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的这番话声音格外的洪亮,他实际并非是说给老者一人听的,也是说给四周所有人听的。
说完了这些,周勃依旧推辞不肯收老者大儿子阵亡抚恤金作为捐款,而老人一再坚持,最后没办法,周勃从中取出一文钱来,算作老者捐献的。
其实就是表达一个心意而已,老者也勉强同意,可周勃没让老者立刻离开,而是亲自搀扶着老者,邀请对方以及小儿子去他的王府做客,说是要亲自下厨宴请老人家吃饭喝酒。
现如今汉王做菜的手艺早已经由那些跟随他去会见虎踞关守将范永毅的五百骑兵们传开了,尤其是最离谱的,据说汉王亲自做的菜那美味估计只有天上神仙吃的菜才能够媲美。
因此能够吃到汉王亲自下厨做的菜那简直就是无上的光荣,据说后来军中几位高级将领以及内阁大臣们都想尝一尝传说中的汉王手艺,可惜汉王都没给他们做。
理由是你们有没有立大功,本王凭什么给你们做菜。如此一来,大家都明白吃汉王做的菜估计比升官封爵都难。
搀着老人家进了王府,里面的事外人就不清楚了。可刚才发生的一幕以及汉王说的那些话很快就传遍了彭城的每个角落。
然后就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传向四面八方,很快其他州府的百姓也都知道了这件事和那些话。之所以传的这么快,这么精准,其实都是周勃暗中让人去做的。
于是没过多久,各地百姓纷纷找到了当地官府,表示去彭城我们肯定没时间,家中田地还需要耕种,家里的鸡鸭猪羊也需要照顾。
但是捐点钱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还是可以的,请求官府代为转交给汉王殿下,就说这是我们心甘情愿捐出来帮助修建阵亡将士纪念馆的。
各地的官府也不敢私自做主啊,赶紧上报,于是一份份信件就到了内阁手中,内阁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的,没想到这件事引起的反响如此之大,由此可见汉王深得人心。
不过最后内阁还是将这件事汇报给了周勃,让他自己做主。周勃也没多说什么,既然百姓们也都要表达心意,那就让当地官府帮着收了吧,回头统一送来彭城。
但是有一件事,这是百姓们的心意,假如当地官府哪个人敢从中拿取哪怕是一文钱,全家处斩。
半个月后,各个州府的捐款分别被押送而来,其中有一笔钱数目最为惊人,那是边疆第一方面军全体将士以及老将军宇文宏志的捐款,每人最少是一个月的饷银。
为此老将军还特意来信臭骂了周勃一顿,说是这种大事为何没有早早的通知他,这还是因为过路的商人说出来才知道的。
老将军可不管你汉王什么狗屁的规矩,还按照级别捐款,官兵平等,想捐多少都可以。光是老将军一个人就把自己一年的军饷全给捐了。
并且还转告汉王周勃,哪怕将来他老人家即便不是战死,也要给他在纪念堂留个牌位,这弄得周勃哭笑不得。
也意识到纪念堂这件事深得军心,这个年代将士们把官府和皇族给自己建立的供奉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
可如此得人心的事为何以前没有人来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朝堂上掌权的那些文官世家们压根看不起这些丘八。
纪念馆的设计方案也已经出炉,整个阵亡将士陵园占地一千五百亩,南面是个天然的小池塘,后来被人工扩大,成了一个人工湖。
沿着环湖四周种植了一圈柳树,湖的北面是一个巨大的牌坊,牌坊的左右两侧各立着一块碑。
右侧是简要的说明此地建立的原因,以及对于陵园的介绍,左侧的则很简单,写了几个大字,文武官员及百姓至此下马。
穿过牌坊,是一处照壁,上面书写着对于整个阵亡将士纪念堂的介绍以及建成的过程,包括了军方和百姓们捐款的事宜等。
绕过照壁,是一座巨大的雕像群,生动地刻画了将士们对敌作战的画面,而雕塑群的后方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尖塔,有别于其他的塔楼分为很多层,这座用石块堆垒起来的灵塔浑然一个整体。
既没有门也没有窗户,更加部分层级,光秃秃的整体由汉白玉建造而成,灵塔的四周分别摆放着四个青铜大鼎作为香炉。
经过了灵塔之后,便是纪念堂的主体结构,并排一列九间面积相同大小的大殿,除了正中的一间之外,其他大殿内部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和摆件。
进了大门之后剩余的三面墙壁上挂满了一个个小小的木牌,木牌的上面写着一位位阵亡将士的名姓,墙壁的最下方设有瓷盏,点着长明灯。
每一位来的游客也好,还是阵亡将士的亲友多可以自己给逝去的亲人好友添加灯油,当然灯油自备,如果购买的话,需要自己花钱。
当然了,如果没有外人添加灯油,这里设有陵园管理处,工作人员都是些因伤退役的老兵,他们会负责每天经常的添加灯油,一切花费都从当初的捐款没花完的支出。
汉王也会每年提供部分资金,甚至于军中的将士们时不时的也会拿出部分军饷作为捐赠,总之这些长明灯永远不会熄灭。
纪念堂的后面是一处山坡,长满了青草,按照汉王的设计,这里将来作为一处墓园,只有为国家立了大功的人才有资格埋葬于此,供世人们凭吊追思。
不局限于只能是军人,哪怕是一名普通百姓,只要为人民为社会为了国家做出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资格埋葬在这里。
因为他们都是英雄。
耗时三个月,偌大的烈士陵园加阵亡将士纪念堂还有灵塔就建造完毕,而且据说参与建造的很多民夫都没有要工钱,有的最多也就拿一半的工钱。
目的也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这些阵亡将士们的钦佩和感激。
落成之后,汉王下令,他将帅文武大臣们一起举行首祭仪式,并且规定今后每年的清明节都要由世子代表王爷亲自祭祀,此为永例,万世不变。
祭祀仪式由内阁首辅大臣裴晟支持,汉王站在了队伍的最前方,身后紧跟着的是怀抱几个月大小世子的王妃,再往后是文武大臣们。
这群人的身后则是作为代表的各军将士以及阵亡者家属代表,还有彭城自发而来的各界群众百姓们。
所有人的神情都格外的肃穆,没有人说话,现场一片宁静,唯独只有裴晟在念由他亲笔撰写的悼词祭文。
仪式完毕之后,汉王周勃在两名亲卫的陪伴下率先上前至灵塔下方敬献花圈,并且在青铜鼎中点燃三支香。
随后其他人陆续的上前或是焚香祭祀,或者是放置一支白菊花。