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在为酒而争,李桂花却在为压岁包而掉泪。
“三姨,你可别再哭了,今天是年三十,不应该哭。”
李桂花眼泪汪汪的看着劝她的庄大花:“花儿,三姨没办法不掉泪,大牛他们夫妻这样对我,我我…”
其实庄大花接过自己大嫂手上发的所谓年终奖时,她也想哭来着,只是她忍住了。
此时她理解自己三姨的心情,不过她总是哭一会眼睛都得肿了:“三姨,大嫂说了这些都是你们该得的东西,你别太为难。她还说了今年赚的银子不够多,所以才给我们一人十两,明年还会更多呢。大妮、二妮、小么儿的是压岁钱,那个不能算。”
谁家的压岁钱不是十文八文,好的人家加起来孩子们的压岁包也不会超过一百文,可有谁会知道她三个孩子的压岁包整整四十二两银子,那可是五亩良田啊!
这一辈子李桂花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是自己的,她知道自己这一回要是不哭个痛快,这一生都没机会如此舒畅了!
桑月想不到她来这里的第一个大年夜会被这么多人想着,她与庄大牛在专心的守岁。
只是守岁守了不到一个时辰,因今天太多的事她早早的去会周公了。
醒来的时候,屋外竟然一片雪白,昨夜不知何时起下起了大雪。
桑月转了转身子一股冷风透进被窝,冷得她“唆唆”两声:“好冷…”
听到她说话,庄大牛进来了:“媳妇醒了?”
看看红光满脸的男人,桑月嗯了一声:“什么时辰了?”
今日天气冷外面还下着大雪,可因着是大年初一,寨子里的当家人都早早起来了。
庄大牛走到坑前:“才辰初呢,要不要再睡一会?”
桑月知道今日可得到长辈与邻居家去拜年,她可以不去,但庄大牛不能不去。
昨天李桂花就告诉她这世界正月初一的规矩,那就是一大早一家人得一块吃饭,然后还得去昨天晚上的剩饭,这代表着:一年都有现成的可吃。
桑月确实是不想起来,外面实在是太冷了,不过才七点左右,正是好睡回笼睡的时候。
可是她要不起来,大伙都得等她吃饭呢。
终于面子占胜了一切,桑月爬了起来:“不睡了,一会你还得去各家各户拜年,太迟了得惹人笑话了。”
虽然舍不得小媳妇起来冻着,可庄大牛也知道正如小媳妇所说,这要出门太迟了不要说别人就是自己阿奶那一关也过不去。
心中对自己小媳妇充满了内疚,庄大牛上前抱起她:“那也行,今天晚上早点睡好了,我帮你穿衣。”
她又不是个孩子,还得让大人帮忙穿衣服?
桑月甩了甩:“行了,别在这粘乎,一会让三姨看到了小心笑话你。”
自己这个三姨比之亲娘要灵透太多了,庄大牛真不知道为何一样的父母生出的儿子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如果自己的亲娘也像三姨这样娴慧的话,这个家还有他的父亲也不会就这么早走了吧?
听到小媳妇提到自己三姨,庄大牛乐呵呵的说:“你放心,三姨可不会笑话你。三姨早就教育我了,要我一定好好对你,否则她都不认我了。媳妇,你太好了,你看别人眼里都只有你没了我,我还不好好表现表现,这印象就更惨了。”
看着庄大牛七手八脚的给她穿袄子,听着他这哄人的话,桑月想说他这笨手笨脚的样子,会拖慢了她起床的速度。
可她也知道,她就是不同意这头大蛮牛也会坚持,就依着他了。
其实庄大牛自小带大弟妹,这穿衣服却是车轻径熟的:“把头抬高点,我给你系扣子…把腿放进去,一会穿袜子时再伸出来…快点,月儿,别把你给冻着了。”
这仿佛对小婴孩的口气让桑月顿时变幼稚了,她故意抬起脚在空中晃了晃,嘴里还说着:“不冷不冷就是不冷!”
这动作让庄大牛哭笑不得:这媳妇啥时才会长大啊?
可就她这性子,真要怀上了孩子…
庄大牛脸色一黑:以后他们母子会不会打架啊?
见桑月还真在玩,庄大牛系好扣子后一把捉住她的脚,压下自己的身子就在小脚上咬了一口:“我叫你不听话!再乱动,我打你屁股!”
瞬间,桑月石化:她长大变小了…
等桑月一身整齐的出了门,李桂花正好端着饭菜进了厅子:“月儿,起来了?正好饭熟了。”
桑月笑着先给李桂花拜了年,这才说她先去洗漱。
庄大牛见媳妇要去洗漱,赶紧跟着走了:“月儿,我给你打水去,你在这边等着。”
打了水还得拿碗拿柳枝与青盐,一个人一回可拿不下,桑月还是自己去了厨房。
李桂花看一路护着媳妇的外甥眼中全是羡慕与赞许,这么好的外甥、这么好的外甥媳妇,世上可真难寻。
顿时李桂花感叹起自己的大姐来,虽然她与这个大姐差了七八岁,可是当年大姐被卖的时候她也有七岁了,许多事情她都懂了。
她感叹的想,当年自己大姐如果不是那样心不甘情不愿的过日子,如果她多关心一些自己的大姐夫和这几个孩子,恐怕如今这幸福就是她的了。
记得十年前得到消息说她大姐跳河死了,那时李桂花的心里就觉得很奇怪,自己大姐脾气倔到什么地步,她这当妹妹的人可一清二楚,她总是觉得她大姐不可能去死。
只是这十来年了,再也没有自己大姐的消息了,她也只得认为她是真的不在了。
如果她没死,如果她看到如今她最不疼的儿子日子过得如此和美,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
发现自己想得太深了,李桂花拍了自己一把:大新年的,她在胡思乱想什么呢?既然这日子是大姐不想要的,她当妹妹的又有何可说?
她既然不珍惜几个孩子,那就让她这个当三姨的来珍惜吧。
顿时李桂花朝着屋内喊:“大妮,赶紧摆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