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胜却也犯过一个大错,正是因为他才促成了长平之战,让赵国实力大损。
当时平原君赵胜任赵国之相,秦国白起发兵攻韩,韩国城池上党受到威胁,上党守将欲归附赵国,赵国多数大臣都反对,认为此举会为赵国带来灾难,而平原君却认为这是送上门来的城池,如果赵国不要,终会被秦国所取,故而赵王采用的平原君的意见。
赵胜此举激怒秦国,白起派兵攻赵,拉开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战争——长平之战。此战之后,赵国国力大损。
关于赵胜还有一个典故,那就是赵胜杀妾。
话说赵胜的一个小妾嘲笑跛足者,跛者不忍受辱便请平原君杀掉小妾,平原君表面答应,却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故而未有动作,门客闻之认为平原君重色轻士,随即离去大半,平原君听闻连忙杀掉了小妾,门客这才回来。
这件事放到现在确实是小题大做了,小妾嘲笑跛者虽然不该,但也罪不至死。
不过对于平原君赵胜来说,他最为看重的就是名声,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他只能杀了小妾,这属实也是无奈之举。
由此也能看出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
对于庞煖高明还是有些印象的,毕竟在秘境之中高明曾碰到过。
庞煖是战国时期最后的合纵家,早在赵武灵王时,庞暖就曾经与武灵王论兵,为武灵王阐释了“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义。
直到八十多岁,他依旧能统兵上战场,甚至成为五国联军的联军统帅,采取迂回战术,另辟蹊径从后方偷袭函谷关,直接打到咸阳大门口,他才碰上了吕不韦。
吕不韦深知五国联军的强大,他并没有与五国联军硬拼,而是奇袭楚军,以点破面,一举打散五国联军。
要是在这个时候其他四国能够同心协力的话未必就不能打败秦国,只可惜此时联军已经军心涣散,即便是庞煖也回天乏术,无奈之下只能撤兵。
不过能把秦国逼入绝境的人属实不多,庞煖能算得上一个,可见庞煖的能耐还是相当不俗的。
赵国最后一人颜聚在当时的赵王眼中可是足以比拟李牧的人物。
赵王迁七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进攻无果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
郭开在赵王面前散布谣言说李牧和司马尚想谋反,昏聩的赵王一听到这个谣言,在不加调查证实的情况下就立即派宗室赵葱和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临阵换将可是军中大忌,李牧自然不能从命,于是赵国就在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将他斩杀,另外还撤换了司马尚。
一看到赵国临阵换将,王翦便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大举进攻最终大破赵军,赵葱被杀,颜聚和赵王都被俘虏。
从这一点上来看,颜聚的实力必然是比不上李牧的,只可惜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竟然只因为一个宠臣的谣言而殒命。
不过现在看来就凭颜聚在大秦的重重追杀下能活到现在也能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泛泛之辈。
除了楚国和赵国之外,剩下的四国只要不傻也必然会跟高明一方站在一起。
四国之一的魏国有大将四人,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龙贾、翟章、孙何。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魏无忌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
说起魏无忌,他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窃符救赵这一典故。
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不如前,面对大秦的围攻,赵国危如累卵,于是派人向魏国求援。
于是魏王便派遣晋鄙为主将前去救援赵国,然而这时秦国使者却来了魏国,在秦国使者的威逼利诱之下,魏王选择妥协。
于是立刻命晋鄙不再进军,魏无忌见此大急,他深知大秦的狼子野心,在赵国灭亡之后大秦必定还会进攻魏国,只有救援赵国才能止住大秦的脚步。
可魏无忌估计魏王已经听不进他的劝说了,无奈之下他只能窃取兵符代替晋鄙成为主将,亲自带领八万魏军解除了赵国邯郸的秦军之围,保住了危如累卵的赵国。
同时这也延缓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
同时这一战也让魏国成为了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不久之后秦国就组织大军围攻魏国,魏无忌回归魏国,依靠威望,四面求援,最终组织起五国联军,共抗秦国。
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一战也成为了关东各国对秦国最后一次像样的胜利。
不过也正因为这件事让魏无忌遭到了魏王的猜忌,不再委以重任,最终魏无忌只能沉迷酒色,浑噩度日,伤于酒色而死。
龙贾,战国时魏将,率师筑长城于西,魏长城是我国最早的长城,比秦长城还要早上一百三十余年。
魏惠王初年,龙贾受到任用,以秦为假想敌,西筑长城,保境安民近二十年,以强国力。
后魏国衰微,秦国崛起,秦国来攻,魏国竟无人敢战,唯有老将龙贾敢于迎敌,秦、魏战于雕阴,龙贾率老弱残兵奋战,虽终不敌秦军,然国家赖以保全。
孙何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时期魏国南面的超级战将,在魏国强盛时期独当一面,全面压制楚国,屡次突破楚国防线,兵锋曾直指楚国腹地襄阳。
翟章是庞涓之后的魏国主将。虽然在西方对秦国的战局很被动,但是在腹地收拾附属国卫国还是很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