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陆佃介绍完太学主要官员后,便簇拥着赵煦,从太学南门而入。

所谓的太学南门,其实就是李煜旧宅大门改过来的——当年李煜死后,其宅被转送给了钱俶,为礼贤宅。

钱俶去世,其子钱惟演将之归与朝廷。

庆历后,伴随庆历兴学运动而兴起的太学扩张,礼贤宅成为了太学的一部分。

这昔年王侯的宅邸,就这样成为了今日朗朗读书之地。

赵煦在群儒簇拥下,步入太学,便停下了脚步,问道:“诸位先生,昔年泰山先生孙复与安定先生胡瑗讲学之地,今可安在?”

陆佃答道:“奏知陛下,泰山先生与安定先生的昔年讲学之地,迄今依然是太学讲学之所。”

“两位先生当年所居的书斋及诸般文房之物,皆完好如初。”

“善!”赵煦点头:“请陆先生带路,朕要去瞻仰、参观两位先生昔年讲学之地!”

群儒顿时欢天喜地,陆佃更是第一时间就拜道:“臣谨奉德音!”

便率着太学诸儒,簇拥着赵煦,向着太学深处的锡庆院而去。

锡庆院,就是庆历四年之前的太学初创之地。

换而言之,在庆历四年之前,大宋并不存在太学这个学校。

彼时,国家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下面的国子学。

太学是在庆历四年,由时任判国子监王拱辰、同判国子监田况联名上奏,才创建的学校。

最初的太学,只是国子学的备胎。

所以,经费很少,处境也很困难。

不止经费少,师生也少。

最初的太学,师生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十人。

因为穷,很多太学生连吃饭都是问题。

直到来自南京应天书院的泰山先生孙复以及安定先生胡瑗,先后入京主持太学,才将这一切扭转。

在孙复之前,太学逼仄至极,连个稳定的讲学场所也没有。

从庆历四年创立,到庆历六年,确立锡庆院为太学学校。

两年间,太学搬了四次家。

而当胡瑗于嘉佑三年,致仕回乡时,太学已完成了惊人的逆袭。

不仅仅拥有师生五百余人——两倍于国子学。

而且,已成为天下毋庸置疑,无可辩驳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成为了一个单纯的官署,不再负责教育。

陆佃等人,簇拥着赵煦,步入锡庆院中。

上上辈子的时候,赵煦也来过几次锡庆院。

但当时的他,感触不深,对于锡庆院的重视也不够!

但,在现代留学十年后,赵煦已经知道,这是一座未被开发的宝藏。

“陛下,此地,便是当年泰山先生与安定先生讲学处……”陆佃引领着赵煦,来到锡庆院的庭院中,走到那一株还放着蒲团的松柏树下,轻声介绍着。

赵煦走上前去,抬起头,看向头顶那如同云盖一般散开的树冠。

然后他低下头,看向面前的蒲团,接着他蹲下身子,伸手触摸着那块蒲团。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昔太史公观孔子庙堂车服礼器,见诸生时习之景,于是感慨: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朕今见泰山先生、安定先生当年讲学之地,如太史公之观孔子庙堂,朕虽未见二先生,但二先生之为人、品德,已在朕心中,在天下人心中,在万世子孙心中!”

“国或有亡,而才学、道德,薪火相传,亿兆不灭!”

“卿等受朕之命,为天下之请,居太学之教,当切记切记,不可忘泰山、安定两先生当年治学之要。”

“当有教无类,包容并蓄,海纳百川!”

“如此,方不失泰山、安定两先生当年辛苦,如此方不负泰山、安定两先生之期望!”

赵煦说着,视线就从这些太学官员身上扫过。

现在的太学,已非庆历四年初创的太学,更非嘉佑三年胡瑗告老时的太学。

如今的太学,规模数十倍于当年。

但,学风、教风,却早非当年所可比!

这些太学官员的心,早已不在教学方面。

而是在党争上!

