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不计名与利国难一肩扛
萧衍缓缓睁开双眼,他和两位高僧谈论了多半天的佛经,因为已经年过六旬,精力体能早就不像年轻时候那样充沛。
他现在昏昏欲睡,即便是待在这水榭当中,依然觉得暑热难当,一阵阵倦意让他不胜其烦。
看起来自己还是老了,早就不是复当年之勇。只不过忙了半天就开始困倦难耐。
在年轻的时候处理政务经常秉烛达旦,哪里有什么困倦之意,而现在些许暑热就已经难以抵挡。
但是他今天就不得不召见北坞县令,毕竟是人才难得,萧综叛逃国内损失了一大批年轻才俊,所以必须破格提拔人才,
在这次边关危局当中,多少将官临阵脱逃被追杀的全军覆没,而这个小小的县令却能够反应及时,为梁国提前准备好了最后的防线。
这绝对是精通兵法才能做到的事情,绝非是看看兵书战策,纸上谈兵就能够做到的,
其实在下旨将县令招来之前,他就已经通过户部了解过该官员的生平。
看了才知道,北坞县令是通过九品中正制提拔起来的人才,属于清流一党,这让萧衍也放下心来。
因为自从二皇子萧综投敌叛国,所有关于和他势力纠缠的官员都在心中颇有疑虑。
清流一党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太子萧统,现在只有这个儿子能够继承大统,所以培养人才一定要在依附于太子势力之下的范围内寻找。
推荐他的官员也是清流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把当日九品中政治考核的事情也说了。
当时这个许县令对于兵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甚至政务,办案样样精通,确实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
可是当查到出身的时候,萧衍就有些不以为然。原来这个许县令居然是赘婿出身,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意外。
既然各级官员都把他说的如此了得,那这种人才又怎么会选择入赘这条路?
尤其听说入赘之家还是一个大富大贵,称得上当地首付的商贾,这更让人联想到此人是不是一个贪图钱财,善于钻研的人。
又加上卷宗上说明他原来是北魏人氏,因为边关战乱逃难到此。现在只要是和北魏有一点瓜葛就会觉得忐忑,
虽然他的身世已经有二皇子萧综人前去查验过,也有记录在案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
但是现在萧衍听说和北魏有什么联系,心里面就不由得有些放心不下。
如果要是平时,像这种级别的官员,他只是吩咐下去,户部就会自行办理。
但正因为这位县令身上种种的不同之处。让萧衍起了好奇之心,想要亲自召见一下,确认此人能力之后再予以安排具体职位。
等睁开双眼之后,就不由得颇感意外。本来以为这么一个善于钻营,又通晓兵法的人,多半是哪位武将之后,应该长了粗壮豪迈。
但是自己看到的却是一个长相清秀,看起来犹如书生一般的人,这对萧衍来说有了三份好感。
别看萧衍也是马上将军,但却绝非是一介武夫。此人对文学绘画佛学都有非常深的研究,称得上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君王。
当朝太子也是博学之才,着有《昭明文选》,还有诸如《宋书》的作者沈约、《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等等一大批文人学子。
当时上行下效,整个梁国风气也对风雅之士颇为看重,儒雅之风盛行。
萧衍看到如此人物,也恢复了一些精神。
他缓缓道:“你平时在北坞县勤于政务,又能够在边关发生状况的时候反应迅速,是个难得的人才。”
只不过像你这种人物,即便是从北魏逃难到此,何处不能安身立命?却非要选择入赘这条路,难道就这么怕被编入白册?”
萧衍说的白册正是当时境内对流离失所和没有固定籍贯的人所特有的国民名册,官府对于白册中的人,赋税徭役会更为严苛。
但这一点许云风早就准备好了如何应对,他不卑不亢回道:“只因北魏内乱不止,家中受到波及,来到梁国之后却发现官府盘查甚严,生怕被当成北魏细作。”
“所以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出此下策,还望明君圣裁。”
萧衍没有说话,其实在此之前对于这位许县令所有的调查都已经进行完毕。如果真的有什么通敌嫌疑现在他就不会出现在皇宫内,而应该关在大牢里。
之所以自己还要明知故问,就是看看此人在面对圣上质问之时表现如何。
一般人都有惧怕权威的天性,不要说面对当今圣上,就算是遇到个高官,说话之时也会十分紧张拘谨,更有甚者连话也说不清楚。
这样的人虽然不容易有什么悖逆之心,但也不堪大用。而今天眼前的县令却是从容自若,不卑不亢,让萧衍心中十分满意。
只不过看起来县令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岁多点,看他细皮嫩肉,一脸书卷气,应该是没有任何戎马生涯的经历。
即便是这次在北坞县表现出难得一见的军事素养,也不好直接安插在军营中历练。到底什么职位适合他还真不好定夺。
如果说按部就班提升此人,就容易慢慢在官场中泯然众人矣。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找到自己适合职位,从中得到真正磨练才好。
想到这里,萧衍问道:“此次你有大功劳,有什么职位想要尝试尽管说来。只要是不违背朝廷法度,都会予以考虑。”
如此说话不但是许云风心中一惊,旁边侍候的太监也不由得对于这位许县令另眼看待。
还是第一次有人能够获得圣上如此赏识,不知道这位许县令会不会狮子大开口,趁机索要官职。
其实许云风在路上就已经想好了,当即说道:“现今边关屯兵对峙,战事一时间不会爆发,但梁国贸易通道被截断,国计民生必然会受到影响。”
“尤其西北通路受阻,战马来源已经彻底被堵死,恐怕不用多少年,梁国就再也没有北伐能力,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臣不才,愿意替梁国开启海上贸易通路,从海上寻找战马来源,并且和胡商扩大贸易通道,让国家兴旺发达。”
“国富则民强,还请圣上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