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通与察罕帖木儿这一战震惊了整个天下。
所有人都感觉如同做梦一样。
前面的刘福通有多能打,后面的刘福通就败的有多惨。
察罕帖木儿的横空出世让原本高昂的红巾军士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一时间,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全都被吓到了。
他们没人想要跟这个察罕帖木儿交手,于是纷纷派遣使者与之交好,想要求和。
毕竟刘福通的战力他们心里都清楚,能把那位狠人给打成这样的察罕帖木儿无疑是个狼灭,惹不起。
却不想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大元有了察罕帖木儿,会不会就此复兴的时候,察罕帖木儿却死了。
他死于刺杀。
而刺杀他的不是外人,而是大元皇族。
话说元顺帝作为皇帝其实是很失败的,他先是杀了脱脱,又害的大元被打的千疮百孔,偏偏他从不认为自己有错。
元顺帝和他的太子关系一直势同水火。
只因无论是脱脱还是察罕帖木儿其实都是太子一脉的人。
元顺帝一直很忌惮太子,担心对方会夺权,于是在察罕帖木儿出兵山东的时候,元顺帝又开始烧操作了。
他先是将察罕帖木儿明升暗降,然后将忠于自己的丞相八安鲁的儿子派去做了全军统帅。
丞相的儿子是贵族出身,对底层出身的察罕帖木儿十分的瞧不起。
察罕帖木儿对其也是非常的反感,双方矛盾重重,甚至数次差点大动兵戈。
这时有人劝察罕帖木儿不如直接以清君侧的名义杀回元大都,帮太子夺权。
察罕帖木儿有些犹豫,毕竟他并未收到太子的授意,贸然行动有大不敬之嫌。
却不想就在他还在犹豫的时候,丞相八安鲁这边却已经给他的儿子派遣了一群精锐杀手。
没多久,察罕帖木儿就在自己的军营中遇刺身亡。
事后,杀手们集体自尽,没有留下一点线索。
丞相一方也是各种装傻,假装对此事并不知情,但明眼人都知道,察罕帖木儿死的憋屈,他完全没料到自己人会对他用刺杀这种卑劣的手段。
不管怎么说,察罕帖木儿死了,那块压在众诸侯头顶的巨石被他们自己人亲手给搬走了。
此时的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朗了。
北方的元朝虽然还在苟延残喘,但没了察罕帖木儿这样的猛人,他们根本无力南下。
而南方的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也正式开始了各自的行动。
陈友谅势力最大,他一路东征西讨,彼时已经占据了江西,湖南,湖北,以及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等地,拥兵六十万的他自觉已经天下无敌。
于是他打算继续扩张,第一个目标便是离他最近的朱元璋。
朱元璋这些年一直在低调发展,麾下大军据说只有十余万人。
陈友谅感觉朱元璋就这点人他还不是手到擒来。
于是他派人联合张士诚,共同夹击朱元璋。
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急忙召集麾下将领谋士一同商议。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都嘈杂不堪,意见无非两派,一派认为应当死守,陈友谅人多,消耗也大,短时间内打不下来必然会因为粮草耗尽退兵。
一派则认为应当主动出击,和陈友谅决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朱元璋这时注意到刘伯温一直没说话,于是便询问刘伯温的意见。
刘伯温指出张士诚并无野心,且对方如今自顾不暇,根本不可能出兵,他们的主要敌人还是陈友谅。
而陈友谅如今正是志得意满之时,用兵必然大意,他们可以诱敌深入,然后以伏兵胜之。
朱元璋认为有理,于是便按照刘伯温的计谋大败陈友谅。
陈友谅没想到他瞧不起的朱元璋居然是一块铁板,把他撞的头破血流的。
逃跑的时候十分狼狈,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朱元璋已经趁机拿下了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陈友谅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心中自然十分不满,但他刚吃了败仗,也不好再度连续出击,只能暂时忍耐。
另一边,刘福通在北方大败以后,带着韩林儿逃到了安丰,彼时的他麾下只剩下数千残兵败将,士气全无。
张士诚这时候把目光放在了他们身上。
因为韩林儿此时身上还有着小明王的称号,张士诚打算学曹操,来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他带着数万大军围困安丰,逼刘福通交出韩林儿。
刘福通无奈传信给朱元璋求助。
朱元璋也很果断,直接率领十万大军前往。
陈友谅收到消息,顿时大喜。
他对什么小明王不感兴趣,他只知道朱元璋此刻老家空虚,正是他偷袭的好机会,当即果断出兵,直取洪都。
但他万万没想到,朱元璋在洪都给他留了一个劲敌。
这个劲敌名叫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大侄子,是朱元璋大哥的孩子。
朱元璋发达了以后,以前失散的亲人们先后都找了回来,其中这个朱文正最是有能力。
甚至在朱元璋的军中有着少年霍去病的称呼。
如今朱元璋率大军外出,整个洪都只有两万守军。
朱文正为守城主将,看着城外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他的心中却全无惧怕,只因为朱元璋向他承诺过,三月之内必回。
于是,一场青史留名的洪都保卫战打响了。
朱文正靠着两万人马硬生生的死守了洪都八十三天!
到第八十三天的时候,朱元璋如约率大军赶回。
陈友谅被迫撤走围城军,转而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此战朱元璋借鉴了赤壁之战,以火攻的方式大败陈友谅。
陈友谅也在战场中被乱箭射死。
此战过后,陈友谅残部再无对抗朱元璋的可能,而朱元璋也趁机西征,很快便拿下了陈友谅的地盘与势力。
这一战若论功绩,死守洪都八十三天的朱文正绝对是第一。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在事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却直接跳过了朱文正,只封赏了其他人,对朱文正的功劳却是只字未提。
甚至后来朱元璋还撤去了朱文正的大都督一职,只给他保留了一个江西总督的位置。
可以说朱文正在这场战争中不仅什么好处都没得到,最终还被贬官了。
大明祠堂内,听到这里的许多后辈皇帝们都是一阵疑惑。
他们不明白朱元璋为何要这么做。
朱元璋也没解释,只是默默的叹气,似是有悔恨,但更多的却是愧疚。
一旁的朱标倒是想到了一种可能。
朱元璋这么做的理由,莫非是是在给他铺路?
要知道,朱标才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文正再厉害也只是侄子。
侄子的功劳太大,将来必定会威胁到儿子。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必须在侄子和儿子之间做一个选择。
朱元璋最终肯定选择儿子,抛弃侄子。
当然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朱文正自己也在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