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到孙氏之前,这个他童年时的梦魇,明宣脑海中有很多话想要宣泄出来,又在想象孙氏又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只是当见了孙氏以后,明宣心中的惶恐,担忧,或者惊怒,各种情绪好似都消失了。
孙氏的形象好似一个风烛残年的妇人,皮肤如同干枯的树皮一般,在阴暗的房间里,猛地一见还以为是见了鬼。
但奇怪的是,明宣一眼就认出了,当年那个在他眼中,有时严厉,有时慈爱,又有时如同恶鬼附身一般的凶恶表情的孙氏。
孙氏却没有和像是明宣一样,一眼认出了明宣,孙氏恍惚的睁开眼,看着这个翩翩的少年郎,一时有些疑惑,这是何人。
但很快,孙氏想到了解过的消息,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炽热,猛地想要扑过来,激动问道:“小主子,您是小主子是吗?奴婢是孙嬷嬷,您以前最爱奴婢做的点心了!”
明宣对孙氏的举动无动于衷,只是及时退后了一步,让孙氏的动作落了空。
孙嬷嬷下意识打出的亲情牌,让明宣一时觉得有些恶心,尤其是孙嬷嬷眼神中那些没有好好遮掩住的贪婪欣喜。
此时明宣彻底明白了,孙氏已经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仅仅是因为这悲哀的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造成的悲剧,而是化作了贪婪权势的怪物。曾经可怜可悲的她,早已不需人怜悯。
想到这,明宣还告诉自己,好歹孙氏的出现,给了父王一个插手黄河水患的理由,也算物尽其用了。
之后,明宣索性直接转身离开了这里,孙氏见明宣一言不发,还要离开,不由着急了。
孙氏这几日一直被关在这里不能出去,心中也对那个指使自己这么做的甄贵妃也恨上了,她怀疑自己之所以一直被关在这,是被太子和太孙发现自己和甄贵妃之间的联系,才如此不念旧情。
故而孙氏一时急了,直接开口嚷嚷道:“殿下,您不要相信外人传的那些谣言啊,老奴好歹伺候了太子殿下这么多年,又抚养您好几年,可不会联合外人害您,那甄贵妃找上老奴,是因为老奴的姑姑孙夫人的原因,老奴寄人篱下,只能听从啊,小主子,您要为老奴做主啊!”
明宣听着孙氏倒打一耙的说法,忍不住回头,问道:“孙嬷嬷,为什么您会认为我徒明宣还是这么好糊弄?还是说,嬷嬷你还以为我是当年那个连给父王母妃告状,都没人相信的小孩子吗?”
这几日东宫的人手自然不是吃闲饭的,已经知道为何孙氏一直躲着没被姜琦找到的原因。
孙氏其实一直是被甄贵妃的人藏起来了,东宫当时毕竟不想闹得满城皆知,故而也不能大肆追查,所以也没查到孙氏的踪迹。
当初孙氏找上梁三,把自己做的点心鱼目混珠,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在孙氏和甄贵妃的计划里。
孙氏是被甄贵妃撺掇过来的,但孙氏本身对甄贵妃并不信任,毕竟当初在宫里时,他们甄家那位老夫人与孙夫人并不对付。这次孙氏之所以答应甄贵妃过来,其实是打着利用甄贵妃的主意重回宫中罢了。当然甄贵妃也是用心不纯,两边都是心怀鬼胎。
故而孙氏到了京城以后,一直想着抛开甄贵妃的影响,试图单独找上明宣这个太孙,若是能让顾念旧情的太子太孙将她重新奉养起来那是更好。
孙氏自诩了解太子和曾被她当做女儿养的太孙,不说太孙,太子其实也十分顾念旧情,故而一开始孙氏上门找上梁三的时候,并未告知甄贵妃。
