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投降,淮南全境沦陷的消息很快传到洛阳,再次震动了洛阳朝廷。
江东早已被萧氏霸占,这两年,朝廷赋税中,有三成是来自淮南。如今,朝廷将无法从淮南收取任何赋税,这让本已艰难的洛阳朝廷雪上加霜。
淮南失陷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赋税上面,更重要的是人心。这些年来,因各地频繁发生乱事,无论是朝廷里还是民间,皆有人言“魏已失其鹿”,认为大魏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今,随着淮南失守,这类言论更加猖獗。
世家大族里,有人对大魏的灭亡并不关心;他们相信,即使换个朝廷,也不影响他们的地位。世家豪强通过联姻等方式,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个庞大的利益结合体,没人敢轻易得罪他们。
也有些世家并不希望大魏灭亡,比方闻喜裴氏和荥阳郑氏。其家族子弟多有在禁军中领兵,屡屡出兵平息各地叛乱。但随着局势日益动荡,就连他们也开始迷惘起来。关于是否还支持大魏,其家族内部对未来的讨论多有分歧。
裴氏府邸,家主裴文书房内。
“兄长,朝廷是否会出兵淮南,灭掉刘康。”裴越问道。
“短期内不会出兵,朝廷里还在商议此事。”裴文道。
裴越不满道:“还商议什么,又有什么好商议的。今天丢了淮南,明日就会丢淮北。依我看,再不出兵,这大魏就要完了。”
“淮南路途遥远,且朝廷粮饷不足,我想朝廷大概率不会出兵。”裴文嫡长子裴明轩道。
“没有淮南,又如何收复江东?”裴越道。
周王赵卓曾打算从淮南和荆襄两地,同时出兵灭掉萧氏,收复江东。很多世家皆知此事。赵卓一直在积极筹谋此事,部分钱粮已运抵前线。如能成功收复江东,将大大增强天下人对大魏朝廷的信心。谁能想到,这个节骨眼上,淮南竟然丢了。数十个郡县,近百万人口,就这么落入刘康之手。
“朝廷在徐州尚有数万精兵,兄长可以向周王提议,从徐州出兵收复淮南。”裴越又道。
“明轩,你怎么看。”裴文道。
“儿以为,徐州是中原重镇,绝不能轻举妄动。只要徐州还在朝廷手上,刘康就无法北上。也可遏制齐地乱兵。”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该怎么办。”裴越愈加急躁。
裴文心里清楚,不仅仅是裴越,还有其他裴氏嫡系。他们的不满,更多是因为对未来的迷惘。裴氏和其他世家不同,当今太后,毕竟是裴氏嫡系,赵卓身上的血一半来自裴氏。是故,裴氏绝不能轻易背叛赵卓。如今长安,洛阳皆在朝廷手上,还远没到背离大魏的时候。
裴明轩心里明白父亲的心思,也知家族的无奈。然,作为嫡长子,未来的家主,还需提醒下裴文,“父亲,儿有听说,又有人向周王建议迁都关中长安。”
如大魏迁都长安,有坏处也有好处。坏处是,包括洛阳在内的整个关东,将全部丢掉,大魏将失去一半以上的国土。好处是,朝廷也可以甩掉一个大包袱,专心经营关中、蜀地,保留元气。待实力恢复,再重返关东,大魏仍有可能一统天下。当初,魏太祖,就是从关中崛起,继而席卷天下。
问题是,闻喜裴氏的根基不在关中。如大魏帝都真的迁移到关中,相当于抛弃了裴氏、郑氏在内的所有关东世家,得利的只有关陇世家。
“你二弟铭山,最近可有说过,虎牢关是否守的住。”裴文问道。
“二弟最近未有来信,他在半月前对儿说过,只要粮草充足,虎牢关无碍。”
“那就好。”
没有多余的废话,裴文肯定会将家族利益放在首位。要是赵卓真的敢迁都关中,就别怪裴氏无情了。
见裴明轩欲言又止,裴文问道:“还有何事?”
“父亲,最近齐王很是活跃,不仅频频与宗室、其他世家联系,还多次邀儿出游。父亲以为,该如何是好。”
齐王赵宇,是先帝三子,和周王是一母同胞。一直觊觎皇位。但赵宇意图过于明显,很多人并不支持赵宇。但随着赵卓对局势日益失控,赵宇开始四处走动。
“我会和太后说此事,你不用搭理他。”裴文冷冷道。他也不喜欢赵宇,在他看来,赵宇傲慢且无知。赵卓如不是顾虑太多,早就对他下手了。
............................................
中书省,中书令王书文正在处理政务。
下属拿来一份文书,关于禁军盔甲的装备数量。王书文随意看了一眼,道:“将其送到周王府,请周王批阅。”
“是!”
