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安隅,这当中你比较不喜欢的角色是哪个呢?”
陈安隅觉得梁竞这个问题是问得刁钻了。
毕竟说出喜欢谁很简单,但是说出不太喜欢谁比较难了。
不过陈安隅其实还是有自己的答案的。
陈安隅始终觉得当年的《少年包青天》放到今日看,仍是常看常新。
不可否认,撇开一些让人不甚满意的槽点和争议,这部剧仍旧是不可多得的好剧,人设立体丰满,剧情紧凑,逻辑严谨……里面的几个故事刻画都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撇开童年滤镜,不看演技造型,剧中的有些人物,放到现在的眼光看,确实有些一言难尽。
例如凌楚楚。
第一点“突然骂人,突然走人”的情绪失控
看老剧,很多时候,弹幕区的故事,往往是最有趣的。
凌楚楚这个人设,话很多,噼里啪啦,整天说个没完,很多时候,甚至情绪管理失控,往往上一秒还是晴空万里般的满脸笑容,下一秒就是狂风暴雨似的怄气发脾气。
前面的那句话,是他们在“血祭坛”板块中,楚楚对瞎子的形容,包拯听见后笑了笑,跟着吐槽了一声“跟你一样”。
可见,楚楚的“暴脾气”,大家都知道。
吵架,斗气,打骂,看着很是热闹和欢乐,包拯虽然长得比较着急,但身上的“少年气”,倒是和楚楚这个样子相得益彰。
许多人默认楚楚是包拯的官配,包拯对楚楚的表现,也确实是透露着似有若无的在意。
可事实上,楚楚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作为组cp存在的,而是作为“细节提示”存在。
“全剧最牛逼的线索——楚楚”。
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她的作用。
可作为“最牛逼的线索”,需要的就是她的话多,情绪失控中,“一些漫不经心的说话,将我的疑惑揭开”。
举个例子:包拯给常雨披围巾的时候,常雨表现的很反常。
当时,不仅包大娘误会,就连躲在身后的凌楚楚,也愤怒离开,包拯一路追,一路解释,基本上,是包拯解释一句,凌楚楚能够说出十句。
这披上了“吃醋”外衣的表现,言语之间,却带着胡搅蛮缠的意思。
而这,并不是楚楚第一次这么做。
她不愿听别人解释,很多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根据自己看到的表现下判断,然后叽叽喳喳的做出结论,甚至直接动手。
老实说,这样的行为举止,往好了说,是活泼,往坏了说,是不讲理。
至于是哪一种,只能说见仁见智了。
第二点,编织黑料,造谣生事惹人反感
若说凌楚楚这个人设,最让人反感的,是什么?
那就是凌楚楚编织包拯的黑料,造谣包拯和包大娘这件事。
因为破了高丽太子案,包拯成了庐州城的“偶像”,妥妥的“古早网红款”,走到哪儿,他都得小心翼翼地观察是不是被一群女人追逐。
那天,他又在别人的掩护下离开,可平日里,对他趋之若鹜的女人,看见他,全都一副见鬼的样子,惊叫着躲的远远的。
包拯满脸疑惑,好一会儿才在大街上听到了“真相”。
谜底,就在楚楚身上。
她以包拯的“黑”为载体,编织了一个“故事”。
“大家知不知道,包拯为什么从头到脚都这么黑呀?”“不是天生的吗?”
“当然不是天生的啦,是因为他好几年都不洗一次澡,所以那些脏东西,那些污垢就积在他的毛孔里面积啊,积的满身都是,所以啊,他就像现在这么黑啦……”
那些愚昧的小老百姓开始附和,拿着包拯去买香料的事添油加醋,这还没完,楚楚一个劲儿地往下说。
在枯燥的古代生活里,人们唯一的娱乐,就是八卦邻里之间,乡亲父老之间的事,编织故事可以,听故事的人也乐意,但指名道姓地编织,就很过分了。
包拯有一个外号,叫包黑炭。
这个外号,常常出现在三个人的口中:
一是包大娘,作为娘亲喊自己的儿子,喊出来的时候,是带着一丝宠溺和温和的。
二是公孙策,公孙策每一次喊这个名字,总是带着些气急败坏,可话里话外,又都透着些对对手的尊重和惺惺相惜。
三是凌楚楚,只有凌楚楚,把这个外号当做是她对包拯无时无刻的调侃。
至于什么叫调侃?大家可以自行理解。
当然,大家可以说,是因为她吃醋,她下意识地不想让那些女人追逐着包拯到处跑,甚至潜意识里,将包拯划入了“自己人”这个范围内。
事实上,她也是这么解释的。
可是,以造谣,拿着人家的个人特质当做黑料编织故事,这种带着中伤和攻击性质的行为,实在很难让人认可。
“你这是在帮我吗?你这是在中伤我。”
“我真的是在帮你啊……你要是真不高兴,好啊,那我去向每个女孩子解释,告诉她们,是我多管闲事,好心遭雷劈,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帮朋友强出头。”
这茶里茶气的话,明里暗里说“我是为你好,你还不领情”。
是不是像极了那些“茶艺师”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干着伤害别人的事,完了再表演出来的茶艺技术?