孙氏通过梁三了解到,太子对太孙不是普通一般的看重,故而也明白,自己进宫的难点在于太孙身上。
所以孙氏费尽心思,把希望放在了点心身上,她记得太孙小时,最是贪吃,也很喜欢自己做过的点心。故而孙氏听说太子妃要送点心给太孙,孙氏就知道机会来了。
因为孙氏一开始不想引起太子妃的注意,孙氏心中想到当年自己被灰溜溜的赶出王府,就对太子妃一直心存恨意,她一直觉得是太子妃从中作梗,对自己不满,才让太子赶了自己出府。
但孙氏也不得不承认,她十分忌惮太子妃,担心一开始还没得到太孙和太子的允许入宫,就被太子妃抓到把柄。
当然孙氏也做好了自己使出这一招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的可能性,只是让孙氏没有料到的是,才没多久,竟然就迎来了东宫侍卫统领的追捕。
孙氏于是匆匆逃到了甄贵妃给她准备的地方,暂时躲避了起来。后来无奈之下,孙氏只能接受甄贵妃的提议,去学院门口装可怜,以此逼迫太孙接受她。
只是他们没料到姜琦当机立断,直接把人给抓到了东宫。甄贵妃那边虽然着急忙慌的对外散布一些谣言,试图给东宫泼脏水。
只是甄贵妃这么多年到底在后宫养尊处优惯了,眼界又不高,故而根本没对东宫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让太子借此机会光明正大的掺和进了黄河水患的事情里。
不过这都不是明宣此时想的,明宣只是忽然忍不住想和孙氏说一说当年的事情。
“孙嬷嬷,我记得从有记忆来,就认识嬷嬷您了,那时候我最喜欢您的点心,只是您不常做,只在父王想吃的时候,您才会亲自下厨,每次您做的点心,我总会去父王抢走一半。”
明宣眼神有些恍惚,继续说道:“后来,我知道您家里的事情,那时候我还小,但也知道嬷嬷您的处境艰难,有一段时间我还在想法子帮您,只是后来...”
说到这,孙氏也安静下来,记忆里也回想起年幼的,还打扮成一个小女孩模样的小孩,装作老气横秋的对她劝道:“嬷嬷,你放心,谁说女子不如男,嬷嬷夫家既然嫌弃您,我要,以后我给嬷嬷养老,嬷嬷尽管放心,没有我还有父王。我长大以后,就替嬷嬷把他们都给揍一顿!”
陷入回忆的孙氏,心情十分复杂,她也想起,正是因为被太孙那番话感动的她,之后更是把太孙当做自己的女儿,因为她那被被宗族沉塘的女儿小时候,在看到她受欺负时,也说过差不过的话。
只是后来她入了宫,留在宫外的女儿却被那些黑心肠的教养歪了。才让她心思愈发偏执。
孙氏痛哭流涕道:“小主子,老奴记得,老奴知道啊!”
明宣对孙氏的回答并无意动,仍冷静的说道:“我以前从未怀疑孙嬷嬷对我的一片真心,只是我知道,嬷嬷认为当初那么做,对我才是好的。
孙嬷嬷,我告诉自己,是您的见识太浅了,也被那些污糟事影响了,世间无数女子,不是说必须要遵守那些女诫之类的话,才能好好过一辈子的!不全是您的错。
可是再见到嬷嬷,我又有些不确定了,您当年到底是故意还是无意的呢?”
明宣话音刚落,只直直的盯着孙氏。一双眼睛里,带着疑惑。
孙氏神情激动的辩驳道:“不是小主子您说的那样,老奴的一片忠心天地可鉴啊!”
虽然孙氏这么说,但明宣敏锐的发现,这位幼年照顾过自己的孙嬷嬷的视线根本不敢面对他。
一时之间,明宣心里沉了沉,觉得有些荒唐,又觉得松了口气。
这样的结果也好,省的以后他会一直愧疚下去。
天生带着对女子有深厚的同理心的明宣,这一刻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孙氏本就怀有坏心,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呐!
