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上船的还有两人,径直到舱内寻空位坐下,扯开衣襟就开始大声喧哗,吵得几个睡觉的都醒来,不满的骂骂咧咧。
王三秋取出水和干粮,在炎热又潮湿的夏季,所有含水份的食物都会在一天内变味,能带的只有烙过的饼和一些点心。
即便是王家开着饭馆,王三秋带的也是千层酥饼和白饼。
大余渡有家专门打饼出售,远近闻名,用他家的白饼抹上酱料吃,更有味道。
“辛大夫,你尝尝这番茄酱。”王三秋取出一小勺糊状的红酱。
“你这丫头主意倒多,又出什么花样。”辛大夫也带有白饼,见到这红红的酱料也不怕,取出一块让王三秋替他抹上。
咬一口酸酸甜甜,辛大夫眉毛胡子都拧成一团,好半天缓过那股酸劲,才道:“这味道我孙子喜欢,我这老头受不了呀!”又取过王三秋的酱料打量:“那些不喜欢吃菜的小孩子,很适合这个。”
王三秋笑而不语,其实番茄酱经过高温熬煮,维生素C已经被破坏,小孩子能利用的就只有植物纤维,方便排便了。
见王三秋等人开始吃东西,船舱里的其他人也纷纷取出自带干粮裹腹,船家也有提供凉水解渴。
大多数带的是白饼,也有带包米饼的,在这闷热天气里,吃起来都一样干涩难咽。
有人看见这边三人在白饼上抹着什么酱汁,看起来还吃得挺香的,也忍不住过来讨要一口。
王三秋跟赵小六索性打开罐子,请船上的每个人都品尝,麻辣鲜香的酱料入口,淡而无味的白饼也变得生动起来。
吃过的纷纷夸赞,也打听这是什么辣椒酱,有想要自己做的,有想要买的,王三秋一一解释,并告诉他们,大余渡顺河街,门口有棵梧桐树的王家茶馆有卖,并且将那写有胖乎乎“辣娘子”的红布条展示给他们看。
这里的人能识字的十难存一,但这胖字却几乎能人人入目不忘。
王三秋捧着酱料罐在船上转了一圈,最后停在舱门口那人面前,那人的斗笠盖在脸上,斜躺着好像是睡着了。
等了片刻没有反应,王三秋就移步到其他人跟前去。
有好吃的,船舱里格外热闹,就连上船就睡觉的花臂男也取出苞米饼,将酱料狠狠舀了一勺抹上,看得小六直心疼。
那人显然是非常喜欢这酱料的味道,一张嘴嚼得干脆的饼子咯吱响,眼睛眯缝着,死死盯着已经坐回角落中的女子身上,好像要生吞活剥了一遍。
船上的人几乎都尝过了,虽然这小小一罐酱料就要三五十文,比得上往返一次县城的客船价,还是有人表示回去大余渡时,会登门买一罐。
甚至此时就有人分一罐香辣酱料带进城里吃。
能卖就是好事,也是打开市场的一步。
出门就遇好事,王三秋心里欢喜,就连舱里的闷热都不再难耐。
随着午后太阳开始西沉,船行背阴江面时已经有种阵阵凉风吹来,舱里的人纷纷站到风口,感受这久违的凉爽。
“今天的风好,大家加把劲,争取天黑前进城。”一个船工对正卖力转帆的水手喊道。
“好勒!”其他水手纷纷附和着,能早些下稿抛锚,他们也可以早些回家休息。
船上的乘客都开心起来。
虽然说风好船快,王三秋感觉船还是像蜗牛一样在江面呈之字缓行,有时候遇上急流,还需要人下江边背纤拉上一段路。
沿途的村寨还有人上下,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到月亮升起,也没有看到县城的码头。
他们的船停在距离县城十里的一处狭窄水道了,前面有树横七竖八倒在江中。
是一处木排散了,客船过不去,现在正等着放排的人打捞木头,清理水道。
船上的人焦急起来,王三秋也跑到船头甲板上看过几次,江中树木不下百根,将整个水道完全堵死,要想清理干净,至少要四五个时辰。
这里距离码头十里,眼看无法在短时间内清理,有人沉不住气了。
包裹少的准备徒步沿江岸而行,不过十里路,走快些只需要半个时辰就能到,比坐在这船上干等快得多。
眼看有人陆续下船,王三秋跟赵小六以及辛大夫商量起来。
辛大夫带有一个大筐东西,什么鸡蛋粮油米面是有什么拿什么,就因为大余渡比县里的便宜,他是准备到码头请力工搬送,此时显然是无法步行离开。
而王三秋和赵小六坐不住了。
只是想到又要走夜路,王三秋有些犹豫不决。
“你怕啥!看外面那么多人都是要走过去的,我们跟他们一起走。再说只有十里,又是河滩平路,眨眨眼就能到。”赵小六催促着,索性拉着她就往外走。
因为路近,船里只剩下一半带着行李的人留下,其余人都已经下船准备步行。
考虑再三,王三秋也站到跳板上,此时夜风徐徐,月华如水,照得四周亮堂堂,十步外的人影清晰可见,比她那日到罗堡寨遇上的夜雨好多了。
想来大家都急着赶路,刚刚还聚集在船下江滩的人群很快散开,都沿着江岸上的一条小路往县城方向前行。
二人一见,也赶忙跟在人群后往上游走去,脚下看着平坦,可都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走起来磕磕绊绊。
每个人走路有快有慢,渐渐的人群拉开距离。
在王三秋他们的身后,是带着女眷的一家人,而他们前面只隐隐约约能看到人影晃动。
刚刚走出两里地,王三秋看着眼前大片高过人头的芦苇丛,暗暗有些后悔。
跟光秃秃的河滩比起来,这里的路虽然没有了鹅卵石,可两边苇杆长得密不透风,若是躲几个人在里面……
想到这里她不由打了个寒战,才感觉江边的夜风原来是这样冷。
此时前后都没有人了,只有草丛里有窸窣声响,还有响亮的蛙鸣此起彼伏。
“三秋,你跟在我后面走!”赵小六自告奋勇走在前面,率先走进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