关键是,她跟包拯,除了那层朋友关系,还什么都不是啊。
这好在是包拯心大,没把这些事放心里,所以也就被她草草地忽悠了去,换了公孙策,这样的闲言碎语和女人们见鬼似的嫌弃,非得把他搞抑郁了不可。
第三点,不知感恩,自己吃醋拉包大娘下水
如果说,凌楚楚对包拯的恶意造谣,是因为她潜意识里不愿别的女人打扰包拯,是她对包拯的喜欢而衍生出来的吃醋行为,我们可以稍微理解。
可她接下来的造谣的话,就让人非常火大了。
“还有啊,你们大家不知道,我跟你们说啊,他娘要帮官府验尸体,然后呢,他们家把尸体摆在家里好几天,搞得满屋子是又腥又臭的,恶心死了,最恶心的就是,因为怕那些尸体腐烂,所以要摆在通风的地方,你们知道摆在哪儿了吗?就摆在他们家的那个厅堂里面,他们母子俩就对着那个尸体在吃饭,恶心死了,我真的快说不下去了。”
“对了,还有啊,最恐怖的就是他娘,要用包拯身上的污垢,做出来的药丸送给人家吃,太恶心了……”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这要搁现在,楚楚这种行为,比网络黑子更可怕,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观众也听得津津有味,只有被造谣的人,承受了来自她那张嘴的所有恶意。
试想想,包大娘是什么人?包大娘又得罪她什么了?
包大娘是大夫,开的是医馆,平日里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功德至上,这是行善。
可大夫,也是她的职业,是她和包拯一家子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可楚楚张嘴就说人家把包拯的污垢做成药丸给病人吃。
这些话,表达出来的意思:可以是,包大娘开的药是假药,没有治疗效果;可以是那些污垢做成药不干净,也许会有什么坏处也不一定;也可以是对包大娘两母子为了赚钱毫无底线的中伤;还可以是对包大娘医术的质疑……
而验尸,则算是包大娘附赠给官府的副业,又或者义务帮忙。
行医是为救人,验尸是为给死者和生者一个公道,也是为找出凶手,避免更多案件发生,不管是哪种,都是包大娘母子对庐州城百姓的善意。
可这种善意,却被楚楚瞬间曲解了。
且不说,包大娘不仅没有得罪过她,对她有多次的治伤之恩,救命之恩,光是从他们行医济世,还生者死者公道这些点出发,楚楚这么做都很过分。
放到现实中,楚楚张嘴这么一说,毁掉的,却是包大娘一生的声誉,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
举个例子:一个医生,明明在医院里好好的治病救人,偏偏有个人四处拉着别人说,这个医生开假药骗人。
那么,这个医生,还能在医院里好好待着吗?就算接受调查,确认是无辜的,可流言已经在那儿了,老百姓还敢对这个医生报以信任吗?
