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回 悲壮
遮天蔽日的弩箭如怒海惊涛一般席卷向曹操的本阵。
可奈何那些牛的负重极大,披得那些护甲可远比一般的兵丁厚重得多。幽州的蹶张弩虽然能裂甲穿石,可那也只是对付一般的甲胄,面对这种寸许厚的铁甲,那些弩箭又不是穿甲弹,却也是无能为力的。
故此,曹操本阵的那些铁甲连环牛也不负曹操和司马懿地厚望,硬是如同磐石一般的,抵挡住了这一波猛射。
虽说其中也有一二例外,有些铁甲牛的牛头护甲没做到位,被那些可以裂甲穿石的弩箭射穿了护甲,射伤了牛头,因而让一部分牛猛烈的扭动起来,可那些牛,十头一排,全都铁索缠身,最终还是束缚住那些牛只,保持住了阵型。
而那些躲在铁甲牛后面的曹操军卒,有了这些头排的掩体,基本上没受什么伤害,也连忙的用弓箭还击。
只不过,曹操这边的弓箭全都是普通的强弓。其射程连幽州的标准强弓的射程都不如。也就一百五十余步。匆忙间对幽州飞狼军进行还击,那根本就没有任何效用。纷纷落在了空地上。
曹操看得那个气啊。一个气手下兵丁沉不住气,胡乱的反击。另一个也气刘明怎么能装备那么多的蹶张弩。
幽州的那些蹶张弩,本就是大汉边军对付匈奴骑兵的标准配置。怎么做,曹操也是知道的。只可惜蹶张弩的造价昂贵,制作时间长,功用又比较单一,而曹操这些年来又为了快速发展,以及装备大面积杀伤力的匣弩,跟本没余财搞那些射程强劲,却只能在战场上发射一次的蹶张弩。
对此,因为战争的具体需要,却是被曹操无视了。故此,曹操也就越发气恼刘明怎么可能如此大规模的应用。这蹶张弩,即使是太平年月,那也是需要大量资金,以及漫长的时间,这才能堆砌出来的。筋、干、漆、胶等等,那一个不需要功夫。光是一支普通的强弩,从制作到成型,那也是需时一年。幽州能全军普及,这实在让曹操想不通。
曹操当然想不到刘明的军工作坊已经普及了标准化,以及流水作业程序。再加上钢丝,软钢等等替换设备,当然可以大规模应用了。
而此时,对于第一波远程打击没发挥成效飞狼军,不愧是沙场上的老手,精锐中的精锐。竟然在短短不到七百步的距离,漂亮的完成一个转向,一万飞狼军,如流水一般,一个急转弯,飘过曹操本阵,同时在飞驰中,还来了三轮齐射,在曹操本阵向前逼近的时候,漂亮的跑了一个u型,绝尘而去。
而且,那些飞狼军吸取了蹶张弩穿射无功的经验,那三轮齐射,都是向天上抛射的,越过那些铁甲牛,对隐藏在后面的曹操军卒,形成覆盖式的打击。
这要不是抛射本射的精度就不够,而且杀伤力也主要来自从空中落下的重量,那对曹操本阵的打击可就大了。可就这样,曹操本阵也有千余人丧生,受伤的,那也有五六千人。
当然了,这些伤亡数量对于聚集大军来此决战的曹操大军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那些伤亡士兵引发的恐慌气氛,要不是曹操后阵有据子马,令曹操的那些士兵全都知道退后只有死路一条,这也绝对会引发局部溃逃的。
吕布见此,完全放下心来,移动这么慢,那不就是一个靶子么。多跑些圈子,把阵型引开了,凭着飞射,曹操大军,那只有死路一条。
可就在吕布得意的时候,异变突起,无数巨大的火球,划过天际,远远的落在吕布大军的阵后。随之化作一片火海。
那司马懿定下了消灭吕布一路大军的计划,又怎么可能让吕布跑掉。上千架霹雳车早就在后阵做好了准备。
这要不是曹操的霹雳车精度不够,为了把吕布的所有兵马圈住,只能先以最大射程来阻断吕布大军的后路。只是这一次齐射,就能让吕布大军损失惨重。
随着这些巨大火球的落地,成片火海的产生,吕布大军的后路已经被掐断了。而曹操的本阵,也在缓慢的向前压进。
吕布当即就急了。水火无情。那可不是血肉之躯可以抵挡的,为今之计,只有冲破曹操的本阵,与曹军混战在一起,才能躲过那些火球的袭击,否则的话,还保持着本阵不动,那只能成为烧烤的靶子。至于重甲骑兵硬对铁甲牛是否合算,此时火燎眉毛,那也是顾不得了。
吕布当即传令,全军突击!
