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下吕布之后,董卓心里踏实多了,可以开始整事了。首先,他以本年6月开始一直到现在久雨不停为由,罢免司空刘弘,由自己担任司空。
接下来,董卓要招揽一个人,这个人在江湖上已消失了11年多。当年在宦官们与酷吏阳球的联手打击下,被贬去朔方郡的大名士蔡邕。宦官倒台了,天下大赦,蔡邕被允许返乡探亲。结果一回到家,洛阳城就传来消息“董卓很仰慕你,请你去京城做官”
蔡邕跟董卓根本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且董卓杀人不眨眼,自古伴君如伴虎,如今要去伴这样一个比老虎还猛的董卓,恐怕将来都不知道会怎么死呢。蔡邕上表推辞,理由却很没创意,说自己病了,当不了官。
董卓自然知道这是推辞。他当场大怒,跳起来道“给你脸,你不要脸是吗?老实告诉你:你要再不来,那就等在家里给你全族人收尸吧”
你说冤不冤?碰上宦官,至少还躲得起;遇上董卓,是惹不起也躲不掉了。蔡邕为了一族人的性命,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到洛阳城做官来了。
蔡邕一进洛阳城,董卓就犹如过大年一般特别兴奋。说实话:董卓是真的喜欢蔡邕。为将这种喜欢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董卓三天之内创造了一个汉朝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
蔡邕一到洛阳,董卓就让蔡邕做了太学祭酒。然后以他考试成绩第一为由,连续三天升蔡邕的官:第一天是侍御史,第二天是持书御史,第三天是上书,最后还封为侍中,年俸二千石,享受九卿的待遇…这升官速度,简直堪比火箭哪!
当然,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是什么?两年多后,王允会很明白的告诉蔡邕。
做完这一切,董卓终于又想起了先前在心头一闪,却久久挥之不去的一个念头——废刘辩、立刘协!在董卓看来,如今这事,根本轮不到别人发表意见,他自己一句顶一万句,拍板就能定夺。不过为体现对某人的尊重,董卓决定还是事先跟他通通气的好。董卓都要给面子的这个人,自然就是袁绍!要知道:如没袁绍,董卓可能现在还在洛阳城外徘徊…
于是董卓把袁绍叫来,开门见山的道“天下之主,应该贤明。【.】现在每每念及灵帝昏庸,令人痛心。我看董侯刘协的才能要胜于史侯刘辩。所以我打算废刘辩,立刘协,你看怎样”
董卓话都说的这么露骨了,袁绍自然也不能客气,他也直话直说“汉家君临天下已近四百年,恩泽深厚,万民拥戴。当今陛下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若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这话意思是刘辩正当年少,也没做错什么事,你突然搞个废嫡立庶、废长立幼的事,那是乱来,天下人必不服你!
董卓一听勃然大怒!娘的,老子叫你来说事,已是给足你面子了。没想到你还敢坏老子的事?想到这,董卓按剑喝道“你算是个什么东西?天下之事,我说了算。如我要废嫡立庶,谁敢不从?不从的人就连试试我这把刀是否锋利”
啥?天下之事你董卓说了算?难道你忘了之前是谁说了算,你才能进的了这洛阳城的?别过了河就想拆桥。我这桥也不是一般人能拆的。袁绍也勃然道“天下有利剑的,只怕也不止董公你一人吧”
董卓却好像心不在焉,没听见袁绍说话似的,只见他自言自语道“依我看,刘氏这个种子是不能再留了”
汉朝四百年,第一个敢说刘氏之种不可留的人,非董卓莫属。当年王莽篡位,也没说的这么露骨,人家做的很含蓄,是通过禅让这一传说中神圣的仪式将皇冠戴到了自己头上。而董卓却血口大开,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叛逆了!
袁绍再也忍不住了。当初叫你进城是干嘛来的?那是借你的刀杀宦官,共同辅佐汉室,救天下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是叫你来造反的!你要造反,我袁绍第一个就不同意…想到这,袁绍突然朝董卓怒吼一声,横刀长揖,转头而去,两人从此决裂。
看着袁绍怒气冲冲离去的背影,董卓坐不住了。看来,议废这事要想成功,得先把袁绍这块绊脚石搬掉才行。但董卓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动手,袁绍就已先跑路了。他解下印绶,挂于上东门,然后匆匆跑去了冀州。
既然袁绍走了,那就开会吧。看看谁还敢反对我?30日,董卓召集众卿开会。会议由董卓亲自主持,他是个粗人,说话从不讲究什么艺术,一开口就道“皇帝暗弱,没资格当天下之主。现在我准备学伊尹、霍光二人,废掉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大家认为怎么样”
众公卿看着董卓,半天说不出话,但个个心里都在骂:废皇帝?你得先给个理由啊!太甲、刘贺二人是因为自己不争气才被废了的。刘辩跟他们是两种人。你董卓想当伊、霍第二,也得先撒泡尿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
董卓等了半天,见没人说话,自己又加了一句“当年霍光决定废掉刘贺时,田延年按剑待发,谁敢反对就砍谁。现在我也丑话说在前面:今天谁敢反对这事,军法从事”果然不是个东西啊!
众卿继续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苟活。这时有人却想说:我不想做个失败的沉默者,更不想做个窝囊的苟活者。这是一个从不向现实低头的人。自出道以来,就身体力行实践着他精忠报国、除暴安良的远大理想:尚书卢植!
