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鑫会砍价是宋泽意料之中的事情,价格方面夏清清也早就和他商量好了。
宋泽游刃有余的报了个批发价:“50瓶以上1块8,100瓶以上1块7”。
“我说你小子是早就想好了的吧”,元鑫笑着捶了宋泽一拳。
他话音刚落呢,宋泽就开始报价了,可不就是在这里等着他嘛。
元鑫也不含糊,爽快的说道:“那就给我先来50瓶吧,卖的好再加”。
宋泽认真的劝道:“做这个酱可费时间了,可能一个多星期才能拿到货,要不你直接来个100瓶吧,分两次给你发货,间隔一个星期,相信我绝对能卖出去的”。
100瓶的量是夏清清算好了的,制作这个辣酱需要用到的材料虽然不难弄,但是做的多了也会引人注目的,她只想家里闷声发大财,不想因为这个事情被有心人盯上。
元鑫想了想,觉得宋泽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咬咬牙道:“那就给我来100瓶吧”。
算一算,直接要100瓶还能省下10块钱呢,可别小看这10块钱,都够他买好多东西的了。
“行,先给钱吧”,宋泽伸手向元鑫要钱。
元鑫也知道从兜里掏出5张大团结:“这是定金,尾款拿到货了再给”。
他也没说要宋泽给他写个收据啥的,都是自家兄弟这点还是信的过的,宋泽没必要坑他这几十块钱。
宋泽谈成这笔生意后,开心的向夏清清报告这个好消息。
“阿泽真棒~”,夏清清奖励似的摸了摸他的脑袋。
宋泽蹭了蹭她的手掌心,有些害羞的说道:“清清,你帮我在夏叔他们那里说点好话行不行啊?”。
他总归是要和清清结婚的,让未来岳父岳母对自己有个好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夏清清一口答应下来:“没问题,我肯定在我爸妈面前好好夸夸你”。
这次的货要的比较急,夏清清干脆直接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
又因为不能透露做生意的信息,她的电报发的极为隐蔽:
【酱一百两次一个星期】
这么模糊的话一般人还真的看不懂表达的是个什么意思。
张红燕拿到电报后也懵了半天,幸好有上次的经验,连蒙带猜的知道了这封电报的意思。
夏和平没看懂,老老实实的向张红燕讨教:“媳妇,咱闺女这到底是啥意思啊?”。
张红燕拿着一点点解释给他听:“酱就表示小鱼仔辣酱嘛,一百应该是一百瓶,两次的意思是要分两次发过去,中间隔一个星期,那我们一次做50瓶就行”。
夏和平听完后恍然大悟,抓了抓自己后脑勺:“媳妇,还是你聪明,娶了你可真是我的福气”。
夏和平的嘴唇颤了颤:“100瓶那岂不就是200块钱啊,我们在地里刨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清清在学校随便就帮我们赚到了”。
“那是,咱闺女可是大学生,以后是要做办公室的人,厉害着呢”,张红燕语气中带着骄傲。
两人心里其实还是有些担心做这么多酱会不会卖不出去,但是他们现在很信任夏清清,决定按夏清清说的来做。
要做这么多瓶辣酱瓶子肯定是不够用的,夏和平偷偷去食品厂和人买了一百多个玻璃瓶,每个瓶子1毛钱,这里就是10多块钱了。
上次的那30瓶辣酱把家里的油盐调料用的都差不多了,去供销社买他们手里又没那么多票,夏和平只能按夏清清给自己的地址去找了萧辉。
萧辉看到夏和平的时候还愣了一下,语气不善的问道:“找谁的?”。
夏和平有些局促的看着萧辉:“那个,你就是清清说的辉哥吧,我是夏清清的爸爸,找你买点东西”。
萧辉听到对面的人竟然是夏清清她爸,本来面无表情的脸一下子热情起来:“原来是夏叔啊,快请进快请进,您这次来找我是想买点啥?”。
“我想买10斤油,20斤盐,你看方便不?”,夏和平跟着萧辉进了院子。
萧辉一口应下:“没问题,还要点其他的东西吗,我这里都有”。
夏和平想着来一趟也不容易,就又买了一些其他用得上的东西,这些东西平时在供销社都不容易见到,机会难得,他就多挑了一点。
“一共38块3毛钱,您给38块钱就行”,萧辉爽快的给摸了一个零头。
原本还有些肉痛的夏和平听到给自己摸了零,立马开心的付了钱,3毛钱也可多了,能再买一斤盐了。
要知道去供销社买东西是不可能给你抹零的,一分钱都不能少。
萧辉不是个蠢人,猜到夏和平一次性买这么多东西肯定是有其他用处,想到夏清清每次出手的豪迈架势,心里立马有了主意。
“夏叔,我和夏清清同志是老朋友了,所以也就不和您来虚的”。
“您这边是要做什么生意吗?我这边人脉还是有一点的,需不需要我帮忙?”。
夏和平虽然年龄上占了个优势,可他终究吃了没见过世面的亏,对方又是夏清清亲口承认的朋友,没多久就被萧辉把话套了出来。
萧辉眼里闪过一抹精光,笑着说道:“这辣酱听着就不错,夏叔方便卖我两瓶不?我也想试试味道”。
他想等自己试过后如果味道真的不错的话,也在夏家进一批货来卖。
夏和平当然没有理由拒绝了,一口答应下来。
白天夏和平夫妻二人都要上工,也不可能一直泡在河里捞鱼,张红燕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狗蛋招呼一群小孩帮着捞鱼,再用糖块和他们换。
本来村子里的那些不上学的小孩们闲着没事也喜欢去河里抓点小鱼小虾来玩,这下听到没用的小鱼小虾可以换糖块就更加来劲了。
每天下工后夏和平也抽时间去河里捞小鱼,很快就凑齐了50瓶辣酱需要用到的鱼虾。
辣椒需要的量太大了,张红燕找亲近的人家拿钱换的,这家换几斤,那家换几斤的,因为那些人家赚到了钱,所以谁也不会特意宣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