想明白这些,明宣便不再犹豫,转身离开了。只留下身后的孙氏独自愤恨后悔。
孙氏本性不算坏,但也好不了哪去,说白了孙氏天性有些凉薄,但面对明宣时,曾经的疼爱是真的,但说其中有几分真,那只有问她自己才知道了。
而明宣,也大概想到了这点。明宣也不得不承认,他其实受到了父王的影响,爱憎分明。
孙氏到底有什么苦衷或者算计,以前明宣听到这话还会受些影响,但是到了如今这一幕,明宣真的觉得,大概一个陌生人,都更让他的心情更有触动吧!
......
明宣反常的去见了孙氏一面,让太子夫妇都有些担忧。
等见明宣回来以后,两人小心翼翼的问起明宣的想法时,明宣洒脱地笑了笑,对父母言道:“父王母妃不必担心,只是儿子明白了,大概还是不要随意对人亲近了,不然的话,很容易失望呢,幸好儿子有父王母妃就是了!”
明宣这话表达的隐晦,但太子还是安慰明宣,道:“明宣,你是太孙,有很多事情,不值当你费这么多心思,总有父王在呢!”
明宣点了点头,微笑道:“父王,我知道了!”
太子夫妇又对明宣关切的询问了几句,就放明宣回去休息了。
等目送明宣离开以后,太子脸色不太好看,转头对太子妃道:“孙氏的事情不要再让明宣知道了,平白污了明宣的耳朵!”
太子妃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满脸愧疚的告罪道:“是妾身当年没管好后院,让孙氏有了可乘之机,若是妾身当年早早发现此事,妾身还不知道明宣会记挂这么多年!”
太子妃想到自己从手下人那里复述的关于明宣与孙氏的对话,心中便觉得堵得慌。
而太子确实摆了摆手,反思道:“论错也是有我的原因,当年我这么多乳母,若非是见她可怜,无家可归,以她的身份,有何能耐敢对明宣下手?”
太子想到这就觉得当年的自己昏了头,其实太子的乳母也有足足四个,太子最为敬重的两位乳母,早已和其家人一家团聚了。
因着这些乳母中,除了孙氏以外,都是自己母后精心挑选,个个品性忠厚,其家里人也没有仗势欺人的,故而太子当初也放松了警惕,没想到孙氏竟有这般不妥。
对比亲近的两位乳母如今在家安心当老封君的态度,太子如今看着孙氏哪里都不顺眼,连昔日那些情分,都抛诸脑后了。
眼见太子态度似乎对孙氏也十分不满,太子妃试探着问道:“殿下,宫里宫外的,还在传着咱们东宫苛待孙氏的流言,此事该如何处置啊?还有父皇那里,该如何交代呢?”
太子闻言皱了皱眉,道:“我又不是只有这么一个乳母,实在不行,我颁下手令给另外两位乳母,赏赐些东西过去,表明一下态度。而且孙氏其实就是伺候人的,不过一个奴才,还真敢当长辈让我伺候着吗?”
当然说这气话,太子还记着自己派去查探黄河水灾并赈灾的人是用了孙氏的名义的,故而太子又道:“孙氏暂且看管起来,让人不要亏待了她就是了,等查到孙氏和甄贵妃有接触的事情,再翻脸也不迟!”
太子妃作为太子的妻子,这些人情往来都是熟悉的,也知道太子还挺尊重那赵氏,王氏两位乳母的,平日里逢年过节的,赏赐并没有少过,也清楚他们的情况。
听太子这么一提,太子妃张口就道:“听说两位嬷嬷身体还算康健,不若烦劳两位嬷嬷去探望一下孙氏,就说孙氏病了,对外也有个说辞。”
太子点了点头,道:“这样也可,不过此事要麻烦你处理了。”
太子妃微微笑了笑,道:“这是妾身应该做的,不过是耍耍嘴皮子!”
太子夫妇在这商议了许久应对的法子,就让下边的人召见那两位乳母,赵氏王氏两位太子的乳母,来拜见太子妃以后,听了太子妃的吩咐,没有丝毫折扣的执行了太子妃的要求,两人一同去看望了孙氏。
赵氏王氏两人,都是在宫廷之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人,就算当了老封君多年,对于当年他们压制许久的孙氏,仍然还有对付的法子,见了孙氏以后,和孙氏演了一出故人相见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