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王士誉意料,和王父传授给他的经验不同,还没有一盏茶的功夫,他就被太监恭恭敬敬的带到了太子面前。
这是王士誉第一次见太子,没敢抬头,但不经意间还是看见了太子的面容,但王士誉却总觉得太子似曾相识。
王士誉还没想明白为何有这种感觉,就被太子的话牵走了注意力。太子出乎意料的温和,让王士誉心中的紧张消失了不少。
接下来太子的问话,让王士誉都不知不觉的交代了所有,王士誉回过神来时,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心中吓得不轻。
太子见了却笑了笑,然后看向明宣,问道:“你倒是机警,不过也帮了父王的大忙了。”
明宣诧异父王直接这么说,尤其是在王士誉面前,但也没在意,就直接说道:“能帮上父王的忙就行,不过王士誉他的家里可经不起太多风浪,父王好歹看在他也是功臣的份上,莫要牵连了他家。”
太子听了只笑了笑,没点头也没摇头,对明宣道:“这些事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先带着王士誉回去吧,学院里可是你定的规矩,除非有特殊情况,不得擅自缺课的!”
明宣听了,忍不住抱怨道:“父王还真是过河拆桥,罢了,儿臣不在这碍您的眼了!”
说着明宣看向早就呆愣住的王士誉,道:“还不走,你以为我父王还管饭呢!”
这话一出,吓得王士誉脸色都白了,但是王士誉没想到竟听到太子哈哈大笑,浑然不在意一样,王士誉偷偷看了太子一眼,见太子的表情一点不像是先前那样,看着十分开心,王士誉恍然明白,为何觉得太子似曾相识了。
太子和太孙分明是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只是先前太子即使态度温和,也带着一股气势,和太孙平易近人的态度相差甚远,但即使如此,父子两人看着也有几分相似之处。而如今这么一笑,只要眼睛没瞎的人都能看得出太子和太孙有多相像。
太子笑过以后,说道:“好了,刚刚你回来的时候,父王已经让人带信给你母妃了,你母妃给你准备了不少你爱吃的点心,这会儿应该已经送到你马车里了,父王就不留你了!”
在王士誉的观察下,他发现太孙对此十分高兴,道:“多谢父王还惦记着儿子啊!回头儿子也给您带一样点心,是儿子指导学院的厨娘们做的,到时候您和母妃也尝一尝!”
王士誉怀疑自己眼花了,只见太子脸皮抽了抽,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只是着急的挥了挥手,道:“行了,你们回去吧,快走吧!”
太孙脸上也带着一丝笑意,直接带着他走了。
王士誉浑浑噩噩的跟着太孙走出了詹事府,才反应过来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他这会儿只觉得脑子都不够用了根本想不明白为何会有刚才的情景。
等到了马车上,王士誉见太孙一坐下,便把马车的小桌上多出的那盒东西打开,看着十分高兴,但很快,太孙的表情一变,直接扣上了食盒,掀开马车门帘,道:“来人啊!”
太孙出行,身边是跟着不少侍卫的,故而太孙一吭声,就有两个侍卫过来,躬身问道:“太孙有何吩咐?”
明宣脸色阴沉的把食盒递给了两人,道:“去,把这食盒交给父王,就说这里边的点心有问题!”
明宣这么一说,不仅两个侍卫吓了一跳,连旁边旁观的王士誉心里也是一个咯噔,怀疑自己是不是碰上了什么皇宫阴司。这个事儿太大了,点心有问题,可这点心刚才太子还说是太子妃送来的,太子和太子妃总不会害太孙,那么背后借这个点心想要谋害太孙的人就其心可诛了!
两个侍卫侍奉明宣已久,倒也还敢问一问,“不知殿下可否告知属下,这点心哪里出了问题?刚才来送点心的是东宫的太监送来的,属下仔细检查过,食盒上的封条并没有问题!”
明宣摆了摆手,道:“这是从东宫那就被人换了,不管你们的事,而且这点心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八成是送错了,你拿回去,母妃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明宣臭着一张脸,但也不能不解释,他自觉虽是太孙,但若是不说清楚,让属下遭了罪,也未免不好。
但这个点心事件实在太恶心人了,明宣很难摆出什么好脸色。吩咐完侍卫以后,明宣便放下了门帘,并道:“行了,回学院吧!”
马夫听了命令也不敢耽搁,忙驾着马车离开了此地,只留两个接了命令的侍卫面面相觑,然后一同转身回了詹事府。
到了詹事府,两人还算熟识的,在詹事府当侍卫的李岩见了两人,诧异问道:“你们两个怎么又回来了?不是跟着太孙离开了吗?”
