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北伐中原(7)
曹丕和曹植在竞争继承人的过程中,军政方面的表现,曹丕略优于曹植。
但曹植文学上的才华,却远在在曹丕之上。
曹操可不是感情用事的人。
明知道曹植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他还是放出了要立曹植为继承人的烟幕弹,加剧兄弟两人之间的竞争。
兄弟两人之间的竞争,曹丕是事实上的大哥,在兄弟中的威望不是曹植可比的,在竞争中占有很大优势。
但曹操可不想让曹丕轻松获得继承人的身份,他巧妙布局,维持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微妙平衡。
曹操维持两个儿子之间的相对平衡,可不仅仅是锻炼他们的能力,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柄。
因为一天不确立继承人,一众文武重臣,就不敢轻易站队,只能抱紧曹老板的大腿。
曹操这样做,效果明显,大部分大臣,都看不出来谁最有可能成为继承人,保持了中立的态度。
就算是洞察人心的贾诩,已经看透了曹操的心意,也只能暗中稍微帮助曹丕一下。
曹植的背后有曹操暗中的支持,而曹丕需要经营自己的势力。
两人的处境大不相同!
曹丕除了要努力完成曹操交代的事项,还要暗中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势力。
而曹植只需要做好曹操交代的事情,平时都是明目张胆召集名人墨客喝酒吟诗,充实自己的势力。
曹植利用自己的才华和名气招揽人才,还有老爹在暗中帮助,效果不错,手下可用之人并不比曹丕少,过得非常安逸。
而曹丕长兄的优势,被曹操以权力抹平以后,他招揽人才,就需要金钱和利益。
曹操的族弟曹洪忠诚勇敢,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曹洪非常喜欢经商敛财,他家境富裕,却生性吝啬。
但他并不是头脑简单之人,曹丕向他借财物,用于招揽人才,也想借此机会获得曹洪的支持,逼他站队。
但曹洪只忠于曹操,不敢站队曹丕。
他只能假装糊涂,对曹丕的变相招揽假装不知,非常干脆地拒绝借钱财给曹丕。
曹丕怀恨在心。
曹丕称帝后,借曹洪门客犯法的机会,将曹洪抓捕下狱,欲论罪处死,并没收家产。
后卞太后出面斥责曹丕,郭皇后也痛哭求情,曹洪才得以免死,却遭罢官削爵。
夏侯楙,字子林,是曹操手下名将夏侯惇之子。
他可不是无能之辈,虽然武功和军事才能平平,但善于经营,与曹洪一样,喜欢经商敛财。
也许是因从小生活富裕,夏侯琳虽然喜欢敛财,不但不吝啬,反而仗义疏财。
曹丕在曹洪那里碰了壁,就找到了夏侯楙。
年轻的夏侯楙,论富裕程度,肯定远不如曹洪。
但曹洪是曹操军中大将,军务繁忙,敛财的手段虽然了得,但时间非常有限。
而夏侯楙敛财的手段并不比曹洪差,他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荫官,根本就没有正经事情,他有大把的时间经营自己的产业,财富的增长速度,远在曹洪之上。
年少的时候,他的同辈夏侯尚、曹真、曹休等人,纷纷进入军中建功立业,他却以读书、游历为名,安心经营自己的产业。
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做生意,他利用自己的存钱,开了不少的商铺。
因为经营得当,虽然谈不上日进斗金,但他手上可用的钱财可不少。
年轻时,夏侯楙虽然忙于生意,但他也不是没有政治眼光的人。
他非常看好曹丕,不但平时对曹丕非常亲近友善,而且还对曹丕有求必应。
他赞助了曹丕不少的钱财,以供他招揽人才。
曹丕虽然政务繁忙,但他还是经常履行长兄的义务,没有冷落那些孤单的弟妹。
尤其是对母亲早亡、亲兄长曹昂阵亡的清河公主,他经常抽时间陪她购买衣物。
夏侯楙作为曹丕的追随者,经常跟在曹丕后面提包付账,不久就和清河公主混熟了,经常主动购买她喜欢的物品。
接触年轻男人很少的清河公主,不久之后,就对年轻潇洒、温柔体贴的夏侯楙有了好感。
曹丕自然看出来了,为了绑定夏侯楙,也有意撮合两人。
丁仪,字正礼,父亲丁冲与曹操交好。
丁冲曾为曹操立下大功,曹操一直很感激他。
丁仪凭借自己的才华,与曹植交好,得到曹操的赏识和信任。
曹操本打算把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丁仪。
但曹丕对追随曹植的丁仪很有看法,他以丁仪眼睛小、视力有问题,担心妹妹不喜欢为由,加以劝阻,并暗示清河公主与夏侯楙相处不错。
曹操征求清河公主的意见以后,将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楙。
为了补偿丁冲,曹操聘任丁仪为西曹掾,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曹操发现丁仪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很是后悔没有把女儿嫁给他。
曹丕继位以后,他投桃报李,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地区,驻守长安。
夏侯楙就任关中都督,一方诸侯,相当于土皇帝。
他利用手中权力,充分发挥他的经营才能,可谓财源滚滚。
夏侯楙深知,没有曹丕的支持,他什么也不是。
他把大部分的钱财,都上缴给曹丕。
曹丕手中有钱,才有底气对青徐世家豪强动手,对江东动兵。
当然,夏侯楙不可能委屈自己。
他多蓄伎妾,渐渐疏远了清河公主,导致两人关系不和。
夏侯楙的弟弟夏侯子臧和夏侯子江,看到夏侯楙财色兼收,位高权重,难免心中不平。
他们在关中,经常借用夏侯楙的名号,做行为不端之事,败坏夏侯楙的名声。
尤其是他们擅自从羯、氐、羌等部落,多次巧取豪夺大量财富,引起了他们的高度不满。
这些部落的人,明面上惹不起夏侯楙,大部分抱着破财免灾的心态,认可了此事。
也有人对夏侯楙不满,暗地里有人把此事上告到朝廷。
幸亏曹丕得了夏侯楙的大量钱财,对他非常信任。
他并没有亲自处置此事,而是把告密信转给夏侯楙,让他自己摆平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