太学官员,自陆佃以下,纷纷拜道:“臣等谨奉陛下德音。”

赵煦笑了笑,他知道的,这些家伙是在敷衍他。

只要他回宫,太学还会是那个太学。

新党、旧党的儒生,依旧会在这里,将狗脑子打出来。

不过,赵煦的目的,也不是这个。

因为在他的眼中,无论是新学还是旧学。

很快,就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新的旧党。

那些跟不上时代脚步的人,就会和庆历兴学运动之前的那些儒生一样,被时代所抛弃。

“当年范文正公与欧阳文忠公,倡导古文,振兴学校,乃为天下选才,为国家养士!”赵煦走到那株足足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树下,然后回头,看向他面前的这些太学官吏,缓缓说道:“所以,范文正公先后举泰山先生与安定先生入京,主持太学,革除旧弊,使天下文风焕然一新!”

“于是,在太学之外,建武学,为国家选将,立律学,为国家养刑名之才,又建算学,以广术算之道!”

“但今之太学,奈何只读经义?”

“太学生不读兵书,何以出将入相?”

“不读律书,如何审案断案?”

“不学术算之道,何以知钱谷?”

“此朕之所不取,也非当年范文正公、欧阳文忠公之意,更非泰山、安定二先生之愿!”

赵煦图穷匕见,直接将范仲淹、欧阳修还有孙复、胡瑗的大旗竖起来。

陆佃等人,慌忙下拜,顿首道:“陛下德音教诲,臣等谨遵。”

赵煦所言的每一句话,都是站在政治正确高地上所说。

便是这太学中最稳固的老学究也挑不出错。

因为当年,范仲淹、欧阳修发动的古文复兴运动和庆历兴学运动的最终追求,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新的士大夫。

让这些人来,改变大宋,中兴大宋。

这就是古文复兴运动和庆历兴学运动的目的。

而孙复、胡瑗先后入主太学,并将太学建设成大宋最高学府,则宣告着古文复兴运动的阶段性胜利。

要知道,在入京前,孙复和胡瑗都是什么人?

他们是南京应天书院的老师。

而南京应天书院,当时虽已是应天府府学。

但其跟脚,却是大中祥符年间,睢阳先生戚文同在富商曹诚资助下所创办的私学。

至景佑年间,应天书院才在晏殊的支持和推动下正式入编,成为应天府府学。

换而言之,孙复与胡瑗,先后入主太学,并将太学变成大宋最高学府的事情,就相当于在现代有个民办三本大学的校长,带着一帮支持者,来到帝都将一所初创的公立大学经营成超过清华北大的第一大学。

然后这个校长还直接把办公室搬进教育部大楼,堂而皇之的开始制定全国高考的卷子。

对大宋来说,这颠覆性的历史转折。

自孙复、胡瑗之后,汉唐旧儒的经义注疏,彻底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连科举考试,都不再考那些东西了。

这就是赵煦要来太学,而且特意来锡庆院的原因。

他是来寻根的。

寻找庆历新政的根,寻找熙宁变法的根。

同时,赵煦也是来发声的。

将他的声音,说给那些聪明人,那些能嗅到时代风云机遇的人。

……

半个时辰后,赵煦走出锡庆院。

“乐正!”赵煦在走出锡庆院的门口时,忽然看向那个跟在陆佃身后的黄隐。

黄隐闻言,立刻上前:“陛下有何吩咐?”

“前些日子,西京国子监有司曾上书,言西京国子学,自文太师、司马温公等相继入京后,日渐凋敝,国子学诸生日益懒散,学风涣散!”

“朕心甚忧!”

“卿是司马温公所欣赏,并向朕举荐的清正廉明之士!”

“未知爱卿可愿去西京国子学,待朕执教,以兴盛西京学风,以继司马温公之教?”

黄隐愣住了。

他咽了咽口水,正想着如何婉拒。

赵煦却看着他,叹道:“难道乐正不愿意?”

“司马温公可是一再向朕保举过爱卿的啊!”

无数眼睛,立刻聚焦在黄隐身上。

黄隐没有办法。

他在一开始,就是以司马光最坚定支持者和仰慕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宋政坛上的。

为了向司马光靠拢,他做了无数事情,也付出了无数代价。

如今,天子以司马温公身后所遗的西京国子学托付与他,他若拒绝……

那么之前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旧党众人,也必然与他割席。

而他本身,已经深深得罪、开罪了新党——在太学,就属他攻击新学、新党最多。

没得办法,黄隐只能拜道:“臣唯陛下之命是从!”

