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那尊大佛走后,钱家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没过多久,书院那边就建好了。
季老爷子大喜,当下就挑了好日子,准备让乡里乡亲们都过去见证一下书院的开张大礼。
原本季老爷子对这个书院也并未抱有太大的期望。
但他们来香草镇也不少时日了,渐渐的也就喜欢上这里。
加上书院又是他亲手绘画,亲手部署的。每一片瓦他老人家都是花了心思的,所以慢慢的也建出感情来了。
等到书院建成的那一刻,季老爷子也猛然有了成就感。
他望着书院崭新的面貌,单手摸了摸胡子,内心颇有感触。
好像冥冥之中,他就会来这里一样,这样站在书院面前的一幕,仿佛似曾相识。
就连钱明跟余三郎也十分激动。
他们两人在建造书院的过程中,出力最多。
香草镇的男人各个都会木工,他们不仅帮忙堆土,还给孩子们打了许多案桌。
一排排的小矮桌摆上去,真真像极了正规的学堂。
余三郎也熬夜做了许多毛笔,算是给新学生们的一份礼物。
他们舅婿两对这座书院都抱有很大的期待。
都不用季老爷的吩咐,他俩早早的就给街上的邻里邻居们都传了消息,好叫街上的百姓们明天都一起到书院看开张仪式。
众人也好奇他们到底把书院建成什么模样?便纷纷应好。
到了黄辰吉日这天。
香草镇的各位乡亲父老全都过来一起看热闹。
就连隔壁镇听到风声的后,也纷纷过来瞧一瞧。
因为时下乡镇极少有书院的,大多都是州府的富裕区域才有。
不然乡下镇上的,都是私塾居多,且都不太正规。
香草镇原来也是有私塾的,不过都是族学合办的,夫子们的文学水平一般,平日里教的内容也平平无奇。
所以一些富裕人家的老爷就会把孩子送去隔壁镇举人老爷家里学课业,就是束修比较贵一点。
不过那个举人老爷也是四十才中的举。
对方也是在某不到官后,才在家办了个私塾,好给家里添点营生。
钱明跟余三郎平时也是去那里听课的,每年都要交不少的束缚。
虽然对方的文学水平也没高多少,但小乡镇出来的举人比较少,偶尔几个还都是老了才中的举,所以在乡下举人们的名声还是很高的。
是以那些举人办的私塾还都挺受欢迎的。
但私塾最大的缺点就是贵啊。
许多家里想供不起一个秀才来的,大多是因为付不起那么多的束修。
毕竟束修一年就是五两,加上其他草纸,笔砚啥的,都得六两一年了。
普通人家一年最多花费也就十来两。
十年的束修交下来,家里可都要破产了。
所以香草镇、以及隔壁其他镇的许多孩子们都是没上过私塾的。更别说什么书院了…
是以这次皇帝拨了银两来香草镇建书院,确实挺轰动四方的。
今日的开张大礼,早已把十里八方的百姓们都吸引过来了。
加上季老爷子这号当今帝师的大人物,就更吸引百姓们的好奇心了?
季老爷子也没想到今日居然来了这么多人。
一时间,书院的里里外外都被人群给围满了。
钱明跟余三郎在外帮忙招呼众人,季老爷子则进屋写了两张书院规则贴在墙门上。
那两张红纸上,分别写的是,“书院的院规、以及,招生要求。”
书院的规矩比较简单明了,大致是学生送来一年后,若是资质好的,便留下来。
若是无资质的,便都早点回去学活计,省的白白浪费钱。
书院的束修也有讲究。
初时来的男娃子都只收二两银子。女娃则五百钱。
但这福利仅限一年。
若到了第二年,有想继续在书院读书的,就要交三两银子了。
学的越久的,要交的束修也就越高。
但有一点,若是你成绩优异,学费立马减半,且还有奖赏。
你道这事何缘故?
季老爷子自有他的打算。
毕竟,免费的午餐若是来的太容易,学生们也就没了紧张感,更不懂感恩。
长期以往,学习也就倦怠了。
但若是勤恳好学、却又教不起银子的,他自然就会更努力的读书,好给自己减免束修。
其实这种院规,也算是鼓励贫寒学子们的一种策略。
季老爷子这一张院规还是挺服人心的。
大家都觉得这种规矩比较实用,便纷纷过来想要个名额。
毕竟第一年束修才二两银子,不来是傻子啊。
也有老太太在问,“女娃子也收?”这倒是少见。
平常私塾收女娃子倒是有。却都是在主人家里自办的,倒是没听说过正经书院有收女娃子的。
季老爷子坦言道,“有收。不过她们单独一间,不跟男娃子们一块学。”
这次负责教女娃子们的先生就是季老夫人。
一开始季老夫人是不愿意的,她可是自持身份的人。
想她堂堂诰命夫人,哪里能抛头露面去教一群屎娃子?那像什么样子!
