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被当枪使
有了秦世清这个有问题的人,太子很顺手的继续查了下去。
只是太子还没查出什么的时候,却忽然被建元帝叫去。
太子心中疑惑,跟着来传话的苏正来到了大明宫。等见了建元帝以后,太子发现大明宫不只建元帝一个人,还有一个打扮雍容华贵的老妇人在下首满脸忧愁的拿着帕子沾着眼角,好似十分伤心的样子。
太子见了,心中冷冷一笑,面上不显,只恭敬地给建元帝请安问好。
建元帝观察到太子旁若无人的态度,心中也难免叹了口气,他如今年纪愈发大了,心也软了不少,对于身边的旧人,也难免宽容许多。比如这次进宫的孙夫人。
只是他也不得不顾及太子的态度,孙夫人想给她侄女求情,可这件事的前提得是让太子同意才成。
别说他这个皇帝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他只是个凡人,又是涉及到这种私事的情况下,他也不愿为了一个奴才,和太子闹翻。
太子已经查到孙氏的事情背后并不简单,怎么可能因为孙夫人这明摆着仗势压人的作态而放弃调查呢,故而也当做什么没看到孙夫人,只是恭敬问道:“不知父皇召儿臣来有何要事?”
建元帝闻言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叹了口气,才道:“孙嬷嬷想找你问问,她那个侄女如今怎么样了,孙氏不管犯了什么错,都过了这么久了,定不定罪也该有个结论吧!一直关着传出去也不好听!”
太子还没说什么的时候,孙夫人脸色变得煞白,她自认在圣上面前有几分脸面,但是没想到圣上在太子面前,丝毫不提把侄女放出来的事情,反而要求太子早早定罪,莫要延误!看来圣上压根没把她刚才的哭诉请求记在心上。
孙夫人又不是傻子,她此次来求情的目的本就不单纯,但没想到遇到了这种情况,况且她有儿有女的,为了一个侄女,惹了圣上不喜,可不是她想要的。
孙夫人想到这,心中也有了计较。
而太子,也对建元帝的话感到微微诧异,不过也没觉得那里不对,只说道:“父皇容禀,儿臣仍关着孙氏,是因为孙氏身上还有其他罪名要彻查,又事关朝廷命官,儿臣不敢大意,若是贸然放了孙氏,儿臣担心到时会引起朝中非议!”
建元帝一听,以为太子是丝毫不肯让步,才说了这些推辞,心里便有些不高兴了,面上也显了出来。
建元帝可不认为孙氏一个嬷嬷,能做出什么事情,让朝堂上有非议。
孙夫人见了这一幕,心里也活络起来,她的目的是捞出侄女,眼下太子却如此不近人情,还惹怒了圣上,那她是不是可以在其中浑水摸鱼,顺带能报复太子的狠心那就更好了。
于是孙夫人忍不住哀戚问道:“殿下,奴才的侄女,不知犯了什么错,竟让殿下说的如此厉害,还请殿下给奴才明示,到时奴才定然会大义灭亲,可若是殿下胡乱说的,奴才宁愿一头撞死在这,也不能让殿下毁了奴才一家的清白名声啊!”
这话一出,建元帝忍不住嘴角抽了抽,连带着苏正,也带着怜悯的目光看了孙夫人一眼。
苏正心里想着,孙夫人大概久不进宫,也不像甄家那般在宫中经营了诸多人脉,故而可能不太了解宫中如今的形势。
眼下就是圣上对太子有再多的不满,太子都是圣上的嫡子,一个区区奴才,就算是抚养圣上的乳母,难道还能比的上亲儿子不成?孙夫人怕是被之前圣上的态度给惯坏了!
建元帝心中也觉得腻味的慌,但也没出声说什么,只转头看太子,看他有什么要说的没。
太子也知道建元帝不想背一个这样的坏名声,便出声回道:“孙夫人说的这是什么话?孙氏乃本宫的乳母,好歹也亲近了这么些年,算起来也是亲近的人,可越是亲近,有些事情却也该注意着才对,本宫也不奢求孙氏有多忠心,好歹也不能仗势欺人!败坏儿臣的名声吧!”
