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什么好法子。
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手工能力。
雕刻凹槽前他决定先用笔把凹槽的形状给划下来。
他拍脑袋决定,枪筒膛线转两圈。
拉刀在旋转的过程中也要转两圈。
这个十厘米粗的木头圆柱也应该转两圈。
它的旋转是由它表面的凹槽驱动的,凹槽也要转两圈。
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凹槽他难以加工的很标准。
于是拉出的膛线也难以很标准。
先前的很多努力可能都是白费的。
但是他觉得自己必须多动手、多花费心血才能找到改进的办法。
一个一米长度、十厘米直径的圆柱的侧面要画出一道螺旋线,从头到尾直转两圈,旋转很均匀。
怎么确定螺旋线的形状?
怎么保证它很均匀呢?
一根线在粗木棍上面缠两圈,两端的连线平行于柱子的转轴。
用力把线给拉紧。
粗木棍表面涂油,从而足够光滑,使得线能够自由的滑动。
线缠在粗木棍上的样子就是螺旋线应有的样子。
先用笔画下来。
然后雕刻出三毫米宽度一厘米深度的凹槽。
用刀具尽量把凹槽打磨光滑。
接着在一块金属中镗出直径十厘米的洞。
洞的前端固定一个突出的凿子。
把圆木棍给塞进圆洞,凿子插在它表面的凹槽里。
这时候用力拉动圆木棍,它会拖动拉刀,并带着拉刀一起旋转。
这个装置是否可行?
如果问马林的话,他觉得勉勉强强。
都装配好又额外花费了一天。
马上就试着给一个枪管开槽线。
发现了另一个难题,他得把拉刀从金属管另一侧给插进去,这时候必须分离拉刀与前面的圆木棍。
于是便得把钉子给拆下来。
拆了大半天,觉得钉子孔在拆的过程中变大了,又会导致膛线进一步不准。
但是没啥办法。
把拉刀塞进枪筒,另一端重新用钉子固定在粗木棍上。
粗木棍插在一个金属块中的洞中。
把枪筒固定好,而且要进行校正,它与这一整套工具都呈直线关系。
从金属块另一侧用力拉那个圆木棍。
也不用使太大力气。
拉刀被拉着从枪筒中经过,一边拉出槽线来,一边被迫旋转。
把枪筒转六十度,重复上面的过程。
再转六十度。
以这种方式拉出了六根膛线。
它们的标准度令他有些担忧。
误差最可能产生的地方,一是这套工具总体上不够直,管道与里面的圆柱也不够密合。
二是,圆木棍上的槽线不够标准,约束它的凿子也有自己的粗细,凿子沿着槽线走,强迫圆木棍转动的时候,路线是存在误差的。
他对自己的枪筒的性能充满了担忧,生怕这些膛线不起好的作用反而拖后腿。
‘机灵鬼’已经送来了几十个铜子弹头,都是屁股后面有空腔的那种。
这些空腔是用车床的钻头钻出来的。
难得他这么勤快。
子弹头的形状都符合要求,直径八毫米。
他开始制作木楔子。
木楔子呈倒V形,尖头插在子弹头后面的空腔里。
木楔子本身有八毫米,塞进枪膛的时候不会被卡住。
射击的时候木楔子被火药的力量向前推,顶入子弹头内部,把子弹头的尾部给撑起来。
这时候子弹头的尾部的尺寸就会大于九毫米。
考虑到铜子弹头是柔软的,它就会被卡在膛线上,被迫沿着膛线滑行,因为膛线是旋转的,所以它也会发生旋转。
他看到子弹头制作的比较标准,后面的空腔也很标准。
于是制作的木楔子也很标准,每个最大直径八毫米,长度一厘米多一点。
他把这些木楔子都塞入子弹头尾部卡好。
接着开始制作纸壳弹。
用纸壳把子弹头与黑火药包起来,用动物胶粘结。
越来越困,便跑去休息。
下一天早上。
制作了五十枚纸壳弹,弹头都是红铜的。
然后带着它们和刚开好膛线的燧发火枪出去。
铁炉村最擅长打靶的火枪手是‘鹰眼’。
喊来‘鹰眼’一起到东边靶场试枪,五十米远打靶。
马林想了解的一是子弹头的威力是否足够,二是子弹头的准确度是否足够。
他坐在一边。
‘鹰眼’磨磨蹭蹭的观察了一番这杆枪和这些子弹头。
马林越是着急,‘鹰眼’越是慢。
马林便啥都不说,只管坐着看。
‘鹰眼’嘴里嘟囔个不停。
把一枚纸壳弹用棍子给捅进枪膛最深处,多用点力捅。
接着向枪筒侧面的火药池里装了一点火药。
然后又是瞄准。
大半天,终于抠动扳机。
‘砰’的一声。
子弹命中靶子。
然后‘鹰眼’开始清理枪筒中的灰和杂物。
清理好后还是用棍子把纸壳弹给捅到最深处。
给燧石前的火药池装了一些火药。
又是瞄准,射击。
大约七八秒射击一次。
五十发子弹全都打完。
只有两颗没有命中。
这可是五十米距离的打靶。
这个结果便说明了一切。
普通的火枪在五十米距离能不能命中比较看脸。
‘鹰眼’说道:“我喜欢这支枪,送给我吧。”
现在马林开始对膛线以及子弹都比较满意了。
这把火枪送给了‘鹰眼’。
这一天后面的时间都是在给多支枪筒制作膛线。
喊了‘二蛋’过来制作木楔子和纸壳弹。
两人的工作效率都非常低。
手工加工就是这么吃力。
他这种速度其实已经算是非常厉害了。
直到这天晚上,一共给十一支枪的枪筒拉好了膛线,制作了两百多颗纸壳弹。
接下来这天马林自己的主要精力也用于生产纸壳弹。
到了睡觉前发现已经有了五百多颗纸壳弹,十二支开了膛线的火枪。
再下面一天就是喊上十一人,去靶场进行打靶练习。
他觉得自己的枪筒的膛线质量非常差。
但是这些人普遍都认为这种枪使起来比原来更准。
射击后的子弹头马林拿起来一番观察,看到屁股上带有斜线状凹槽,都是高速挤压膛线后形成的。
子弹的威力依然不错,准确度又提高了一截。
马林开始感到开心。
这些人也觉得挺开心。
这种火枪的杀伤力不如重弩,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不如。
但是火枪以及纸壳弹比重弩和弩箭方便携带了很多倍。
背着火枪出远门都嫌累,背着重弩出门更是累。
它们比起长弓的好处则是准确度更高,以及更容易掌握。
关于怎么开膛线,马林对现在的做法非常的不满,但是似乎这样子的不精准的膛线便有非常好的效果,于是他也不必急着改进。
膛线旋转两圈。
他看到射出出的子弹头上面常常有十道以上凹痕,说明子弹在飞行的途中并未顺利的沿着膛线滑动,而是先脱离了,随后再一次被膛线划出凹槽来。
好在这些凹槽都是斜向同一个方向,说明子弹也是朝同一个方向旋转的。
反正现在的产品是合格的,他也就没有多大的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