赵煦笑起来:“善!”

“司马温公果然没有看错爱卿!”

“朕便拜卿为同判国子监,兼西京留守国子学学正,全权负责西京国子学!”

“朕在汴京,候卿将西京国子学整治一新!”

黄隐俯首而拜:“臣谨奉德音!”

在庆历四年之前,大宋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下的国子学。

彼时的国子学,有师生两三百人,数倍于当世初创的太学。

国子学的学生,不是宰执的子弟,就是勋贵的孩子。

但短短十余年,就被太学打的满头包。

如今,汴京城甚至已经没有了国子学,只剩下国子监。

而太学的规模,则已经膨胀到有两千四百名学生,分八十斋的超级巨无霸。

国子学,都是衙内、勋贵、外戚子弟。

这些人,十个有九个是纨绔。

而太学,则是唯才是举,一切靠考试成绩说了算。

入学要考试,升舍也要考试,毕业还是考试。

所以,太学生都是卷王。

他们从州郡卷到太学,再从太学卷到官场。

两者相比,谁更能出人才还用说吗?

更要命的是,随着太学崛起,国子学彻底成了纨绔子弟回收站——那些肯读书,愿读书的衙内们,也都跑光了,这些人宁肯在汴京卷太学的名额,也不肯去国子学力混日子。

这就是汴京国子学消失的原因。

除了南京应天府的应天书院外,西京国子学和北京国子学早就烂透了。

什么学风涣散?日益懒散?

国子学里什么时候有过愿意读书的?

所以,黄隐知道,自己是被流放了,而且还是被判了无期徒刑——他不可能在西京国子学做出任何成绩来。

可是……

“为什么?”黄隐根本想不通。

……

赵煦看着黄隐匍匐在地上的样子,命左右将之扶起来。

然后就领着群臣,继续向前。

但在心中,他是无比快意的。

因为就在刚刚,他用不流血的方式,将一个垃圾丢进了垃圾桶。

是的!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所有人都是这么认定的。

能让元佑时代的新党、旧党的所有人,一致认定一个人是垃圾。

这个黄隐的能耐,当然不小!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元丰八年王安石去世。

就是这个家伙,带头在太学,开始公然焚烧王安石的三经新义。

同时阻扰太学生们祭奠王安石。

他这是为了向司马光献媚。

毫不夸张的说,元佑时代的新旧党争彻底失控,黄隐要负很大的责任。

如今,因为没有发生那些事情。

所以,他还没有暴露。

但对赵煦来说,这种疯子,是一天都不能留的。

必须赶紧处理掉,不然,只有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天才小说推荐阅读:慈悲大陆战记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开局给古人播放九叔电影诸侯争夺天下,你却偷偷发展时空搅屎棍真无为君陌种田记关外县令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绝世小书儒我吕布重生后,登峰造极穿越到清朝成李卫三国之小曹贼农门状元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显微镜下的太平镇不见长安大唐繁荣系统去大明扶贫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穿越三国:觉醒隋唐英雄召唤系统穿越女帝,清廷覆灭我在大宋当苟王虚构三国她不是和亲公主吗?怎么成女帝了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福寿至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穿越故事集大明训龙师孤手握三十万重兵,你让孤自裁?虎毒食子:从被逐出皇宫开始崛起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大乾:帝国独裁者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明朝海盗王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大唐第一熊孩子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
天才小说搜藏榜:闯旗大唐面首开局侠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煌煌帝国之大秦你呀就缺一味药三国之制霸寰宇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捡个王爷来种田武林帝国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枭起传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明末枭臣逍遥小里正三国之龙战八方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唐极品闲人大唐之最强驸马火爆爱妃开天鸿蒙诀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抗日小山传奇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大唐神级太子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富婆启动计划万世秦疆大明1642超次元战争游戏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晋锦衣卫创始人沙雕网友援北伐帝国猛将策马大明奋斗在元朝的小汉奸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三国之吕布天下贞观荣耀祖龙偷听我心声后封我为大秦国师三国之大楚天下回到远古带领部落一统华夏刘禅之一梦中兴大隋:全能败家子我在秦朝当神棍南朝第一赘婿
天才小说最新小说: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