又有下属送来各类文书,王书文有的批复,有的没批复;而是让下属,直接将文书送往周王府,让周王处理。
下属对王书文这番举动,早已习惯。
王书文出身太原王氏,但非王氏嫡系,和太原王氏的关系并不亲密。事实上,王书文几乎和大部分人的关系,皆是不冷不淡。说他蠢吧,好像也不对。王书文毕竟担任了七年的中书令,赵卓掌权后,也未派人将其替换。
在很多人看来,王书文非常奇怪,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知其到底代表谁的利益。明明是世家子弟,和世家大族间来往却很少;不过其也没表露过对世家不满。而对周王,在大事上,王书文从不反对周王,尤其是军中事务更不插手;但他也从未给周王出谋划策,算不上“周王党”。若说他效忠天子赵岩,也不对,王书文从未公开支持过赵岩。
王书文白天在中书省处理政务,回到家中,很少出门。所有邀约,一概拒绝。
这就形成一个奇葩的现象,明明是大魏文官一把手,却像个透明人一样。当淮南失陷的消息传来时,中书省众人多有慌乱,王书文依旧是面无表情。别人问他,该如何是好,王书文只道周王自有办法。这些年来,每当有地方失陷,王书文总是这样。众人对其再也不抱任何希望。
晚上,王书文回到府邸,吩咐下人不要打扰他。然后独自走入书房,在书房内的一个花瓶上转了几圈。很快,书柜分成两半,里面是一间密室。
王书文走入密室后,又旋转另一个花瓶,书柜又重新合上。王书文拿起烛台,往密室深处走去。密室里绑着一男子。
王书文道:“周统领,现在可否告诉老夫,你幕后之人究竟是谁?”
“我呸!”绑着的男子正是周禄。
那日,周禄奉赵岩命令,悄悄潜入洛阳,四处派人打探工匠住处。却不想,一天傍晚,在大街上偶然被王书文看见,王书文之前在禁军中见过周禄,之后被强行绑到此处,已一日未进食。
见周禄不搭理自己,王书文也不生气,“周统领,再不说话,你可要被活活饿死。”
“老子不饿,滚!”
“你这么死去,真的值得吗。或许你幕后之人,根本就不在意你的死活。”王书文谆谆善诱。
“关你屁事,你这个老东西,老子就是饿死,也不吃你的东西。”周禄态度依然硬气,不为所动。
见周禄完全没妥协的打算,王书文直勾勾看着周禄,不知在想什么,之后离去。
又一日,王书文带来一艳丽女子,该女子衣着暴露,甚是诱人。屋内还摆满了美酒佳肴,王书文道:“只要你说出幕后之人,美酒美食美女皆是你的。”
“去你的,哪里找来的丑八怪。”周禄软硬不吃。
又过一日,王书文搬来十箱钱,摆在周禄面前,道:“周统领,拿了这些钱。天南海北你哪里不能去,何必要如此倔强呢。”
周禄态度依旧,狠狠道:“你要杀便杀,老子不缺你这些钱。”毕竟有三日未进食,周禄声音明显不如以前洪亮。
王书文也不恼,在周禄面前坐下,看了许久,缓缓道:“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只要说出你幕后之人,金钱美女,甚至官位,老夫都可以帮你。若你再不说,将被凌迟处死。你可知,被一刀一刀刮肉,直到三千刀后再死去,是何等的痛苦。”
“老东西,你废话怎么这么多。老子进了这里,就没打算活着出去。我相信他,日后必会为我报仇雪恨。”周禄一脸的决然,始终没说“他”到底是何人。
过了良久,王书文笑了。
“好!很好!你没让我失望。”王书文赞道,亲自给周禄松绑,“你先吃点东西,老夫一会再和你聊。”
周禄一脸的莫名其妙,不明白王书文是何意。但他确实饿了,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王书文在一旁坐着,没有催周禄,待周禄吃的差不多了,突然道:“老夫为你准备了两百名工匠,皆熟练打造各类军械。为防止路上有人拦路,我会为你准备通关文牒。明日就离开洛阳,莫要停留。”
周禄大吃一惊,“你怎知我来洛阳是为了工匠。”
“你此次来洛阳,还有不少随从。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嘴硬。大部分人还好,少数嘴软的我已帮你处理。”王书文笑道。
周禄心道还好,其他人并不知道陛下化名“严昭”。但周禄想不通的是,王书文为何要帮自己。
答案很快揭晓,王书文道:“回去劝陛下改个化名,如遇有心人将‘严昭’二字反过来读,再结合陛下年龄,不难被猜到。”
周禄恍悟,原来王书文早已知道陛下身份,王书文又道:“幸亏你未说出幕后之人是陛下,否则你已是个死人。早点歇息吧,明早尽快出洛阳。”说完,正要离去。
周禄连忙起身,行礼道:“多谢中书令,不知中书令可有言语,让在下传给陛下。”
“建议陛下,当早图汉中。襄阳都督方远,或许可用。”
周禄道:“朝中和地方上,是否还有忠于陛下之人。若有的话,中书令可否将其名字写下,我交于陛下。”
“世道乱了,人心已变。谁忠于谁,又有谁知道呢?即使我写下他们的名字,也不能保证他们还忠于陛下。”王书文叹道。
“在下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望中书令告知。中书令此次既然帮助陛下,那么四年前,为何不支持陛下。若朝中有人支持,陛下岂会冒险逃离洛阳。”
“我也只是一凡夫俗子,岂能想到四年后之事。天下动荡,谁会放心将天下交给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说完,王书文离开了密室。
第二天一早,周禄出了洛阳城。王书文没骗他,两百名工匠,还有之前跟随来的大部分东武军士卒,皆在城门外等候。周禄没有耽搁,立刻带人往东武岭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