说着李岩注意到两人手中拿着的食盒,更是奇怪,继续问道:“这不是太子妃娘娘让人送来的食盒吗?怎么又拿回来了?太孙呢?”
说着李岩张望了左右,没发现太孙的踪迹,又看向两人。
这两个侍卫苦笑着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李岩,然后让李岩给他们通禀,“太孙让我们把这食盒送给太子殿下,劳烦通禀一声!”
李岩听了不敢大意,虽然太孙说了点心没什么问题,但是点心竟然被人换了,还是在东宫被换的,太孙生气也是应该的,怕是太子知道了也会震怒。因此忙进去通禀。
等太子见到这两个侍卫时,已经从李岩那里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表情冷肃的对着两人说道:“把食盒呈上来!”
两人忙应声,把食盒交给太子身边的那个太监,太监接过以后呈到太子面前。太子打开了食盒以后,面色就更不好看了。
冷哼了一声,道:“看来本宫的东宫,也这般乱七八糟,东西都能送错,这是不把本宫和太孙放在眼里吗?来人啊,回东宫,并且传信给太子妃,让太子妃把接触过这个食盒所有的人都抓起来,挨个审问。”
太子心情不太好,他当然知道为何明宣一眼便看出了这食盒有问题的缘故,原因无他,这点心根本不是明宣平日爱吃的。
太子当然不会觉得太子妃会不知道明宣平日里爱吃些什么,而且食盒里的点心,太子其实也见过,那是他曾经爱吃的,明宣以前也很喜欢,只是后来很久没吃过了。
至于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样,肯定是有人动了手脚。
回去的路上跟在太子身后的姜琦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口说道:“殿下,太孙他应该是有急事,才直接走了,您不必生气的!”
太子骤然听到这话,不由愣了愣,然后诧异的看了姜琦一眼,问道:“你一向从不多话,今日为何为明宣说情呢?”
姜琦听了,有些惶恐,忙跪下道:“是属下逾越了,只是属下不希望主子您父子离心,还望主子恕罪!”
太子闻言笑了笑,道:“起来吧,明宣如何,我是了解的,你我也了解。此事明宣确实生气了,其实也是因为以前一桩事,明宣这孩子,别扭的很,有时候还仗着我这个父王不敢罚他,无法无天的。不过这也不是坏事,我和明宣本就感情深厚,若他动辄向我请罪,那我才要生气呢!”
......
太子这边回了东宫,而明宣那里也带着王士誉回到了学院。到了学院以后,明宣没放王士誉离开。
而王士誉自己,心中忐忑不安的很,不管是先前黄河的事情上,太子和太孙诡异的态度,还是最后很可能被自己瞧见的宫闱阴私,两者都让王士誉头上直冒冷汗。
明宣倒也没卖关子,坐在椅子上,吩咐王士誉坐下,然后才安抚道:“在东宫的事情你不必向别人说就行了,不用担心。”
王士誉听了心中安定少许,起身行礼道:“多谢太孙殿下。”
明宣摆了摆手,道:“这没什么,你也是无妄之灾,至于黄河的事情,父王与我本就对此有所关注,你来了正巧也算是帮了父王一个忙,只是如今牵扯进去大半个朝堂,本太孙想着,此事你莫要露出什么名头来,不然以后有你的苦头吃!”
对这点王士誉并无不悦,只感激道:“殿下客气了,是学生要拜谢太孙才对,太孙是为了学生打算,学生感激不尽。”
明宣没心情听王士誉感恩戴德,便打发他下去了。
东宫这边,太子正和太子妃说着此事。
比起太子,太子妃脸色更加难看,她自认把东宫管的严严实实,可没想到竟然还是出现了漏洞,还是在自己儿子那里出了事。
太子妃紧绷着一张脸,对太子道:“是臣妾疏忽了,还请殿下恕罪!”
太子闻言无奈道:“何必说这些话,我知道你的难处,不过这次,还真不一定是你的疏忽,你看看食盒里的那些点心!因为这,明宣又给我闹脾气了!”
太子妃一听,顿时纳闷了,把桌子上的食盒打开一看,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对太子也露出了几分埋怨的情绪,道:“殿下,明宣是不是不高兴了!”
太子叹了口气,继而点了点头,道:“可不是,他直接让侍卫把食盒送来了,然后就回学院了,可见确实是不太高兴!”
太子妃听了却愈发怜惜自己的儿子,对太子说道:“殿下,这时隔多年,这些点心再次出现,可不是小事,谁知道背后有什么阴私,这点心,可是孙氏的拿手活,孙氏早在王府时,就被遣回了老家,这点心是谁做的?”