随着令旗晃动,军鼓震响。吕布本阵的三万铁甲重骑,随着鼓点,开始了慢跑,两侧的步军,也紧随其后。
一百五十步后,这些铁甲重骑兵全都落下了面甲。
五百步后,这些铁甲重骑兵全都挺直了长矛,摆好了标准的冲刺姿态,那些重骑兵也开始快速的突刺。
这是无比灿烂的一幕,也是无比悲壮的一幕。
全力,全速突刺的铁甲重骑,那绝对不是血肉之躯可以阻挡的。而他们浑身的厚甲,也根本无视曹操那些弓箭的威力。但是,如今他们的对手,并不是曹操的军卒,而是一群披着厚甲的牛。
虽然力若千钧的突刺,并不是那些缓慢移动的铁甲牛可以抵挡的。厚达村许的铁甲,也要在精钢的长矛面前贯穿。但是,一匹马的冲击力,却冲不毁十头牛连在一起形成的城郭。
故此,在这些铁甲牛硬生生承受了这些巨大的冲击力后,每一头铁甲牛的死伤,也就意味着一位铁甲重骑兵的阵亡,在相互作用的力面前,强大的冲击力,在没有对方泄力的情况下,那也不是铁甲重骑兵可以承受的。
那些持着长矛的重甲骑兵,不是因为姿势完满,保全了长矛,本人却被撞落了马背,就是因为姿势不太好,撞断了长矛,随之被那巨大的惯性,扔入敌阵当中。
而这两种,无论是哪一种。这些离了马背的铁甲重骑兵,就不要再想起来了。
在这短短的瞬间,人命和牛命,竟然产生了等价的关系,这不得不说一种悲哀。
但是,这些铁甲重骑兵为了胜利,不计生死的前扑后续,却也不得不说一声斯其壮哉!这绝对是一场灿烂的辉煌。
然而,铁甲重骑与铁甲牛的同归于尽,对于曹操的军卒来说,正好铸就了一道血肉防线,而对后续的铁甲重骑来说,那就是一道壁垒障碍。
所幸的是,此时划过天际的火球已经停了下来。短短的时间内,千余霹雳车已经发射了近万的烈焰弹。这已经被曹操倾其所有的数量了。那猛火油的炼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曹操还要分出大部分给官渡和濮阳那里进行防守,曹操这里的这些,这已经是曹操短时间内所能筹集的最多数量了。
这也是曹操和司马懿不得不先烧吕布的后阵,形成火海包围圈的根本所在。这要是直接打击吕布的本阵,虽然出其不意,吕布大军的损伤必多,但是排成一字阵型的吕布大军,随之一跑,那些霹雳车根本无法追击不说,光是没有精确度的发射,那也不是曹操消耗的起的。
不过,幽州军的军事素质,也是极大的出乎司马懿和曹操的意料之外。虽说曹操也和幽州军打过几回交道,可那都是幽州军占优,曹操大军势力。故此,曹操万万想不到,幽州军在面临火海围困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听从指挥,发起猛攻。而且,那些幽州的铁甲重骑兵竟然真能不计生死,如殉道般的猛冲铁甲牛阵,这样曹操极为意想不到。
曹操原本盘算着铁甲牛向前一逼,烈焰弹在后一烧,幽州军也必然乱成一锅粥。全都会各自逃命。毕竟第一轮烈焰弹的发射过后,战场上的两侧还是留有缺口的,只需要绕过阻路的火海,还是有可能在曹操大军那缓慢逼上的铁甲牛阵到临前逃掉性命的。而等幽州军向两侧的火海空隙逃命的时候,不等他们跑出,随后而至的烈焰弹,就会形成新的火海,完成整个包围圈。而此时,铁甲牛阵也会彻底逼上,堵住最后的缺口。从而把吕布大军全部围困起来,杀个干净。
可如今,幽州重骑兵的舍死冲击,形成了一道血肉的壁垒,虽然也成功的挡住了幽州军后续部队的冲击,保证了本阵军兵安全,可是,却也无法继续压上了。原本应该完美无缺的火圈,如今却生生露出了一线空缺。
曹操这个恨啊!