只不过,在这部剧里,包拯“查案”的重点,模糊了这些被我们忽略点的细节,也模糊了故事的矛盾,让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重要。
可谣言的杀伤力,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致命的。
也难怪包大娘始终对楚楚不冷不热,不喜欢她了,她的眼光,才是最犀利的。
饰演凌楚楚的才20多岁,处于她最好的年纪,也演出了她最好的状态,造就了如今的经典。
不可否认,观众对凌楚楚这个角色,是打心眼里喜欢的,尤其是有了整个“少包”系列的女性角色对比,她的人设更讨巧,也更灵动(庞飞燕也不错)。
只是,类似于上述所提的那些不完美,反而填补了人物之间的个性空白,让人物更丰富立体有趣多了。
有时候,人设的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
其实《少年包青天》整部剧里,女性角色并不多,“常驻嘉宾”只有凌楚楚和庞飞燕两个。
她们之间,有一些共性,但差异却特别明显。
也正是因为她们之间的差异,让陈安隅看到了穷养孩子和富养孩子的差别,又或者说,看到了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差异。
很明显,楚楚就是那个农村孩子,而飞燕,则是城里孩子。
沐浴在爱里面长大的两个女孩,楚楚和飞燕,其实都是沐浴在爱里面长大的女孩。
先说楚楚,她的父亲是七鹰之首凌老大,当年因为狸猫换太子的事,他们带着家人,隐居避世,躲在了荒无人烟的隐逸村里生活。
楚楚跟包拯提到过,那是个与世隔绝的遥远村子。
这样的村落,自然是没有其他的杂人杂事的,楚楚是凌老大唯一的女儿,虽然母亲早逝,但她的父亲也是直到她长大后(剧中的5年前)才再娶。
因为自小就和凌老大相依为命,所以她跟父亲的感情很深,即便吵了架,但过中秋的时候,还是念念不忘地跑回家去跟父亲过节。
除此之外,她有许多玩伴,跟夫妻结义的兄弟姐妹,大多生的是儿子,除了杨开,算是都对楚楚一心一意。
而飞燕呢,她是庶女,生母在她5岁的时候去世,嫡母在3年前去世,但她始终都是庞太师捧在手心里的女儿。
虽然她心里也有缺憾,但她的父亲和姐姐对她都很好,甚至,两个姐夫也是把她当做掌中娇,呵护着长大的。
大约正是这些宠爱,冲淡了她失去生母的忧伤。
都是生母早逝,都是父亲爱护,楚楚和飞燕,都养成了相对娇纵的大小姐脾气。
她们习惯了说话,成日里咋咋呼呼的,没有半点温婉可言,可正因为是这样,反而多了一些纯真和善良。
这是她们的共性,只是,成长环境和见识,到底是不同的,所以,相对于楚楚,小兮反而更欣赏飞燕的个性。
那么,她们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是处事上的不同
剧中,楚楚和飞燕的出场,都是因为离家出走,从而遇到了包拯。
但她们又是不同的,楚楚功夫不够,轻功却很好,加上她带着些顽劣的个性和熟门熟路到处跑的样子,明显可以看出,离家出走到庐州,肯定不是第一次。
隐逸村是个封闭的村子,环境简单,村子里,都是自家人,大多纯粹朴实,但楚楚性子有些自我,身上自带“痞子气”,有着一抹浓重的市井行为作风。
最明显的一个案例,就是她对包拯和包大娘散播谣言这件事。
按照剧情设定,此时的包拯是个20岁的青年,包拯的娘整日心心念念的,就是让包拯参加考试和找媳妇这两件事。
考试,她帮不上,但找媳妇,她在行。
所以,包拯身边但凡出现了稍微看得过去的女的,包大娘都特别积极,唯独对楚楚,她一直抱着不冷不热的态度。
甚至可以说,她不太喜欢楚楚。
为什么?
没有原因,大约,是来自包大娘身为女人的第六感,又或者,是其他的。
当时,包拯破了高丽太子案之后,成了全民追逐的“偶像”,尤其是那些女人,一个个地都对包拯趋之若鹜。
即便烦恼,但包拯并没有走极端,更没有用什么极端的方式处理。
此时,楚楚回来了,在听了常雨的一番话之后,第二天,她就在整个庐州城散播了关于包拯的谣言。
拿着包拯黑这个事,编撰一些不好的传言:
“大家知不知道,包拯为什么从头到脚都这么黑呀?”“不是天生的吗?”
“当然不是天生的啦,是因为他好几年都不洗一次澡,所以那些脏东西,那些污垢就积在他的毛孔里面积啊,积的满身都是,所以啊,他就像现在这么黑啦……”
试想想,有个人拿着你的缺点,编了个故事,在外面大肆宣扬,毁坏你的名声,换做是你,你会高兴吗?
