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路过,几乎每一家都要收取点东西,不给就砸。
旅馆老板匆匆去应付,拿出一千美元支持“国防建设”了,这才让他的店免遭打砸,送走了那群瘟神。
这支军队不大,五六百人的样子,一点纪律都没有,无比懒散,但他们手上都有枪,压迫感还是挺强的。
他们走后,黄家寨一片狼藉。
旅馆老板将“烟灰缸”送上来给楚健。
知道楚健是有钱人后,他的服务态度更好,简直无微不至。
“妈的!畜生呀!自己女儿都不放过。”沈世杰骂道。
刚刚,旅馆老板还给楚健暗示,说自己女儿多少岁,还没交过男朋友等等。说这些,暗示得已经很明显。
只要楚健给够钱,他随时可以将女儿也送过来。
李维:“有啥好生气的?在这个国家,这种事多了去。”
反正他是见怪不怪的。
要加雷也毫无反应,估计也是看多了这种事,感觉没什么不对劲。
沈世杰:“……”
随后,他把目光转移到楚健手中的“烟灰缸”。这时候,他才发现那是件笔洗。
“这烟灰缸有什么说法?”李维问道。
“什么烟灰缸呀?笔洗你没见过吗?翡翠的笔洗也是有的。”沈世杰跟他说。在他看来,李维既然是玩翡翠的,不应该不认识笔洗?
李维很诚恳,实话实说:“我没见过,听过。”
只知道是文房宝物之一。
沈世杰只好告诉他,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
“它的质地有很多,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
眼前的这件笔洗,正是瓷做的。
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如桃试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段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饱满,风趣,讨人喜欢。宋代官窑、龙泉窑都烧有这种桃式洗,但传世品不多见。
楚健手上的这件,属于很经典的葵口洗。
其洗体呈圆形,葵口设计,边缘略微翘起,形似向日葵的花瓣,整体线条流畅,比例协调。
“这笔洗,看着平平无奇。”李维说道。
他是欣赏不来,感觉瓷的没有玉的好看。
“那是你不懂欣赏,你看这洗身,以河洛图纹为主题,图案精致,线条流畅,寓意深远。
河洛图纹源于中国古代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符号,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和谐。
这种图案在汝窑瓷器上的应用,不仅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性,也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楚哥,对吧?”沈世杰侃侃而谈。
楚健点头,这件葵口洗以青绿色釉为主色调,釉色深沉而内敛,犹如一汪碧水,清澈透明。
河洛图纹以刻划和印花技法呈现,线条纤细而有力,构图疏密有致,富有层次感。
此外,葵口的设计和河洛图纹的搭配也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整件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和谐而统一的美感。
底款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字迹端庄规整,笔力遒劲有力,展现了清代官窑瓷器的严谨作风。
而且,底款的书写位置、字体大小和笔画粗细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与整件作品的风格相得益彰。
“最重要的是,这是件汝窑瓷器。汝窑笔洗,懂的都懂。”沈世杰补充。
玩收藏的人都知道,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汝窑瓷器以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可惜,这不是宋代的,而是清代的物件。”
李维:“清代的不值钱吗?”
楚健笑道:“清代的也值钱,尤其是清三代的,但比起宋代汝窑瓷器,又差了许多。
就拿这件来说,如果是宋代的,它值一个亿以上。清代的至少得对半砍,大概只值三四千万人民币。”
得亏这是清三代的,否则能有几百万就算不错的。
李维已经麻了。
动不动就是上千万,钱在楚哥这里就那么好赚吗?简直跟津巴布韦币似的,缅币他李维都不敢这样赚。
“这么说,还是宋代的瓷器最值钱。”李维感叹。
“也不能这么说,其他朝代同样有很值钱的瓷器,比如元青花,比如明代鸡缸杯、天字罐等,以及清代的珐琅彩、粉彩等,都拍出过几亿的天价。”沈世杰说道。
不过,总体而言,宋代的瓷器都比较值钱,没有便宜货。
一方面是宋代的年代久远一些,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理由。
另一方面,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瓷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宋代文化昌盛,文人阶层崛起,对瓷器的审美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追求简约、自然、含蓄的艺术风格。
宋代那时候,瓷器窑场众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以及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建窑等众多各具特色的窑系。
这些窑系在工艺技术、造型设计、装饰风格等方面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
而汝窑瓷器,又是宋瓷的巅峰之作,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都在仿造宋瓷。
“可怕,顶级的翡翠都不敢随便几亿几亿地叫,会被人打的。”李维说道。
只能说,中国的古董艺术品真值钱。
东南亚等国,虽然也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学习了很多文化艺术,但他们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值钱,价值可谓是云泥之别。
李维在这待了那么多年,还没听说缅国本土的文物拍出过天价的。
其实,别说东南亚这些国家,受中华文明影响最深的日韩,他们造出来的“艺术品”,也差中国好几个等级。
这就是宗主国和附庸国的区别。
有些东西,不是你学就能学走的,没有那种环境氛围,即便模仿出来,也只是皮毛,学不到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