然而,相对于曹操的恼恨,对吕布来说,那绝对是喜出望外。吕布虽然勇猛,可却绝对不是一个拼命决死的人,如果说铁甲重骑亡命的冲击,能够冲破曹操铁甲连环牛所构筑的防线,吕布背不住还敢搏一把,冲破曹操的本阵,然而给曹操来一个打带跑。在运动中消灭曹操大军。
可如今,铁甲重骑和铁甲牛同归于尽,并形成了一道尸骸壁垒,已经不是骑兵可以逾越的了。单指着步军,吕布是不会上前送死的。何况那烈焰弹的威力吕布也看见了。虽然暂时停了,应该是曹操的储备不足。可谁知道曹操到底还有没有。吕布也是不敢冒这个风险的。
吕布当即传令全军转向突围。
随着吕布旗幡的摇摆,以及吕布帅旗的移动,那残存的近万铁甲重骑,再次担负起了断后的重任,吕布大军快速而不慌乱向火海缺口冲去。
而此时,曹操的本队被那尸骸壁垒所挡,那里来得及追赶?而且,那些越过尸骸追赶的步军,又哪经得住那些铁甲重骑冲杀。那些混战在一起的铁甲重骑兵,早早的就把长矛收起,雪亮的马刀,快速的切割着曹兵性命。而那曹兵步卒的刀枪,对那厚重的盔甲,根本没有多少的作用。平白显趁出铁甲重骑的真正威力。
而那吕布领着飞狼军一冲出火海,立马就振奋了精神,迂回于火海之外奔驰警戒。护卫着步军以及殿后铁甲重骑撤退。整个阵型,根本就没有丝毫的空隙可供曹操追击。
曹操也只能接受没能全歼吕布大军的这个最后结果。虽然曹操此时已经消灭了吕布三分之二的重骑兵,以及近半的步军。可曹操仍然很不满意。
当然了,吕布此时更不满意,部队伤亡如此惨重,此时凭借这些兵力再来攻打曹操的武关,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了。吕布只能领军退回青泥关,同时上书给总部,陈述作战经过,并着重描述了曹操烈焰弹的利害。
说实在的,这也是吕布贪功心切,没等着那些霹雳神雷车以及霹雳神雷的恶果。可是,谁让吕布远在塞外,对那霹雳神雷根本不了解。还只是以为和原先发石车差不多功能的东西呢。
而曹操回归武关不久,就先后接到了于禁和张合的两封战报。曹操当时就大吸一口凉气,庆幸不已。这要是吕布也有哪个咚咚。吕布根本就不会派人冲阵。凭借着那些咚咚的远距离射程,自己的这点躲在牛后面的兵丁,还真不够人家炸得。到时候,肯定是一败涂地。这场对决也就成了笑柄。
不过,曹操也不认为那种东西能够炸毁坚固的城墙。毕竟张合的营寨,以及张秀的营寨,最终都有残留保存下来,既然木质的营寨都能留下,那石头的城墙,那就更没得说了。只是这种武器对士兵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很明显,那些东西都是如霹雳车一般的远程武器,都是能攻击城头的。
故此,曹操也是毫不迟疑的调集留守内地的后备军支援。如今已经是与刘明对决的局面。只要能坚持过这一关,那就能够在这个乱世当中生存下来,与刘明划地而居。如若不然,一切都终将成为一场空。
曹操一面祈祷刘明会因为重大损失而停止攻击,一面派人前往江南,要求孙权安约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