包拯很黑,这谁都知道,他也习惯了别人拿他黑这个事取笑他,但这并不代表,他可以接受自己的朋友这么讥讽他。
“你这是在帮我吗?你这是在中伤我。”
“我真的是在帮你啊……你要是真不高兴,好啊,那我去向每个女孩子解释,告诉她们,是我多管闲事,好心遭雷劈,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帮朋友强出头。”
瞅瞅包拯这个当事人,虽然看着他总是一副跟别人不在条线上,总有些超然的感觉,但对于个人的名声,他是在乎的。
可楚楚这时候在做什么?她自以为对包拯好,茶里茶气的说着一些赌气的话。
如果说,她这是在帮包拯解决他被追逐的困境,能给予一定的理解,但小兮是真没法理解,她在散播谣言的时候,带上了包大娘的做法。
包大娘救过她,治过她,结果,楚楚给她的回报,却是诋毁她的名声,
“还有啊……他娘要帮官府验尸体,然后呢,他们家把尸体摆在家里好几天,搞得满屋子是又腥又臭的,恶心死了,最恶心的就是,因为怕那些尸体腐烂,所以要摆在通风的地方,你们知道摆在哪儿了吗?就摆在他们家的那个厅堂里面,他们母子俩就对着那个尸体在吃饭……。”
“对了,还有啊,最恐怖的就是他娘,要用包拯身上的污垢,做出来的药丸送给人家吃,太恶心了……”
造谣一张嘴,但她却没想过,这些谣言到底有多可怕。表面上看,她确实解决了包拯的麻烦,但这种擅做主张,以自毁的方式解决包拯的麻烦,很难让人认同。
甚至,她的出发点,其实并不纯粹。
反看庞飞燕,她对人对事,其实就坦荡许多。
她的生活里,大约是因为身份地位极高,所以总是大大方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背后去搞一些小动作。
例如,宋仁宗想让她点评欣赏他的画作,结果,庞飞燕的姐姐在一边陪同提醒,可庞飞燕压根没把宋仁宗当皇帝,只是以平等的姿态,去评价一个朋友的画作。
得出的结论,是只值一两,不是什么上乘的作品,正常人,大约会恭维一下,但庞飞燕却直接就说了,完全没顾忌两个人的身份,更不搭理姐姐在旁边的提醒和着急。
实话实说和对作品的欣赏眼光,跟包拯出乎意料的一致。
然后是两人格局上的不同。
看剧的时候,其实我们很容易看出来,她们俩都属于对案件有“提示”作用的人设。
楚楚是以日常对话提醒,在不经意中,提示了包拯,而飞燕则是在“有理有据”的案情分析中,帮包拯排除掉一些疑惑的东西。
之所以会有这个区别,得从她们的见识去说。
隐逸村封闭,落后,所有人避世而居,没什么休闲娱乐,更遑论让楚楚去见识什么,围绕在她身边,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上的经验。
而飞燕却是在富贵生活中长大,属于高门大户,有权有闲的权贵大小姐那种。
她平日里见识到的东西,是楚楚一辈子都看不到,接触不来的,比如说,常年在皇宫中行走。
而且,在包拯参加科考的时候,其实我们看到了繁华,也是别的地方没法比的,明明是小小的一件事,京城也能快速地流传开来,以“小说”的形式。
不仅每三年会有无数全国的学子往这里聚拢,更有无数的逸闻轶事透过学子,走夫贩卒,走南闯北的商贩,流入京城。
他们,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故事汇”的源头,到了这里那些故事被写成例如“某某二三事”一类的小说,戏曲,剧目,故事,就这么传下去。
加上飞燕这个人,好奇心强,什么都觉得好玩,不是那种在屋子里坐得住的人物。
这些故事,明显对了她的口味,所以她才能在后续遇到包拯一行人以后,对于案子的推理和假设,说的“有理有据”,才能对于那种案子的回顾分析,“张嘴就来”。
光从这一点的见识上,就是楚楚没法比的。
大约也正是这种格局的不同,还有高门大户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让飞燕对人对事,更加的通透和坦然。
例如,她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现的很淡薄。
这一点,在展昭的师父衍悔大师去世后,她没心没肺的样子就能看得出来,当然,这种对人的淡薄,也是有例外的,例如,她对自己母亲的去世,就耿耿于怀。
又例如,她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追求,也是不同的。
普通人对很多事,总要争个高低,论下成败,但她却觉得这种事情,很多余。
例如大家推测龙千山躲在知返林里,苦练武功,暌违10年回来复仇,她提出的想法,就很独特。
大概的意思是:这十年拿来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不好吗?整整10年,可以吃到多少好吃的,见到多少好玩的啊。
别人都在执着输赢,追求名利,庞飞燕要的,却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自由自在。
很多东西,别人很在意,可于她而言,则全是身外之物,不值一提。
表面上看,我们总觉得,楚楚和飞燕两个人都是咋咋呼呼的角色。
一个前期咋呼,一个后期吵闹,甚至有人觉得,飞燕的角色更让人不喜。
但其实,她们的吵闹,也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而她们所诠释的人设,也不一样,也许小兮看东西的角度确实清奇,但不可否认,其实是可以这么看的。
庞飞燕是富贵窝里出来的孩子,楚楚是世外桃源出来的孩子,她们的眼界,见识,格局,行为处事,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
只是很多人没往这方面想,觉得无法接受两个人这么大的差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