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眼里,他们的命和皇帝的命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冲上去一刀的事情。
那些人都能随便挖个坑埋了,为什么皇帝就能特殊?
他并不是反对修缮皇陵,只是不想花这么多银子而已。汉王已经不是一次向户部和朝廷提出,购买西夷的炮船,火炮,火枪之类的东西,来武装大明的军队了。
但很可惜,每次都被驳回了。
作为身经百战的将军,他明白这些武器对于战争的作用,但很可惜的是没有人理会他的建议。
而给他的理由也很敷衍,那就是常年征战国库空虚。
能耗资数百万两银子修一座坟圈子,却拿不出一两银子来训练武装新式军队。
这一点朱允常和汉王的看法倒是出奇的一致,如果大明的军队得到那样的武装的话,北方的瓦剌简直是活靶子。
骑射的时候用火枪可比用弓箭要有威力的多。
汉王甚至训练过火枪队的阵型,甚至让士兵们亲自搏杀测试。
汉王先是用铁板测试了一下火枪的威力,之后选了一些体态雄壮的骏马,然后让士兵们穿上火枪打不穿的厚重铁甲,然后让他们骑上马,朝火枪队冲锋。
而火枪队则是分为两排,一排在前,一排在后,当骑着骏马的士兵冲锋过来的时候,火枪队开枪,打完之后,后队上前继续,前队回后队装药,装弹丸。
测试的结果,穿着铁铠甲的士兵死亡三人。伤五人,马匹全部阵亡。
而死亡的三人是在走近后,被火枪打穿铁板死亡的,而受伤的则是因为马匹倒下时摔伤的。
至于那些马,全部都被火枪队打死了。
对于这个结果汉王是出奇的满意,他总是在设想一下,如果大明的军队都配备这种武器,在面对瓦剌和鞑靼人的骑兵冲刺的时候,目标庞大的骑兵,简直就是火枪队的活靶子。
至于火炮的威力,汉王更加的满意,如果把那些东西放在长城上,瓦剌的骑兵还没有到达城根下,就被打退了。
但很可惜,他的建议一直没有被采纳,不过也有采纳的地方,比如朝廷出资修缮被毁坏的长城,将买来的洋枪,洋炮,放在工械坊仿制。
至于赵王的看法,则是有些中立,他甚至希望自己得到皇位后,修缮的陵墓能不能比父亲的大。
现在皇帝问楼云的看法,三王自然非常的感兴趣。
而皇长孙朱瞻基,可没有心情去听皇爷爷和别人说什么,他自从巡游开始,眼神都没有离开过南宫璃。
他没想到南宫璃也会来,虽然他知道南宫璃和楼云的关系,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继续深爱着这个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姑娘。
即便这个姑娘有可能是自己的“婶婶”。
对于自己儿子的眼神,太子则是有些生气,他现在甚至觉的儿子有些烂泥扶不上墙了,虽然他天资聪颖,深受皇爷爷的喜欢,但意气用事,耽于美色却也是难成大事之人。
太子望了望自己身边的汉王和赵王。
赵王总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不过太子知道,赵王不过是在隐忍而已,毕竟他的妻子可是和自己有不正当的关系。而对于这件事在京城之中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如果只是一个姬妾的话,或许不用放在心上,但是那个女人是他的王妃,而那个女人也被汉王染指过。
虽然太子也和赵王妃有染,但却只是存在于地下,从不明目张胆。太子与她幽会,也只是在赵王妃外出进香的时候,在偏殿的禅房内。
而汉王则不同,他是直接闯进了赵王府内,然后走到了自己弟妹的闺房,直接在闺房内将她就地正法了,而赵王回府之后,汉王依然是若无其事的离开了。
即便是如此,赵王依然是不动声色,如果是其他的人或许会认为赵王是个戴着绿帽子的窝囊废,但太子和汉王可不这么认为,毕竟他们三个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虽然品行,个性迥异,但是都不是傻子。
赵王能有这样的气量,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相对于胯下之辱,自己的妻子被人强暴,自己却无动于衷,这种屈辱自古以来可以承受的人就只有春秋时期的最后一霸,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对于这种气量,太子都是非常的佩服,对于汉王,太子更忌惮的就是赵王这个兄弟,毕竟他几乎没有过过错,即便是自己上位,成为了天子,也没有理由惩戒他。
而且赵王妃与他有染的这件事,几乎尽人皆知,是公开的秘密。如果赵王没有动手,自己反而收拾他的话,会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甚至会被比喻成杀兄淫~嫂的隋炀帝。
对于汉王,太子倒不是那么忌惮,因为汉王只是权臣,而他虽然不是白痴,但也是个性情乖张,不拘礼数的粗人。他现在兵权加身,如果皇帝除掉他,还是有正当理由的。毕竟太子可不欠汉王什么。
对于自己的两个弟弟,他再看看自己那个为了一个女人目不转睛的儿子,太子的心里非常的气愤。
太子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他的命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两年。等他死后,如果没有皇爷爷的帮助的话,自己这个耽于美色的儿子,又怎么能跟他两个叔叔争夺龙位。
弄不好的话,靖难之役或许又将上演一遍。不过这一次,或许朱瞻基没有建文帝的能力隐遁而逃了。
楼云见到皇陵的繁华之后的他直言不讳的说道:“请皇上恕臣之罪。”
皇帝知道他没好话,但是他想让楼云说,当然楼云的话,也不是他想听的,他想让身后的文武朝臣,皇亲贵胄们听一听。
皇帝说道:“朕恕爱卿无罪,爱卿但讲无妨。今日你我君臣可以畅所欲言。”
楼云得到了皇帝的承诺之后说道:“臣认为,皇上此举劳民伤财的很。唐太宗时期朝臣曾想在长安兴起暖阁一座,但却被太宗拒绝,太宗曾言‘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