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龙宁凡来说修炼比什么都重要,至于时间之类的外物完全不用考虑。但他心里面知道,这只是在洞府里面的时间,和外界可能不一样。
事实上,他在洞府中只呆了几天罢了。洞府内外的时间流逝大不一样,里面是外面的几十倍。除了冥思,小龙宁凡也在不停地吸收融合爆炸符力,经过不懈努力后他终于将融合时间延长了一倍。
不要小看这一倍,事实上是个质的飞跃。因为他的聚字决也起了作用,不断地融合逸散,形成一个循环,让他的神力中始终能保持有爆炸符力,这作用很大,爆炸符力让他拥有爆发性的战斗力。
通过融合——逸散——融合这样的循环,小龙宁凡等于成功把一部分爆炸力保存在身体里,就如同这里的洞府保留了爆炸力一样。
这种微妙的动态平衡,让小龙宁凡对力量的把握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我有点明白了,这个世界上,力量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在变,千变万化,关键是抓住其化的核心点,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小龙宁凡起身的同时自言自语。
他的话听在宁凡耳中,也不由得引起思索。宁凡在力量境界上比他高,但在两人的领悟并不相同,小龙宁凡已经走出自己的修炼之路。
有点意思,宁凡在心里给出评价,这话从他嘴里出来已经算得上极高的评价。因为到了他现在的境界,基本没什么能引起他的兴趣。
人站在高处,会有一种难与他人言说的孤寂,他的眼光也会向上,而懒得往下看。下面那些经历过的风景,自然不会再让他留意。
宁凡很庆幸当年留下龙宁凡,现在才有了这个让他惊喜的小家伙。小龙宁凡的表现远超他的预估,在某种程度上比他自己做得更加出色。
毕竟,小龙宁凡的天赋和起点都比他高得多,再加上有他这个老祖从旁指点,种种有利因素结合起来,不优秀就没有天理了。
当然,小龙宁凡自身的因素还是最关键,如果他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也不可能有现在的结果。总而言之,这对宁凡来说是最好的局面。
“来!”
小龙宁凡伸出手掌,在他的手掌心缓缓凝聚出一道复杂的符线,尽管只有一道,但蕴含了爆炸性符力,同时也收敛住爆炸性符力,展现出小龙宁凡对力量控制极其精细入微的一面。
如此精细入微的操控,连宁凡都叹为观止,或许宁凡也能做到,但在事先却压根没有这个念头,从这一点上说已经落后于这个小家伙。
第一个把女人比拟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再比的就是心怀不轨的登徒子了。天才和登徒子只有一线之隔,天才和蠢蛋也只有一线之隔。
宁凡摸摸鼻子,忽而觉得自己仿佛变蠢了,自信心受到小小的打击。但他更多的是开心,小龙宁凡越出色,他自己的成就感也越大。
对他来说,只要能学到有益的东西,跟谁学并没有什么好讲究的,闻道有先后嘛。
小龙宁凡并不知道,他敬重的老祖在暗中观察他,内心还起了不小的波澜。宁凡安慰自己说不纠结,但事实上纠结不纠结只有他自己知道。
“聚!”
小龙宁凡心无旁鹜,盯着手心的那道符线,轻轻地吐出一个字,他这个字用的是法音,话音未落,那道符线就开始凝聚爆炸符力。
虽然只是极少的爆炸符力,但是被他的聚字决硬生生地凝聚在一起,丝毫没有逸散开去。这次非常成功,验证了他心中的想法。
现在他达到融合逸散再融合的平衡,对他来说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他必须打破这个平衡,将其向融合倾斜,才真正把融合推进下去。
小龙宁凡现在有一种感觉,只要他能做到融合,把爆炸符力融入自己神力中,他的神力将会发现质变,而且是非常关键的变化,会让他的神力大大提升。
现在的验证让小龙宁凡看到希望,哪怕只有一丝,但凝聚得非常成功,也不再逸散,如果推广下去,未必不能推广到全身,推广到融合神力方面去。
回到蒲团上,小龙宁凡再次陷入冥思之中,同时头脑风暴也开启了。
在小龙宁凡前往妖孽洞府探险的时候,凯末儿并没有跟他一起来,她留在万符宗研究符箭。她是天赋强大的优秀精灵弓箭手,对弓箭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万符宗的符箭让她一见倾心,立马爱不释手。
事实上,在万符宗,符箭并不太受欢迎,因为符箭是单兵战斗技能,对于强调联合作战的符修来说不适用,没有多少符修愿意单打独斗,毕竟符阵太强大了,有了符阵为依托可以发挥出更强大的战斗力。
在万符宗,学习符箭的很少,只有一位箭符师带着一位资质极差的徒弟。那位箭符师心高气傲,但是奈何没有人愿意学,只好收了个烂徒弟。
师父没心情教,徒弟又愚又笨,当然学不好了。箭符师本以为此生就这样郁闷终了,没想到在宗门大不幸时他竟然时来运转了。
凯末儿身为精灵神箭手,其中弓箭方面的天赋简直高得出奇,跟他后面学符箭是为了取长补短。原本这事箭符师是没兴趣的,尤其对方还是一个娇滴滴的女修,他就更没兴趣了。
然而几次接触后,他赫然发现这个女修不是那种一无是处的花瓶,而是真正的天才,于是他的态度大变,几乎是疯魔了一般倾囊相授。
凯末儿跟着他,箭术一日千里,提升得非常快。而且凯末儿也和一般的符修不同,她并不拘泥于符术,而是和自己精灵弓箭术结束,创造性地修炼。
“你的悟性,是我所见过的弟子中最出色的,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箭符师。”对于凯末儿的修炼方式,箭符师并没有阻止,他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否则也不会浸淫在箭符之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