说着太子又转头看向建元帝,温声说道:“父皇有所不知,儿臣去调查孙氏这些年的经历才知道,她成了教养嬷嬷,挂着本宫的名声,外头那些朝廷官员,倒也对她十分客气。
可孙氏又怎么做了?她教养的那户人家的女孩,还认了人家当干孙女,可是在路上一起遭遇了流民,孙氏便和人家失散了,可是事后孙氏竟也没说救人,或者说告知人家的家人,让他们救人,只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就一路来了京城。
装作老家受灾的样子,来儿臣这里装可怜。
父皇您说儿臣还有什么脸面,谁家的女孩不是娇养着长大的,若非换做皇家,早就打死了了事,就是牵连全族都是正常!只没想到孙夫人倒是心疼侄女,来父皇这里求情来了!”
这话说完,且不说根本不知道内情的孙夫人心中如何惶恐不安,连建元帝听了也皱着眉头。
说白了孙氏与孙夫人也只是伺候的下人,孙氏这种行为就是背主,虽说孙氏不是奴籍,可聘请她的人也是朝廷官员,之所以请了孙氏,应该也是听说了孙氏曾教养过太子的名声,这等于是孙氏用了皇家和太子的名声为她背书,才让人有所信任。
可是孙氏这边出了岔子,不说弥补,还找上了旧主,这等于把旧主的名声当做儿戏。
传出去丢人的不仅是太子,皇家的名声也都被扔在地上踩。建元帝甚至猜得出来,孙氏如今侍奉的那户人家肯定出身不差,不然也没有底气请孙氏过去。那样的人家,造成影响只会更大。
越想建元帝愈发气愤,他只觉得孙夫人把他当做傻子看,建元帝不觉得孙夫人不知道这事,看向孙夫人的眼神里带着刀子。
建元帝只觉得这些伺候的奴才竟然这般大胆,语气阴寒,道:“这孙氏确实该处理了!”
而太子呢,继续说着,“父皇暂且不用太过气愤,此事倒也没传出去,儿臣派去调查的人说,那户人家的闺秀已经安全归家,且大略是为了女眷的名声,倒也没在外宣传孙氏的失责。好歹是没伤了皇家的体面。”
听到太子这么说,建元帝勉强点了点头,只是说道:“你不知这里边的门道,这种事情肯定不会传出去,否则就成了打了老鼠反倒伤了玉瓶,不值当,可这不代表人家心里没数。这孙氏留不得,你也别记挂那点情分,只看她这般恣意妄为,丝毫没为你这个旧主考虑,可见其本性凉薄。”
建元帝当着昔日还算敬重的孙夫人说这话,让孙夫人心里凉了个底儿透。孙夫人此刻就是再傻,也能料到自己怕是被人算计了,不仅得罪了太子,还彻底失了圣心,整个人都瘫倒在地上。
建元帝见了皱了皱眉,挥手让苏正把孙夫人带了下去,眼下他可没心情理会孙夫人,当然好歹旧日那些情分,让建元帝不至于迁怒到孙夫人身上就是了。
等孙夫人被带下去了,太子又开口说道:“父皇,刚才当着外人的面,儿臣有些话不好说,其实孙氏的事情里,还真有些门道,所以儿臣才迟迟不决,想着查清楚里边的真相再禀报父皇。”
建元帝一听,顿时惊了一下,其实他知道最近太子一直关注黄河水灾的事情,还以为太子把孙氏丢在脑后是忘了,这次把太子叫来,也是想着稍微敲打一下,用孙氏的事情,警告太子莫要内围不休的时候,还插手外边的事情。
他知道太子看似没有揽权,但是对底下那些事情一直没有停止了解。
太子这种态度建元帝也比较满意,但是自古以来,一把手向来是对二把手满意不到哪去。这种微妙的感觉,时日一长,建元帝自然就有了想法。
但太子这般说辞,换了旁人建元帝可能不信,但是太子的性格向来是有一说一,这般态度也让建元帝郑重了不少。
又被太子派出去的心腹李泉虽然还未曾传来消息,但在京城这边,太子的人已经调查出了不少事情,且其中牵连的某些人,太子也不敢轻易做什么,就算这次建元帝不找他,他也会找建元帝的。
太子就把自己派去调查孙氏的李泉,路上无意间遇到了一个和明宣长相相似,年龄也差不多的女孩,然后根据这个小女孩查出了其背后竟然牵连着甄家和废太子义忠亲王的事情都一一说了出来。毕竟秦世清夫妇,一个曾是废太子的旧属,另一个却是甄家的女儿,都不是普通人。
太子慎重的表示道:“父皇明鉴,儿臣初听手下人说有一个和明宣长相年龄都如此仿佛的女孩,心里乱七八糟的心思都冒了出来,而且偏偏是孙氏这个亲近人也掺和其中,儿臣只恨不得把此事调查个底儿掉,才能安心。”
虽然太子没说出什么话,但建元帝敏感的听出了太子怀疑什么,建元帝一个激灵,直接拿手边的茶杯扔向了太子,怒气冲冲的说道:“你这逆子,怪道前几日明宣过来请安的时候,说你太过忙碌,好久不曾见他,原来你心里竟有这般龌龊的想法,明宣是不是你的儿子,你难道不清楚吗?”