满朝不言,让卢植一人来说话。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也是一句顶一万句。卢植声洪气大。当初一个怒吼就把何太后救了下来;现在他理直气壮的发声,则更豪气冲天,令众卿心颤。
卢植反驳董卓道“你别忘了:当年刘贺登基短短27天,就犯下大小罪过1127件。所以霍光才把他废了。现在陛下年纪尚小,行为又无失德,所以我认为:当年伊尹对太甲、霍光对刘贺,都不适用于陛下”
是啊!刘辩只不过是胆子小了点而已,凭什么要废了他?如要废他,也要等他犯错。可像刘辩胆子这么小,让他像刘贺一样,一天犯上40几条罪状,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董卓大怒,却又无可奈何,甩手离去。不过董卓人是走了,却决定立即派人逮捕诛杀卢植。
可就在这时,有人出面为卢植求情,这人正是之前一直被董卓捧着的蔡邕。
蔡邕的面子,董卓自然要给。除了蔡邕,议郎彭伯也来凑热闹,对董卓道“卢植是海内大儒,众望所归。如你真把他杀了,那天下读书人都会心寒死的”
董卓最后想想,决定不再为难卢植。但卢植心里却很不踏实,辞官跑去上谷郡隐居了起来。董卓听说卢植跑了,曾派人去追,但没追上。后来袁绍曾请卢植出山,不过没多久就病死了。而卢植当年曾收下的一个学生:刘备则将成为未来历史的主角之一!
多年以后,曹操率军经过卢植之墓,也要驻足缅怀。回首往事,在人生的舞台上,在政治的风波中,这是一个从未向现实妥协过的真男人!而大汉失此伟哥,能不亡乎?
卢植跑了,但并不影响董卓的决定。这次为防节外生枝,他决定在开会之前先跟士大夫集团的主要领袖碰头,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现在的大汉三公,司徒缺席、司空是董卓自己、太尉是刘虞,不过他在幽州不在朝中。还有三公之上的太傅袁隗。
今天的汉朝,要找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像当年袁安、杨震、李固那样的士大夫领袖,已是相当得难。牛人都被逼的跑路了如卢植,跑不了的也被招安了如蔡邕。剩下的都是些风里摇摆的墙头草。
在董卓入京之前,主导汉朝政治的两个:一个是大将军何进、一个是太傅袁隗。就像当年的窦武和陈蕃一样,是外戚和士大夫联合对付宦官的产物。现在何进死了,能说得上话的,就只剩袁隗了。于是董卓就把废立皇帝的意见书派人给袁隗送去,征求他的意见。
袁隗是官场老油条。在袁绍父辈之中,袁隗年纪最轻,可升官最快、做官最大,靠的是啥?想想都知道:没两手溜须拍马的功夫,肯定是混不上来的。所以袁隗一见到董卓的意见书,都不敢多看一眼,马上派人回报:我非常尊重董司空的意见。
董卓笑了。既如此,那就接着开会吧!
永汉元年(189)9月1日,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众卿,再议废立皇帝之事。这次跟上次不一样,会议相当成功。何太后被逼无奈,下诏废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并改元,大赦天下。
废帝也就罢了,董卓还搞出了两条雷人至极的理由:1先帝驾崩时,刘辩作为儿子,在守丧期间没尽到为人子的孝心;2刘辩的相貌仪表不像个君王。
老虎吃人就算了,还吃得振振有词。满朝文武集体失语,悲哀啊!
悲哀的氛围弥漫在宫殿之中,久久不去。当何太后的诏书宣布后,袁隗上前,把刘辩的皇帝玺绶解下,转手递给了刘协。然后又扶着刘辩一步步的走下台阶,转过头来向刘协叩首称臣。
强忍着愤怒、泪水、耻辱的群臣们,此时此刻,如让他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董卓的作风,我想有一个词应是合适的——造孽!董卓的确是在造孽。如说他的造孽是一场悲剧的话,那这悲剧还只是刚刚开始。
搞定两个孩子后,董卓又把刀架上了何太后的脖子。他对何太后说:你身为媳妇,却逼死自己的婆婆董太后,这是大逆不道。说完,他就逼着何太后搬家去永安宫。两天后的3日,董卓又给何太后送去了一杯鸩酒。
搞死了何太后,董卓似还有一股莫名的怨气没出。他想来想去,终于想起:原来何家还有人欠他的!可何家能叫得上名字的都死光了,还有谁会跟他有过节呢?原来这个人不是活人,而是死人:何苗!
董卓为什么恨何苗?只要想想不久前发生的事就会明白:当时何进召董卓入京,诸多士大夫都强烈反对,何进都不理。后来何苗来劝何进不要冲动,何进这才冷静下来,并出现了之前的那一幕——董卓及他的士兵们被种邵吓退。
所以董卓要报复!他派人去把何苗的坟墓挖了,把尸体砍成数段,丢弃在路边。还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弃尸苑枳落中。
董卓尽管是个大老粗,但他对读书人的态度还是相当不错的。他认为:之前汉朝之所以被搞得乱七八糟,就是因宦官们太蔑视士大夫,不把他们当人看。现在董卓要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士大夫。当然,除个人喜好外,政治手腕也是其中一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