来的,策马走过石桥不远,就是南门洞。
瓮城自然是没有的,不仅南门没有,北门和西门内外都没有修筑瓮城。
因为西盖马堡南北西三面城墙直接临水而建的“半岛”地形,决定了它内外空间逼仄,没有地方构筑瓮城。
整个城池唯一的瓮城,修筑在原来的东门外,也是杨珅带人督建的,目前只剩下几处炮台尚未最后完工。
西盖马堡整个城池周长不过六七里,且东西稍长,南北略窄,呈不规则的四边形状。
城内空间不太大,但是却有不少未被破坏的衙署、庙宇和宅院。
对陆续进驻西盖马堡的徐昌永所部人马、张彦弘所部人马来说,将近四千人,分配居住起来略微有些紧张。
因为杨珅麾下尚有数百人马,正指挥着一千多募集的青壮民夫队伍,在修筑东门外的瓮城以及西门外的码头呢。
好在眼下时值六月,西盖马堡气候适宜,城上城下或者城外皆可扎营,各部人马分安排几个哨出外,剩下的留宿城中也将将够了。
等到杨珅带来的征东军兵马撤离西盖马堡,届时城内房舍就空出一大片了,起码第一个冬天不必担心军队宿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