太子没料到最该有疑心的父皇会是这般态度,一时也愣住了。
一开始太子也不想把这事说出来,虽然他觉得明宣肯定是自己儿子不会有假,可是父皇未必会心里没有疙瘩。
可问题是他查的越多,越知道这件事的水很深,他若已经是九五之尊也就罢了,还能勉强把此事压下去,可在位也不是他,而是父皇。
太子担忧将来有一日会有人拿着此事针对明宣,毕竟混淆皇家血脉的事情,根本说不清楚,就算是真的,也可能会被人说成假的。反倒不如他先发制人,把不利于明宣的事情给去了,将来就算有什么流言,等他成了皇帝,也必然不会亏待明宣的。
建元帝看得出太子的疑惑,心里却无语至极。且不说别的,明宣的长相活脱脱的和宗庙供奉的太祖是一个相貌,这种情况下还怀疑明宣的血脉问题,那他就是个棒槌。
更别说他们皇家的太祖,老祖宗可是神仙,后边又有叔父玉真道人也飞升成仙,他们皇家怎么可能没留下点东西来呢?
可以说当日太子册封时,他带着太子和明宣拜见宗庙,老祖宗显灵了还能是有假的?
而且建元帝自己可还记得当日明宣出生时,他可是全程关注的。
因为当时继后不同往日的焦躁,建元帝对继后的情分也不是假的,故而对明宣这个孙子的情况十分关注。
别的不说,当时叔父玉真道人正巧在宫中,明宣刚出生,便被叔父批命为男生女命,须得扮作十年女儿身,才能安然活下去。
当时明宣的情况也极为不妙,迫于无奈,继后甚至让建元帝一起隐瞒了明宣的身世。
要知道民间虽有让病弱的男孩,扮作女儿身以求福的事情,可也没有隐瞒的前例,顶多是让男孩穿着女孩的衣服,平日里注意这些,但这种事情是不瞒人的,就是被扮作女孩的孩子,自己心里也知道。
可明宣当时的情况不同,继后为了这个孙儿的性命,不惜让他下令封口,知道此事的,除了玉真道人和他,还有就是太子夫妇与继后了,连宗人府的宗人令,他也没告知。
要知道皇家子嗣出生肯定是要在宗人府留有身份存档的,可是当时建元帝受不住继后的哀求,只能亲自书写了一份明宣的名牒,收了起来,不曾示人,才把明宣的身世隐瞒了这么些年。
故而建元帝敢说,他的孙儿辈里,明宣的出生情况是最为不可能出现问题的,至于后来换人,那更是不可能,太子夫妇对明宣的精心呵护,根本不容置疑。
这么多因素叠加,又有明宣不同寻常的经历,让建元帝一直觉得自家这个孙子,虽然不是一生平顺的,但想来将来也是一代英主,建元帝并不想再在明宣的路上再添波折。
甚至建元帝还担心,若是自己这个儿子心里生了什么疙瘩,将来会不会产生易储的念头,要知道,如今太子还年轻着呢,未来未必不会又有子嗣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