太子闻言便愣住了,问道:“这点心,难道还是孙氏亲手做的不成?”
太子妃没有回答,只是转而说起了孙氏,“殿下,您还记得,孙氏是为何被赶出王府的吗?臣妾想到当初明宣受的苦,就难受极了,您莫要怪明宣心生怨气,就是换做妾身,从小也是娇生惯养的,她不过一个乳母,竟敢如此大胆,就是当初明宣是扮作女子,可这天下也少有那种故意折腾女儿家的奴才啊!”
太子知道太子妃是给明宣解释,其实别说太子妃呢,就是太子,回想起当初的事情,也有些悔恨。
孙氏不是明宣的乳母,而是他的,所以孙氏在王府,才有那般特殊的地位,让明宣堂堂嫡女也吃了苦头。那时明宣才不过四五岁,因比较贪吃,竟养的白白胖胖的,对此他和太子妃都很是欣喜,因为明宣自小身体便有些弱,小孩子都说胖一些显得有福气。
只是没想到,这孙氏性子却很是偏执,明面上她对明宣十分疼爱,连他和太子妃都骗了过去。
孙氏是内务府出身的人,她当年之所以能成为他的乳母,是因为她家有个姑母孙夫人,是建元帝的乳母之一,当然不至于像甄家那个老夫人一样受建元帝重视,但在建元帝这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当初继后,也就是他的生母,生育他时,内务府为他寻找乳母,因为当时继后掌管后宫大权,所以,继后一开始是想着,只选自己信任的人的。
只是正巧,那时孙氏嫁了人以后,多年内只生下了一个女儿,遭夫家嫌弃,夫家又抬了一个二房进门,与孙氏完全相反的类型。
孙氏家里之所以发达,是靠了姑姑孙夫人的光,但孙夫人有自己的夫家子嗣,对娘家照拂根本不多。
而娶孙氏的那户人家,若非是为了孙夫人的关系,孙氏这种长相不好,家世也无甚出众的人,根本不会在他们的考虑当中,尤其是后来孙氏一直没有为夫家诞下子嗣,而那个二房却接连生下一子一女,故而孙氏在夫家愈发被排挤,没有地位。
孙氏那时倒也算是有些志气,想着哪怕为了女儿,也得努力一把。
故而孙氏找上了她的姑姑孙夫人,想要学孙夫人一样,进宫博个富贵。
要说那时候孙夫人正因为和甄家个那个老夫人不对付,而担心失去圣心呢,因为孙夫人不像是甄家那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且甄家那时候竟然送了一个甄家的女孩入宫,就是如今的甄贵妃,孙夫人有了危机感。
正巧孙氏找上了门,孙夫人家里还真没长得特别好看的女孩,就像是孙氏,长相连说一句清秀都勉强。
不过若是进宫做乳母,长相的问题倒是其次,于是孙氏便在孙夫人的安排下在内务府报了名。
那时候孙夫人想的是,想办法把侄女安插在东宫,昔日的废太子身边,只是那时废太子年纪也有五六岁了,身边掌事的嬷嬷还是废太子母家的人,孙夫人自觉得不到什么便宜,便把目光放到了继后身上。
那时候继后入宫以后,娘家一直没有拖后腿,继后自己也不是作妖的,和废太子相处的不算差,就是继后怀了孕,也一如往昔。
孙夫人琢磨着,继后所出也是嫡子,按照本朝的规矩,嫡庶分明,连皇家也不例外,而且那会儿甄贵妃也被诊出有孕了,二选一,孙夫人便让侄女到了继后那里。
甚至孙夫人还用了脸面,亲自到建元帝那里哭诉,给侄女一个恩典,继后也不得不捏着鼻子领来了孙氏。
不过孙氏本身并没什么问题,背后也没有别人,慢慢的继后对孙氏也有了些信任。
只是后来孙氏好不容易在宫中站稳了脚跟,家中的女儿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被那个二房给养废了,不仅刁蛮任性,连一点拿得出手的好处都没有。
孙氏虽然后悔,但也是想着自己想办法求主子一个恩典,然后给女儿挑一个忠厚老实的夫君,将来好生过日子就行了。
但奈何孙氏的女儿被养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在某一日,孙氏不知道的时候,她的女儿竟是和人私奔了!接下来更为可笑,那男子以为孙氏的女儿有孙氏这个母亲,可以攀上皇亲国戚。
