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怪赵构如此惧怕,毕竟这个时候当年的中兴四将中的核心战力已经都不在了,剩下一个张俊还在摆烂,朝中也没什么其他能打的武将,万一这金人打的猛一点,恐怕南宋就没了。
好在南宋这边顶多算青黄不接,金国那边直接就是一帮菜鸡。
完颜亮显然不怎么会打仗,多路出兵有胜有败,按理说败了就该重整旗鼓,让胜的那一路去支援,结果完颜亮表示你们在哪跌倒的就给我在哪站起来,让那些打了败仗的金军继续向宋军发起二次进攻。
结果这帮人输的更惨了,连带着打赢的几路兵马也收到了牵连,再加上完颜亮一意孤行的打法,很快金军内部发生了兵变,大军最终只能撤退。
赵构幸运的躲过了这一劫。
转眼赵构步入了晚年,由于年轻的时候曾被金人吓得丧失了生育能力,赵构在长子早夭以后便再也没了直系后代,所以他最终只能选了一个旁系的子侄赵眘做皇太子。
由于年老体衰,外加做皇帝这事让赵构大半辈子都在心惊胆战,因此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也就是完颜亮兵败撤走没多久,他便主动退位,让赵眘做了皇帝,即宋孝宗。
赵眘这个皇帝起初做的很憋屈,和赵构不同,赵眘有心北伐,并且他认为岳飞之流的主战派才能保住大宋江山,只可惜赵构虽然退位了,但他依旧主导着朝政的走向,不允许赵眘‘乱来’。
起初赵眘觉得大不了自己忍几年就好了,赵构退位的时候已经快六十岁了,在那个时代距离死亡应该已经没几年了。
赵眘都想好了,等赵构一死,他就要来一波大规模的改革,他要挽救这岌岌可危的大宋江山。
然而赵眘没想到的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赵构退位后居然硬生生又活了二十多年,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才因为中风病逝,终年81岁。
可怜赵眘,大半辈子都活在赵构的阴影之下。
赵眘其实还是做了一些事的。
比如他上位之后,不顾赵构的反对,强行为岳飞正名。
赵构起初很不高兴,但一想反正岳飞早就死了,再怎么给他正名也不过是个传说罢了,和他一个太上皇没什么关系。
于是赵构后来也不拦着了。
然后赵眘起用已经六十多岁的张俊,让他领兵北伐。
张俊此人也是矛盾的很,年轻的时候他一直想着如何讨好皇帝,为此他不惜出卖岳飞和他的情谊,甚至可以说他间接的害死了岳飞。
但他在政务方面的才能也是非常高明的,可以说秦桧等几任奸相为非作歹,南宋朝政还能维持安稳,都是多亏了张俊的维持。
而且到了晚年,可能是时常会在梦中再见到岳飞等旧人的缘故,张俊突然变得不再计较得失,一心抗击金人。
得到赵眘的命令以后,张俊立即开始厉兵秣马,为北伐做准备。
隆兴元年(1163年),张俊调集8万人,号称20万,分兵两路:一路由李显忠指挥,从濠州出攻灵壁;一路由邵宏渊指挥,从泗州出攻虹县;张浚坐镇扬州,协调各路大军。
五月初四,李、邵二将按计划相继出兵,李显忠顺利渡过淮河,进抵陡沟,金将萧琦率军迎击,宋军士气高昂,作战勇猛,大败金军,随即乘胜追击,收复了灵壁。
而邵宏渊进攻虹县的行动却很不顺利,由于指挥不当,数万宋军围攻仅有几千人防守的虹县城,竟一连数日都没有任何战果,直到李显忠派部分灵壁降卒入城劝说金将放弃徒劳的抵抗后,这才得以进入虹县。
却不想这一战虽然赢了,但邵宏渊却心生妒忌,开始当起了猪队友,对李显忠的各种行动都极为不配合。
李显忠挥师北上,向宿州进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至宿州城下,邵宏渊却在虹县屯兵观望,导致宋军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合围,给了金人喘息的机会。
紧接着,李显忠建议两路合攻宿州,邵宏渊却是一副摆烂的态度,表示爱打你打去,我就看着。
李显忠被迫独自血战,但他还是奋力攻下了宿州。
赵昚闻捷大喜,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三路招讨使,邵宏渊为招讨副使,并准备御驾亲征。
只可惜最好的进攻时机已经过去了,此时的金军重新站稳了脚跟,开始大举反扑,而宋军内部李显忠和邵宏渊两员主将不合,宋军孤军深入,兵力单薄,处境岌岌可危。
张俊察觉到了危险,准备命令撤退,但纥石烈志宁等率领的金军主力已赶来,于五月二十三日从李显忠手中夺回宿州,二十四日在符离大破撤退的宋军,兴师动众的隆兴北伐就此草草收场。
隆兴北伐的失利让赵构找到了打压赵眘的理由,在赵构的干涉下,本打算重振旗鼓的张俊被主和派的大臣替换掉了。
第二年张俊便因病逝世。
张俊的离世对赵眘影响很大,没了张俊,南宋朝廷的主战派群龙无首,很快就被主和派压制,再加上赵构的一顿插手,赵眘最终也只能起用主和派,再度向金人卑躬屈膝,达成各种不平等条约。
此后数年,主战派和主和派一直在朝中相互争权,但主战派始终没办法完全压制主和派,期间主战派涌现出过很多能文能武的英杰,比如南宋有名的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年轻的时候曾靠着勇武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可后来由于朝廷的不作为,他被多次打压,贬职,一辈子都不怎么顺心,等到朝廷终于愿意用他的时候,他却已经快七十岁了。
最终,辛弃疾病死在了出征前,临终前他还在不甘的怒吼着“杀贼!杀贼!”
辛弃疾的一生是那个时期无数主战派英杰的缩影,他们的郁郁不得志让赵眘也逐渐失去了雄心,最重要的是,赵构这个老杂毛他就是不死,赵眘根本没办法完全放开手脚。
等到赵构终于病逝的时候,赵眘的大限也快要到了。
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赵眘禅让皇位给太子赵惇,即宋光宗,赵眘自己做了太上皇,以为赵构守灵的名义开始养病,绍熙五年(1194年),时年68岁的赵眘去世。
宋光宗赵惇,这人的名号里虽然有个光字,但他在任期间可谓是啥也没干。
由于赵构开了个禅让做太上皇的好头,赵惇也学会了这一招。
他在1189年即位,1194年就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宋宁宗赵扩。
然后在1200年的时候,赵惇便病逝了。
至于宋宁宗赵扩,他和赵惇相比也没好到哪去,甚至他比赵惇还要懦弱,一度和金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这几位堪称卧龙凤雏的皇帝的作践下,南宋国力日渐衰退,在此期间,大宋又出现了一位拯救者。
虽然这位拯救者一生致力于用思想和文化拯救这个国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他留下的思想却延绵后世,名扬天下,这位拯救者,名叫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