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突厥使节团来了
一个时辰后。
太极宫。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但却心神不宁。朝廷的事务日渐繁重,几个儿子非但无法帮上忙,还尽给添乱。
可用的臣子还是那么几个,如果再多一些就好了。
不免就想起圣人府的诗会,是否能够出现几个才子呢?
“二郎,今年最佳的诗作送来了吗?”长孙皇后来到了甘露殿。
“观音婢,你也着急了,想来马上就到了。”李世民走过去拉住手,一起坐下等候。
长孙道:“这次诗会规模不小,前几次没有出现佳作,也是厚积薄发,这次一定会有的。”
“但愿如此。”李世民道。
“陛下!魁首的诗作已经送到了!”太监常浩疾步走入。
李世民见到自己的心腹太监一点也不高兴,还有些慌,也是面色一沉,难道今年孔颖达他们降低水平了?
“拿来本宫先看看。”长孙皇后笑道。
常浩吓的吞了口唾沫,小心的送了过去,就赶紧远远退到了外边。
“好诗,好诗啊二郎,此人可以重用,啊!”
李世民一愣,以皇后的才华必定是好诗了,可常浩。可恶,该好好敲打一下这个狗奴才了。
就连他的观音婢都忍不住惊呼吗!
李世民赶紧拿过来看,“好诗,好诗啊观音婢,啊!”
但他看到人名后,脸色大变。
这才发现,不应该敲打常浩,反而自己被敲打了一番。
李世民狠狠将面前的纸张攥成了一团,扔在了无人的角落里。
人们歌颂他有一位千古贤皇子,但无异于赤螺螺的打脸。
悉心教导的皇子趋于下风,放养的弃子名传天下。
有那么一瞬间,他深处无力感。
“陛下!请不要这样,李佑是个好孩子,也是吃过臣妾奶的,是我们的孩子。如今边境各国对中原虎视眈眈,皆有不臣之心,前番突厥更是无礼索取……。”长孙皇后跪在地上恳求。
在她看来,李佑的才能已经超脱了普通人的范畴。
若李世民能够以博大的帝王心胸,重新启用废弃的皇子李佑,大唐的力量必定得到极大的增长。那样一来,秦皇汉武的王朝,也不再那么耀眼。
“呵呵呵。”李世民绝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他从角落里捡起来那一团,重新打开,“好诗,好诗。传旨,赏五皇子李佑千金,布匹一百卷,他既然有文采,就去翰林院任职吧。”
布匹一直到宋朝也是硬通货,加上千两黄金,赏赐不低。
长孙心头一喜,翰林院的确是一个折中启用的好地方。
要知道翰林院始终集中着天下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
入选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致力于文化学术的传承,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
儒家有云,达则兼济天下。
当然,事情也有两方面,若是不达,就抄一辈子书,反被世人鄙视。
另一方面来讲,若无君恩,无论怎样一辈子也都窝囊在这里了,也是君王一种超然流放手段。
“已经到了不得不提拔他的时候了吗!”
李世民真是没想到,那个被他抛弃的儿子,那个世人眼中公认的废物。并非如流星般划过大唐的夜空,反而越来越耀眼夺目。
他打发走了他的观音婢,神情就阴冷下来,自语道:“观音婢你太善良了,他到底并不是我们的儿子,朕要为我们的儿子考虑。”
皇后心疼从小受苦的李佑,正好他自己个也奋发图强有了才能,修复父子关系,于公于私都有利。
而李世民则是看到了自己百年后,心爱儿子们的难处。
并且,他多少听到了一些李渊和李佑的事情。
他感慨李渊的眼光着实不错,然而,对他这位文治武功,威加四海的帝王来说,也只不过是两只肥硕点的蝼蚁罢了。
少一个贤才,难道大唐还要遭受毒打了吗?
“父皇,我们又可以斗一斗了吗?这次,你和你的孙子只剩下了名分,还有那一点点可怜的力量。”
他思索一番,冷道:“传翰林院大学士上官仪来见我。”
常浩暗想,这是要亲自嘱咐重要的事情吗?
太原
与突厥边境线大路关城。
突厥使者团已经来到这里,队伍人数远较前几次来唐庞大。
尤其是其中的精锐骑兵,个个精神饱满,威武雄壮。手中的草原弯刀,反射的阳光闪烁在大唐的关城上。
气势逼人,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并州都督李孝恭得知消息,虽然对方是使节团,并非军队,但形势看起来不太对,他不得不带兵出关拦截下来。
双方对阵方圆。
突厥国师良有道策马而出,手搭凉棚,就看到关城后面黑烟直冲天际,这应该是传讯的烽火了。
看着远处的烽火,从容笑道:“李将军,咱们可是老朋友了,你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本国师这次奉可汗王命,亲自率队出使大唐,是带着善意而来。”
他看了看身后的骑兵,皱眉道:“怎么,难道区区五百骑兵,就让大唐害怕了吗?”
李孝恭心想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突厥人能按什么好心?但对方并非入侵,这样的事情他一个武将不好处理。
“呵呵。”李孝恭淡淡道:“如此一番言语,实难相信是出自突厥国师之口。我朝自有律法,还需奏明朝廷,才能让尔等入关。”
“那是自然。”良有道从怀里摸出来国书,道:“那就请将军代为传奏你家朝廷吧。”
随后。
返回关城的李孝恭,遥望下面已经开始安营扎寨的突厥使节团,充满了担忧,对副将道:
“自从太上皇退位,陛下登基以来,各国檄文天下,纷纷谴责,并蠢蠢欲动,看似有借机围攻大唐之势。”
就算李世民有一万个理由名正言顺登基,但谁能不知是篡位而来。
他需要时间来彻底赢得民心,复兴华夏,真正成为天可汗,开创盛世。
如今的李世民是有破绽的,就看谁能抓住机会。
李孝恭又道:“若真如此大唐绝非对手。如今,突厥突然又派使者团来朝,还带了五百骑兵,实乃不祥之兆。你速派人六百里加急前往长安,启奏陛下断夺此事!”
“喏!”副将领命而去。
能征惯战的李孝恭有一种预感,战祸怕是不远了。
这一次,大唐并未做好准备。
而李世民,也无法如玄武门之变那样,游刃有余。
渭水城下之盟的脚步,沉重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