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商鞅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已经具备了收复河西地区的能力。
秦孝公开始完成自己与父亲的愿望。
而在第二次变法之前,秦国就已经开始了对魏国的战争。
秦孝公八年,赵国入侵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漆及富丘两地。
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出兵助卫,包围赵都邯郸。
秦孝公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少梁。
同年,秦孝公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包围焦城,但没有攻克,占领上枳、安陵、山氏(今河南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
一年后,齐军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但在桂陵之战被前来救援赵国的齐军击败,楚宣王也派大将景舍率兵救援赵国,夺取了魏国睢水、濊水之间的土地。
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于秦孝公十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
魏惠王急忙派军队在上郡要地固阳以东修建崤山长城,以阻止秦军的进攻。秦孝公十一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
也就是这一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
魏国陆续与各国和谈,集中兵力向西反攻,夺回安邑并包围固阳。
为争取时间在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秦孝公与魏惠王在彤地会盟修好,缓和了两国紧张的关系。
但是这并没有用,秦国与魏国的敌对关系早已没办法缓解。
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秦。
秦孝公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
之后的秦国多次联合其他国家攻打魏国,也多次战胜。
秦孝公知道,破灭魏国只是时间问题。
以如今他的身体状态可能见不到这一幕的发生,但那一天终将到来。
回忆到此,秦孝公觉得自己一生最精彩之处在于他重用商鞅并且信任无比,始终如一,甚至可以说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权利都让渡给了商鞅。
他为了强秦,甘愿退到权力的二线,在国内的存在感甚至不如商鞅,甘愿默默地站在商鞅的背后。
他也知道,正因如此,商鞅才能够将内心的变法鸿篇转换为手中的改革之剑,从而斩断旧贵族的利益链条,将秦国之旧疾一扫而空。
在秦孝公心里,秦国由弱转强,甚至有希望一统天下,毫无疑问源自商鞅变法。
而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无条件地支持。
在秦孝公看来,只要能让秦国强盛他什么都可以牺牲,权力可以放,亲情可以弃,名声可以丢,他的强秦决心与志向大过任何一位秦君。
秦孝公觉得自己偏执,偏执于对商鞅的支持,偏执于强秦之路。
秦孝公也觉得商鞅偏执,偏执于他的变法将秦国一改到底。
而他们两位的偏执却最终使得秦国脱胎换骨,由西陲的弱国一跃而成虎狼之秦。
秦孝公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当初更没有看错人。
而商鞅如今也名列榜上,之后也会获得奖励,想必不会那么容易死去,也算了了他一个心愿。
想到这里秦孝公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并且他还想再找商鞅最后再聊一聊秦国的未来。
……
战国世界。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咸阳之中。
刚刚四十四岁的嬴驷正在宫殿之中观看诸天视频。
前年的秦国刚刚攻伐了义渠二十五城,让秦国再也不缺战马。
去年的秦国更是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形成了巨大的战略优势。
如今的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秦国也越来越强大。
当他看到商鞅出现在画面之中时,他不由得有些愣神,仿佛是想起了自己的曾经。
当年他刚刚上位,在秦国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赢驷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铲除异己,立相分权。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
秦国的法治建设是靠强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
在法治建设完成后,秦国有两个人是双重性质的,秦惠文王和商鞅。
他们由于拥有巨大的权力,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
商鞅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赢驷必须要除掉商鞅。
像商鞅这种人,秦国不用,也必然是不会让别国来用的。
他先是除灭了位高权重的大良造商鞅,接着又除掉了公子虔和公孙贾及其大量党羽,消除了国家最高机构的内患之虞。
早在秦孝公时期,执掌军政大权而又独断专行的商鞅就对国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秦孝公并没对商鞅采取什么措施。
赢驷清除商鞅等异己分子,出色地完成了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
从秦孝公开始,秦国没有设过宰相,只有将相合一的大良造。
大良造主营军、政、民,权力很大,是对君权的一个巨大威胁。
尤其是在商鞅担任大良造后,更是重权在握,炙手可热。
赢驷在任公孙衍为大良造以后,大良造依然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大有左右国君之势。
为了消除对国君的威胁,赢驷便开始对大良造实庭分权策略。
在之后他开始设立相邦,任张仪为秦国第一相邦。
这样,就把大良造原来的相权剥离出来,使大良造成了单纯的最高军事职务。
即使有了宰相,嬴驷也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勤于政事,亲自主持政局,剥夺了宰相的许多权力,使秦国的相邦实际上只相当于外相,很大程度上只掌管外交方面的事情。
这些举措的实施,极大地巩固了国君的权力。
作为大秦帝国第一王,赢驷觉得自己最大功绩是扩疆拓土,壮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