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贞三十年,长安
不惑之年的刚刚结束对李尽忠、孙万荣的讨伐,这俩个契丹首领不识趣,屡屡在大唐攻伐新罗之时没事找事,甚至还与奚族等东北部族串联,威胁唐军的粮道。
李守义这次也是没惯他们毛病,兵出营、幽,御驾亲征,以左鹰扬卫大将军、凉国公契苾明为副帅,右千牛卫大将军-刘昱,驸马都尉裴光庭为正副前军总管。
一连五场大战,歼灭契丹骑兵六万,拓地两千里,拔二十八城,全师而还。太子李辰、中书令钟绍京、侍中韦晋,出京十里相迎,并在含元殿接受百官朝贺。
而朝会刚结束,李守义便向太子询问:“怀英呢?朕怎么没看到他?”
李辰也是一声长叹,半个月前,狄仁杰下朝时,不慎从台阶滚落,摔断了腿。太医令张弛说,国老年岁大了,骨头脆,恢复能力又在下降,没个三五月,根本别想下地。
“三五个月?尚书省没有了长官行吗?”
“尚书省的事,一直都由儿臣带管,应该没什么问题!”
以李辰的能力,管好一个尚书省,当然不是问题。可问题是,这么大个帝国,尚书省怎么能这么长时间,没有仆射坐堂呢?
狄怀英那么聪明的人,他能不知道这个道理?老家伙这是又想致仕,刻意跟朕拿呢?要不然,这腿怎么摔断的这么巧?
这!李辰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好了,近几年国老频频上本,请求致仕,可父皇全都是留中不发,甚至不允许狄仁杰说此事。
李辰就想不明白了,年老致仕本是常态。张柬之、魏元忠、魏玄同这些人,不管在长安养老,还是衣锦还乡,求田问舍,统统照准。还赏赐了大量的土地、财帛,提拔他们子孙在朝供职。
唯独卡在狄仁杰这,不仅不准还处处加恩,狄光嗣晋中书侍郎,狄光远晋卫尉卿,最不成器的狄景晖在魏州任司功参军时,因贪婪残暴,受到当地百姓痛恨本该处以极刑,剥皮实草。
可父皇却破了一次例,竟然将贬为百夫长,发到葱岭戍边,还特意下旨让北庭大都护-王鉷(王方翼之孙)好生管教,硬是把一个纨绔子弟,调教成了边庭大将。
是,李辰承认,狄仁杰功高,可他毕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也鞍前马后为圣人效力三十年,父皇为何不赏他一个安稳的晚年呢?
过去,李辰问过很多次,可父皇就是讳莫如深。这次狄仁杰摔断腿,李辰亲自过府探望,国老对此也是长吁短叹,他是真想回并州老家啊!
弄着腰封的李守义,摇了摇头:“想回并州,想求田问舍?不行!”
话间,扭头吩咐不远处的中书侍郎岑义:“草诏,晋梁国公狄仁杰为尚书令,司空。”
恩?
尚书令?自本朝开国以来,除了太宗皇帝,还没人担当过这个职位。盖因尚书令的权柄太重,所以尚书省一直用左右仆射为长官。
文昭公-裴谈过世后,右仆射的位置一直空着。狄仁杰就主动上表,请以储君熟悉政务为由,将右相的权责交给太子,避免左仆射一家独大之嫌。
狄公不贪权,不重利,品德高尚,自然为人臣们所敬重。可皇帝是怎么想的,竟然把尚书令的职位拿了出来?
撇了一眼,懵逼状态的岑义,李辰恭声言道:“父皇,昔隋文帝置三省六部,以尚书令权柄太重,故仅为荣衔而不轻授。”
“我朝承袭隋制,高祖以太宗功劳而立。贞观之后,亦复左右仆射为尚书高官官。所以,这尚书令,一直非人臣所敢受也,国老他。”
李辰的意思,李守义当然明白,但却依然说:“我儿学问不错!可你忘了,光武初置尚书台,尚书令虽秩仅两千石,然位卑而权重,盖以小相制大相也!”
“什么表情,你老子也是读过书的。显德殿中孝仁皇帝留下的那些书,朕哪一本没读过?你以为朕小时候就光与英、相二王胡闹了!”
听了这话,李辰的心里咯噔一下,狄仁杰已经是耄耋之年了,就算给他这份权力,他也注定是力不从心,倒是不用担心什么。
那父皇拿出这个位置,无非就针对其他几位相爷。可几位相爷,都是追随父皇几十年的老臣,李辰也是在他们身前长大,他没看出来谁有问题啊!
可李辰不敢说,更不敢问,那些都是从一等一的聪明人,父皇非得看他们多聪明,李辰也不敢多问,坏了事。
“朕的话,不清楚吗?”
岑义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恭声领命到一旁,坐下来开始草拟诏书。写完了,还恭请皇帝预览。
李守义也是纠正几个措辞,在其重新誊写后,加盖了玉玺。命岑义速去梁国公府传诏,并将李守义从辽东带回的高参、貂皮等一并带去赏赐。
随军远征的岑义到府传旨,狄仁杰也是一愣,急命侍疾的狄光嗣,抬他出去,焚香摆案,大开中门,恭领圣旨。
“国老不必了,陛下口谕,您腿脚不便,坐着听就行了!”
瞪了一眼狄光嗣,狄仁杰整理了下衣服,对着大明宫的方向拱了拱手:“老臣谢陛下隆恩!”
诏曰:地华簪组,材标栋干。城府凝深,宫墙峻邈。有八龙之艺术,兼三冬之文史。尚书左仆射,梁国公狄仁杰,雅达政方,早膺朝寄。出移节传,播良守之风;入践台阁,得名臣之体。
岂惟怀道佐明,见期于管乐;故以谒诚匡主,思致于尧舜。九重肃侍,则深陈可否;百辟在庭,则显言得失。
虽至年老,然国朝而不可失,礼被于皇闱,斯固立德佐时,降灵辅阙,宜穆彝章,允厘庶政,可尚书令也,散官如前,此诏。
尚书令?
别说狄光嗣愣了,就是见惯的风雨的狄仁杰也是惊诧不已。这可不是个能拿来玩笑的职位。
岑义也是微笑回道:“国老,您就是给下官一百胆子,也不敢读错圣旨啊!”
“这道旨意是下官奉旨在宣政殿草拟,陛下斧正的了。属于即发即办,您看,下官可连官印都带来了。”
发中旨,没经过政事堂,圣人就是不想给国老上表称辞的机会。陛下对国老那真是没得说,在辽东回师之际,就命岑义在缴获之中,挑选上品,回朝的时候赏给狄仁杰。
就这份恩重,人臣之中,无人可以比肩,或许也只有故去的文昭公可以比一比。
当然,狄仁杰的功劳大,别人眼红也没用,从陛下对其的信用就知道,他举荐的人,张柬之,姚崇,桓彦范、敬晖等数十人,尽皆是国朝重臣,受陛下倚重。
岑义也不得不说一句: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狄公的门下啊!
可狄仁杰对岑义的恭维,却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谦虚的回道:“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
“老臣是真没想到,陛下会赐予这样的恩典。请侍郎回禀圣人,老臣望阙叩拜圣人隆恩了。”
而就在岑义告辞后,狄仁杰望着大明宫的方向,喃喃道:“陛下,您这是不打算饶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