但当时孙氏夫家为了掩盖丑闻,连孙氏够没告诉,那男子见自己费尽心思哄的人竟没有一点价值,索性找了人,把孙氏的女儿给卖了,因着孙氏女儿长相不好,倒也没吃太多苦头,但被找回来以后,孙氏的夫家却不允许有这么一个污点存在,直接让族老沉塘了,说是孙氏女儿毁了族中名声。
这种时候宗族的力量几乎是一切,就算是孙氏也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死去。
自那以后,孙氏性情大变,变成了比宫廷之中那些教导礼仪的嬷嬷还要苛刻的人,恨不得把女四书刻在脸上。
当时人人都体谅她,连太子也念着孙氏照顾他这么长时间,出宫建府以后,把孙氏接到了王府供养起来,毕竟孙氏根本就无依无靠。
只是太子没有想到的是,因着明宣出生时的批命,把他当做女儿养,孙氏也不知内情,只以为这是位小郡主。当时伺候明宣的人都是太子和太子妃精心挑选的,孙氏作为太子的乳母,本不该接触到明宣。
但奈何孙氏不知怎么的,对着明宣十分感兴趣,总想着照顾明宣。要知道,除了明宣以外,王府当时还有四位庶女呢。
孙氏对明宣的接近,太子倒没觉得有什么,但太子妃出于本能不太喜欢孙氏,但碍于太子,也只能看着孙氏接近明宣。
等到明宣四五岁的时候,明宣那会儿还经常喝那些苦药汁子,为了让明宣多吃一些,什么点心啊,汤羹啊,王府的厨娘费尽心思。
而孙氏恰好有一手做点心的绝活,这点连太子都赞同,因为太子也十分喜欢孙氏做的点心。
而明宣呢,口味与太子倒也十分相似,在孙氏有一次给太子做了点心,明宣尝了以后,多吃了不少,让太子和太子妃见了都十分高兴。
之后孙氏就一直负责为明宣做点心吃。
因为孙氏这手绝活,连太子妃对孙氏都客气了不少,毕竟关系到明宣的身体,能让明宣多吃一些,太子妃就十分高兴。
自那以后太子妃没怎么拦过孙氏见明宣。只是太子妃当时没想到,孙氏会偏执到那种地步。
孙氏似乎把明宣当做了她女儿的替身,对明宣很多事情都要插手。比如一开始启蒙的时候,孙氏直接拿女四书给明宣启蒙。那时候的明宣好似有宿慧一般,对孙氏所说的女四书上的故事质疑颇多,也不喜欢这些内容。
这不知怎么刺激孙氏了,孙氏翻出了宫里那套礼仪规矩,非要教导明宣好生学习,要知道那会儿明宣才五岁左右,被太子和太子妃娇养惯了,怎么可能接受连成年人都觉得十分严苛的规矩呢,因此便时常闹脾气。
孙氏对此倒也有手段,看中了明宣喜欢吃她做的点心,告诉明宣不学好就不准吃。
明宣当时颇为霸道,除了父王母妃以外,其他人说这话明宣根本不当一回事。孙氏的点心没了,还有府中其他人做的,毕竟明宣爱好广泛,孙氏的那些手艺就这么多,明宣早就尝遍了。
孙氏后来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想办法把明宣哄了回来,然后开始悄无声息的掌控明宣屋里的事情,让明宣一切事情都在她掌控之下,因着以往孙氏的好名声,竟无人发现她的算计。
后来孙氏不知从哪学来了一套,开始试图用各种惩罚和训练,让明宣听从她的命令,比如明宣哪里做得不对,就光明正大的教训他,虽然不会对明宣造成什么伤害,但明宣身边那些侍女们,都被孙氏不能管束主子而被处罚。
因着孙氏做事并没有留有什么把柄,明宣也确实做错了,故而也无人说什么。而当时太子和太子妃作为标准的古代父母,和儿女真没有多亲近,平日里照顾都是靠着奴才,更不会发现这些猫腻。
若就这么下去,明宣八成会被孙氏养成只听从孙氏话的人,只可惜明宣聪慧,他直觉不对,在某一日孙氏说明宣体型有些健壮,不许明宣吃饭,让明宣减肥的时候,明宣就偷偷的跑到前院父王那里求救了。
明宣从小记忆力就好,到了太子那,把孙氏的一举一动全告诉了太子,太子以前没有关注这么多,不知道也就罢了,可是既然知道了所有,自然也发觉了不对,再细细一调查,更是震怒,太子也不是全无教养经验的人,他的母后是一位奇女子,在很多事情上,对他都有过教导。太子自然看得出,孙氏是故意如此。
震怒之下,太子便把孙氏赶出了府,不过因着孙夫人的缘故,也记着往昔情分,太子只让孙氏回家荣养去了。
而自那以后,明宣就对孙氏曾做过的那些点心再也不尝一口,即使是别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