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昊呀,你这是怎么做到的,太厉害了。”李婶激动的问着冯昊。
冯昊本来又想把这个锅甩给村长家的书,但一想老是这样不太厚道,就编了个瞎话,说是以前见过有人这样开坚果的,所以就学来试试。
小冉听了这话,第一次对冯昊有所怀疑,因为,她知道,她跟着冯昊转了好久才弄回来这些土的。
‘这件事肯定没有小昊哥哥说的那么简单。’
晚饭一家人是在厨房吃的,吃完饭大家都早早睡了,准备明天大干一场。
第二天早饭过后,冯昊带着李问君拿着铁锹,提着铺了一块布的篮子走了,李婶和小冉则在家里挑选灵稻杆。
冯昊和李问君挖了三篮子土回来,因为土有点潮,于是把两个屋的门帘拿下来铺在地上,把土倒在上面晾晒。
土晾上了,冯昊又和李问君把小冉她们挑出来的灵稻杆劈成两厘米宽二十厘米长的条。
李婶和小冉把稻粒均匀的夹在两块劈好的稻杆之间,用粗线固定,每两块稻杆能夹十颗稻粒。
就这样分工合作,忙碌了一天,终于把所有的稻粒都夹好了,数了一下,有二百三十九排。
灵稻杆草垛见底了,能用的基本都劈出来了用了,剩下的都只能当柴火烧火了。
土晾晒了一天也干透了,冯昊和李问君做了一个简单的筛子,趁着天还亮着把土都筛好了,放在两个大瓦罐里盖好盖子备用。
忙碌的一天结束了,见证奇迹的一天开始了。
清早晨,李问君不知道在谁家借了一块大门板一样的平整木板回来,放在厨房旁边。
冯昊和他俩把两罐子筛好的细土均匀的铺在门板上,这次的厚度有一厘米左右。
在门板旁边放两个大木盆,一个里面放浸湿的软布,一个里面盛放刚烧开的热水。
李婶和冯昊负责把排好的稻粒蘸热水,然后摆在另一个木盆里吸收水分,李问君负责按时加热水,小冉负责运送排好的稻粒。
估摸着时间到了,冯昊就把吸足水分的稻粒排按到门板上的土层里,第一排用垫着砸灵米的石块倚着,后面的依次摆放。
期间,冯昊还把蘸水的时间和放在布上吸收水分的时间进行估算,告诉大家,让大家记住两个关键的时间点。
这种分工合作,批量生产的效率就是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所有的稻粒排都摆到门板上了。
幸亏门板够长够宽,摆了整整三排有余。
午饭过后,几人把稻粒排一个一个拆开,把开口的和没开口的分开,把没开口的又重新做成稻粒排。
数了一下,重新做成的稻粒排有三十六个,冯昊粗略的一算,开口率竟然达到百分之八十五。
门板上的土用过一次都湿了,需要重新晾晒,至少的需要一天才能干,因此,重新排的稻粒得明天才能蘸水了。
于是,一家人都在开心的撬灵米了,这是个很过瘾的活,撬出来几个往灵斗上一放,黄澄澄的,再放一些,金灿灿的,心里头是无法形容的那个美呀。
不到半下午,两千多颗灵米都开出来了,成功率百分之百。
灵斗里全是金灿灿的,刚开始开坏的都被压到底下了。李问君看着满斗的金黄,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李婶和小冉这一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笑,笑了一场又一场,晚上睡觉的时候,腮帮子要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