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杜如晦说到这里,自己个重重点头,“就是如此,九百九十九个和尚,九百九十九个道士,日夜念经,最好再布置一个五行八卦伏魔阵什么的。”
一代名相说这样的话,可见着实被李佑无中生有的手段吓坏了,并且越回想越害怕。
“你特娘的!”
李世民爆了粗口,他带兵打仗的时候骂人都是家常便饭,当了皇帝后知道不能骂了。今天实在忍不住,毕竟心腹宰相说这种不着调的事情,试问哪个皇帝不着急?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是不是受到了狱丞的蹂躏,这是天牢经常发生的事情,算是本职工作。好在狱丞已经被杀了,也算为你报了仇。
爱卿,你累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回家去吧,修身养性一个月,头脑清醒了再入朝。”
“陛下,臣的大脑是清醒的!”杜如晦爬过去道。
“你清醒个屁!来人,送杜相回府。”
”陛下,我说的都是真的!“杜如晦抱住了李世民的腿。
“滚!”
李世民忍不住踹了一脚,起身离开了。他也很是懊悔,差点就把智囊给逼疯了。本想征求一下面对突厥的事情,现在看来也不用问了。
外面。
常浩亲自送杜如晦出宫,看在多年的关系上,提醒道:“杜相,好好休养,不要再说这些疯话了。”
杜如晦这才发现,李佑就是个妖孽,这事情就他一个人知道,说出去也没人信。
并且,一口气泄了后,他心中有了许多愧疚。毕竟已经答应当李佑的管家,落难的时候答应,还吃喝人家的,现在重新飞黄腾达了,将人家给踹了不说,还提出杀了他,这不是正人君子该作的事。
而杜如晦就是个正人君子。
他失魂落魄的出了皇宫大门,就转身跪下三叩九拜,已经做到了忠君,既然都不信他,也不准备再多说了。
……
阳光再一次普照东方,并照耀在蜀中西边的吐蕃高原上。
并照耀在海拔3700米的,玛布日山上。
并照耀在辉煌的布达拉宫上。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米,自山脚到山顶,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庭院一应俱全。何等气势磅礴,代表着吐蕃王国即将进入鼎盛时期,距离皇朝也只是一步之遥。
这来自于,吐蕃出现了一位英明神武,可以媲美中原明君的伟大赞普,松赞干布。
布达拉宫就是他亲手所建,是他的王宫,也是后世赞普的王宫,也是未来的圣地。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的开国之君,是他亲手平定了各部,真正意义上统一了整个吐蕃。
在这个海拔数千米的高原,建立可一个辉煌的国度。
他颁布度律令,统一度量衡,确立了吐蕃的政治、政治、军事等制度,并从大唐和天竺引入佛教。
在这片高原上,再没有出现过比他更伟大的君王。
此一刻,太阳终于照耀在了半山的浮空宫殿里。
松赞干布召见了麾下七大贤臣,茹勒杰、拉布果嘎、桑布扎、达占东塞等人。
他站在平台边上,下面是万丈悬崖,看着初升的太阳,“达占东塞岩本,如今国库钱粮如何?”
岩本相当于户部尚书。
“赞普,足以支撑大军消耗三年。”
松赞干布点头。
这时,外相茹勒杰忍不住走了出来,道:“赞普,突厥使者很嚣张,他们在大唐策马奔腾,惊扰地方。
而唐皇李世民忍了,他没有呵斥,反而派出官员,告诉各地百姓,这是陛下给突厥人的恩典,让百姓们不要害怕。
算算时日,突厥使节团应该要进长安城了吧。”
茹勒杰这个外相,相当于长孙无忌那样的首辅大臣。
松赞干布拿过奶茶喝了一口,道:“大唐是很有战争潜力的,比我们各国的国土都大。突厥说是觐见,其实是挑衅,就看李世民怎么应对。
如果李世民连突厥使者团都降服不了,说明大唐已经外强中干,突厥一定会出兵入侵。
那时候我们就一起出兵,吞并大唐!”
众人一惊,没想到他们的王,竟有这样伟大的志向,想想就令人激动。
松赞干布适时指着东方,“西川,江南,尽在我吐蕃健儿刀锋之下。至于雍凉、北方、就交给西突厥、高句丽、契丹、回纥他们吧。
“我们会和他们逐鹿中原。”
众人露出了贪婪。
茹勒杰问道;“赞普,您的睿智如东升的太阳,但如果大唐依旧强横,李世民降服了突厥使节团呢?”
松赞干布一笑,“突厥得到了祥瑞,据说十分厉害,这事情颉利可汗绝不敢瞎编。他们带着祥瑞前往大唐反遭打击的话,一定会有所动作,到时候我自有打算。”
不但是吐蕃,大唐四周诸国都在关注着突厥使节团的事情。突厥率先吹响了进攻大唐的号角,地区局势会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种情况下,突厥使节团来到了长安。
并引发了极大的骚乱。
突厥骑兵几乎是以冲锋的姿态来到了长安城下,沿途大唐百姓饱受侵扰。
秦琼带五千天策骑兵来监视突厥骑兵的一举一动,也是大唐最精锐的骑兵部队。
天策骑兵目睹百姓被异族戏弄凌辱,眼睛都红了。
“大帅,就任由突厥人纵马在我大唐的国土!”
“不可轻举妄动!”秦琼冷道。
将士们恨不能出手将突厥人撕成碎片。
五百突厥骑兵直扑天策骑兵阵前,这才止步,扬起的黄尘淹没了五千骑,并蔓延出去拍打在长安城头。
随着黄尘散去,突厥人耀武扬威,不屑的目光看着大唐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他们是有神明帮助的人,就算死了,也会回归神的怀抱,获得永生。
秦琼暗暗吃惊,看这些突厥人的气势,就知道整个突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非击破他们的神话,若是不然,谁也无法战胜这样的敌人。
突厥国师良有道来到阵前,也是仔细打量大唐的骑兵部队,稍后笑道:“大唐最多万骑,而我突厥可调动的骑兵何止十万。儿郎们,完成来这里的使命,便南下中原!”
突厥人举起弯刀,发出围猎时的唿哨声。
五百突厥骑兵在监控下,于城外安营扎寨。
国师良有道带着少数随从,前往皇宫觐见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