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自制水泥板,一上午就把十八个毛坯给做好了,就等待干燥变硬了。
于是马林便要求这些人再做十八个。
他自己对这种水泥的试验表明它们挺结实,不容易裂。
但是高温和严寒天气它们会不会出问题,他还没试过。
烧制陶砖的十人虽然是访客,但是工作非常娴熟。
想一次多烧一些砖,窑就应该建的大一点。
他在红石村和南石村的时候想烧砖,劳动量很大。
当地既没有铁器,也没有车子,需要用石块挖陶泥,用篓子背,要多慢有多慢。
现在有铁锹,有两轮车,挖和搬运都非常的容易。
最麻烦的一个环节加工这些陶泥并制作砖坯。
需要给它们浇水,反复的踩踏、捶打,变软之后再使用模具制作砖坯。
捶打那一环比较麻烦。
所以马林干脆给他们一架水轮使用,用水力驱动锤子来捶打这些陶泥。
能够节省一半力气和时间。
窑他们也建在水边。
有了水泥之后很多事情变得简单了。
比如加固河堤,只要舍得用石头和水泥,可以垒的特别结实。
接下来一天又制作二十多块一米二长度、三十厘米宽度的水泥板,为的是制作楼梯,里面也加钢筋用于加固。
然后水泥板这组人就被叫去打基地运石头。
采石场离要盖房子的地方大约有一百多米,得用板车拉石头。
马林想起来自己在山溪村的时候都是徒手抱石头。
有了板车、独轮车之后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一下午时间,石头便拉够了。
晚上马林自己在车间中打磨着钢珠。
他希望这项本事能够快点进步,这样自己才制作的出更精密、复杂的机床来,然后才能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现在他希望能够拥有两种机床,那就是冲床和铣床。
一枚铜币的两面可以用冲床来印出花纹来。
铣床则是可以快速的把一块钢板给打磨的非常平,或者磨去其中的一部分。
至于怎么制作冲床呢?
想用冲床加工硬币,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是要有模具,硬币的正反两面都做出模具来。
其次是要能够把白板硬币给送到正确的位置。
他希望自己每天能够制造上万枚硬币。
几秒钟一枚。
所以他最好能够把白板硬币给选出来,放到合适的位置。
而白板硬币又应该怎么制作呢?
首先它要有刚好合适的厚度,其次要有刀具把它们给切出来。
如果是软金属,确实有机床可以一块金属板给压到合适的厚度。
接着要能够把它们给切成一片一片的。
切面要光滑。
马林认为这一条也是做得到的。
再然后就是要把切好的白板硬币分成一个一个的放到传送带上。
他可以把涉及到自动化的环节都变成人手工操作。
这里用到了几台仪器。
把软金属板压到合适厚度的设备。
对软金属板进行切割,形成白板硬币的设备。
以及给白板硬币压出花纹的设备。
他觉得自己都制造的出来。
用水力驱动它们就行了。
最难的是压制花纹那件设备。
要手动把硬币塞进正确的位置么?
其实也行。
制作几十个凹槽,里面有硬币的背面,塞进去几十个白板硬币,然后再手动连接机器进行压制。
一天能够制作多少个呢?
他能说的是,很多。
几万个确实个有可能的。
但是这么三台机器可能需要三台水轮驱动。
为了造硬币,占用这么多资源真的值得么?
不知道。
对此他心里也没有数。
贫铁村只有七十人口,去年才开始搞种植和养殖业,有田没种子,这个世界都是有田没种子。
水轮还是有点复杂的,建造起来费心费力,除了水轮自身,还得加固河堤,以及建立水坝拦水。为了铸币动用三个水轮以及三个人手,真的值得么?
马林的想法是,有些水轮在某些时候会处于空闲状态,可以让很多台机床共用一个水轮。
这种想法其实是可取的。
想好之后,就要考虑,铸币的三台机床具体都应该怎么制作?
把软金属板给压成特定厚度,这台机床怎么设计?
两块很平的金属板,可以相对平行移动,互相间的最短距离两毫米,给予足够大的压力让它们合拢,就能够把软金属板给压成两毫米。
关键是他不知道用机械实现‘最短距离两毫米’这种功能。
压力他可以用水力来实现。
比如说,上面的金属板只能沿着滑槽上下移动。
而向下的极限就是距离下面那块两毫米。
仔细的想一下,设计架子的时候就设计的出来,让它滑动到对应位置的时候就走不动了。
水力的作用是反复捶打这块金属板,把它给砸到这个极限。
水锤应该怎么设计呢?机械只把它给举起来,然后让它自由的下落。
而连杆装置会带着它往复运动完成整个周期。
如果他把架子给做的比较标准,那么它的往复运动的幅度确实是可以被控制的。
距离能够控制到什么样子的精度呢?
这个精度不好控制。还是不如那种在架子上做出两毫米的距离,然后水锤不停的捶打上面的钢板这种方式更可靠。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
水锤要抡起来之后就自由下落。
而连杆装置会对提起、下落两个过程都进行控制。
所以必须有个控制机关,在水锤被抬起来之后让水轮与水锤断开连接。
先前他采用的办法是,把两个只有一半锯齿的齿轮拼在一起,转完一半之后双方便会滑脱。
他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如果仔细想一下的话,这样子似乎也不错,不算太麻烦,可以多使用。
那么这个设备最难的技术问题就是两块金属板都必须被打磨的非常平,而架子能够精准的控制它们的最小距离,那就是两毫米。
他的想法是在两块金属板之间塞一块环形钢片,它的厚度是标准的两毫米,而且它非常的硬,不会因为被锻打而变形。
于是这件事就更难了。
三块金属片都要磨的非常平,衔接面能够完美的对接,在中间留下非常标准的两毫米高的空隙。
既然水锤是从上垂直向下敲,所以三块平板都应该是水平的。
仔细的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马林认为两毫米这个精度对他来说太难实现。
他的手和眼都不曾精准到这种程度。
他没有任何手段来进一步提高精确度,除非改善自己的手艺和眼力,凭直觉就把它们全都给加工的非常标准。
或者他可以把硬币的厚度给提高到四毫米,这样子他安装的精度就能够合格了。
但是这么厚的硬币会瞧起来非常的奇怪。
他在想更精密的加工可能涉及到电子技术和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