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No-LooK-pASS算不算是假动作的一种呢?
回答,不太好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肯定算是假动作。而且顺便一提,No-pASS-LooK肯定是假动作的一种。
某种意义上讲,其实一个好的组织后卫,或者说一个好的传球者,本质上和电视购物的主持人有着相当程度的近似。
比如说,一个优秀的组织后卫总是在随时观察着自己场上队友的情况,而一名优秀的购物主持人,总是能随时随地将自己的视线或者说正脸在数个镜头之间任意切换。
作为对面的防守者,经常会被组织后卫的各种迷惑性小动作所欺骗。而对于电视购物节目的观众来说,他们即使明知镜头中主持人充满诚意的眼神基本上完全不可信,但却依然会被对方的脱口秀般台词多多少少地吸引了注意力,甚至不知不觉地就买了对方推销的商品。
简单总结一句的话,那就是催眠。
组织后卫催眠敌人(偶尔还会有自己人也被一并骗过去),购物主持人催眠观众。
意识到这点以后,虽然你不见得能够看穿优秀组织后卫的每一个意图,但你至少应该能学会关上电视,免得被购物节目蛊惑……
上面这个结论虽然看起来有些无稽,但实际上还是有些道理的。比如说现实里的商场推销员还不见得比电视上的主持人能说会道,身为一名身心正常的女性,如果能够抵挡的住电视购物的诱惑,那么在逛街时面对任何普通推销员都游刃有余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要不要成为这样的独立女性呢,林琳同学陷入了沉思。
等等……说起来最开始不应该是学篮球里的假动作么?
“其实后者学一下也没什么坏处。”这是常心昊的看法。
“你还是先给我讲一下不看人传球的要领吧。”这是林琳的纠正。
“你不看人,别人就得看你。”
“这个我倒是能明白,俗话中的一个人打四个人看某种意义上就是这样。”
“不,那是懒。但你的思路本身并没有错,究竟是选择面对篮筐还是面对队友,每个打篮球的都会有自己内心深处不同的看法。”
“你的意思是说,通常情况下其他球员都站在篮筐与pG之间,而且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做到一眼看筐另外一眼看组织后卫。所以越是水准低球性差的球员越本能地紧盯着篮球?”
虽然仅仅懂得原理并没有什么鸟用,但只要稍微进一步思考,想到对位防守的敌人也时常处于这种状态的话,到底还是有点用的。
比如说,假动作到底什么时候做,不是取决于自己的纯主观喜好,而是应该针对专注于正面防守自己的对方后卫。
同时——注意这个同时——想要传给谁,可以提前设计暗号,也可以选择防守者的视觉盲区。前者不用说,甚至可以把跑战术也算进去。后者嘛,如果不能把默契程度计算在内的话,那就必须听天由命了。
当然更进一步的话,利用自己的各种动作,逼迫防守者跟着自己的步调来,跟着自己的动作来动什么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其中当然还包括着不要太过于粘球,毕竟己方四名队员也在随时盯着自己的情况。
很多粘球者之所以受到更多的批评,纯粹就是因为一个打其他四个只能看而已。而且如果本队战术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后卫控球直到24秒钟结束的话,反倒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惜就像以前林琳自我总结过的那样,至少到目前为止,杂拌队是不可能由她来主控的,所以在有限的持球时间与机会里,显然其他队员都会盯着她不放,这种时候只要不是动作实在太假,终归会给同队球员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还掌握节奏什么的,简直比正牌控卫还要伤脑筋得多。
不过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从传球角度来考虑的话,男性篮球运动员各种花式传球通常都是以单手为基准的,但对于女性,尤其是高中女生来说,想让林琳用一只手的力量来传球,未免太强人所难。
而手臂力度不够自然意味着球速严重不足,方向无法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利用失误传球,利用防守队员触球的力量来协助进行,的确是在这方面有一定弥补。可相对带来的复杂运算,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真正心酸计算得出的。
只能依靠直觉,以及很大一部分的运气。
好在这两样东西林大小姐都不怎么缺,就算是没有也要强行装作有的样子。
于是接下来,就是纯粹依靠生体记忆,以及多次反复练习后烙印下来的本能了。
……
具体怎么做呢,林琳一开始是毫无头绪的,而常心昊那边顶多只能提供经验,细节方面就算是手把手也无从传授。
不过在看到后卫叔叔的场上表现后,林琳终于有点开窍了——
如果说球馆里这帮叔叔跟而立队相比有什么最大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打的明显慢了许多。
但并不是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实在是快不起来那种慢。而是在严密防守和没有任何哨子的纯粹肉搏之下,每个动作都做到位的那种慢。
就好比这位后卫叔叔看起来卧推数据比常心昊都要高——废话,看那手臂和双腿的肌肉线条其实也能分辨出来——胳膊简直有常心昊的小腿那么粗,而某人的小腿明显一点都不细。
每次后卫叔叔的突破,都是扛着一两个人来进行的,这种情况下想要把球牢牢地抱在怀里的可能性一点都不大,反倒是主动伸胳膊找接触,篮球跟着手走就好。
被这个细节启示了的林琳很快就想到了自己的应对之策,比如找常心昊拿来个篮球,把自己的手掌,胳膊顶上去,然后让对方发力来推。
左右上下各方向每次推二十个之类,用这种笨方法,果然两个星期左右就大致养成了“球脱手”后的肌肉本能。
顺势,球往自己身后走。
直推,球往旁边走。
斜推,有时直线加速,有时旋转停留。
丢球假动作,至此终于有点成功的雏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