但季老爷子会哄人,说的头头是道。
他对季老夫人说道,“你本就是个学富五车的。且咱家的本质,本来就是教书的。你那一身文学若是不传一传,那不是浪费了嘛?”
“再说了,以后这些娃子们都得尊称你一声先生。她们将来若是有出息了,不也是给咱家一条出路嘛?”
对于人多好办事这门道,季老夫人自然清楚。
不过她悠闲惯了,一时要她教书育人,还真有点不知所措。
季老爷子又道,“怕甚,不过一群屎娃子,三言两语就被你哄过去了。”
“且夫人这一身威望,皇帝看了都要敬三分哩。”
这话倒是取悦了季老夫人,她得意一恒,这才勉强同意。“那好吧~”
季老爷子笑着抹了把汗,心道哄女人真是累…好在到底成功了。
他现在不仅给女娃子们找好了先生,就连钱明跟余三郎都被他拉过来了。
他跟钱明他们说的是,“就开学这段日子就请你们帮忙照应一下。等学院稳定下来,你们要要走要留都可以。”
钱明跟余三郎面面相觑,均为同意了。毕竟教书育人是好事,没什么不能应的。
且季老爷子也答应他们,每日下学后,他老人家就会亲自为他们指点下次秋闱要考的考题。
于是书院的男夫子,女夫子,就这么暂时被敲定了。
等日后书院的教学制度稳定了,再重新招夫子。
书院正式开放报名的那一天。
附近十里八镇的人都早早的过来等着了。
尤其是县城那些富庶人家的子弟,也都早早的驾车过来了。
他们倒不缺那一点学费,就是图季老爷子的名声来的。
不过季老爷子没对谁厚此薄彼,束修都一样,也不特别对待谁。
那些有钱人家的土财主觉得这里不错,便把家里的儿子闺女、以及侄女侄子都一通拉过来了。足足拉了两辆车。
加上其镇上的妇人也都带着孩子过来。
一时间里,偌大的书院就被挤满了。
不过书院的课堂容纳不了那么多学生,只能按照最早来的收。免得让人觉得不公平。
最后零零总总,也就收了五十多个学生。规模不大不小,却也比私塾多了两倍多的人数。
书院暂定的课业时间是一个上午,到了晌午就让孩子们回去。
且男娃、跟女娃的课堂分别在不同的两个院子,半点不挨边。
两个院子是分开的,连门的方位都不一样。男娃子们走前门,女娃子们则走后门。
这个方位也没啥特殊意义,就是为了防止有些大一点的孩子能避嫌。
毕竟报名里的姑娘里,也有十来岁的,是可以说亲的年纪,所以需要避避嫌。
瑜姐儿这天也早早的被钱老太带过去来报名。
余老娘也亲自带了两个孙女过来。
王大夫家的月姐儿也来了。
几个小姑娘这会看到对方,也是兴奋的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着话。
到了次日,也算是正式上课的日子。
课堂上的女娃子们年纪大小不同,坐落的位置也不同。
月姐儿跟瑜姐儿因为个头小,就被安排在第一排,沅姐儿跟喜姐就坐在第二排,那些大一点的则坐后面。
季老夫人第一次当先生,一时还有些拘谨。
她本就长的一张严肃脸,这会不笑的时候,就更严肃了,看的底下一众女娃子们直害怕。
瑜姐儿倒是不怕,她跟季老夫人相处过,知道这个老太太虽然喜欢嫌东嫌西,心眼到不坏。
季老夫人清了清嗓子,这才对着底下一排学生说道,“你们当中可有人识字的?”
瑜姐儿跟余家两个表姐都是识字的,月姐儿也跟钱老太识过字,便都举手了。
中间那排隔壁镇员外家的女孩子们也纷纷举手。
剩下最后一排那几个大点的,都把头低低的,因为她们都不识字…
家里人听说书院这边第一学期女娃子只说五百钱,便都送她们过来了。
她们的年纪大多在十二三岁这样子。都是都可以说亲的年纪,所以家里才能免了她的活计,叫她们过来听一学期的课,回去也好找个好一点的婆家。
季老夫人看了个大概,心下明了,便道。“既然你们有的识字,有的不识字,那就分开教吧。”
她对识字的女娃子们道,“你们既然识字,那字写的如何?”
一群女娃子们纷纷摇头,她们是识字,却写的不好。
季老夫人见状,便叫她们先练字,“你们今天的课业就负责练字。一个好的字体,代表了一个人的品行。”
女娃子们面面相视,她们见季老夫人面上一派威严,便听话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